首頁 > 人文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由 歷史國學教堂 發表于 人文2021-06-25

簡介春秋時期,衛國有一個大夫叫做甯武子,孔子曾說:“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不可及也是什麼意思

春秋時期,衛國有一個大夫叫做甯武子,孔子曾說:“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甯武子這人,當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便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當國家政治黑暗的時候便做出一副愚笨的樣子。他的那種聰明是人們可以趕得上的,他的那種愚笨卻是沒有人能夠趕得上的。

孔子不是說反話,他是真的在誇獎甯武子。一個有才華的人,要讓他施展才華並不難,難的是學會該聰明的時候聰明,該傻的時候傻。

“智”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愚”是為了儲存自已。只有儲存了自身,才有更多可能去為理想而奮鬥。孔子所謂的“愚”並不是真正的愚鑫,而是懂得適時保全自已,是一種真正的大智慧。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司馬懿是三國裡唯一能和諸葛亮抗衡的人物,司馬懿之智已經是常人不可及的,但是司馬懿“愚”的修為則更加出神入化。

在時機尚未成熟、條件也不具備的情況下裝“傻”,才不會被別人小心提防,才能在暗處謀劃全域性,保全自己。然而“裝傻”又不是消極的明哲保身,而是為日後的大有作為打下基礎。

在別人放鬆警惕的時候充實自身,當天時、地利、人和齊備之際,便果斷出擊,而且一擊即中。這時候,他們便不再需要“傻”的外殼來做掩護了。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人皆有爭勝好強之心,讓一個智者始終保持“愚”的面目視人,這是多大的折磨。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說過,“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意思是說,不能做到“忍”,就會亂了成大事的謀略。

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對這裡的“忍”作了解釋:“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說:“婦人之仁,不能忍於愛;匹夫之勇,不能忍與忿,皆能亂大謀。”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自古以來,成就大事的人物都懂得“忍”字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之時能不能忍,往往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成就大事。就像搏擊,出手的機會只有一次,在真正的機會來臨之前,只有忍耐。

除了要容忍欺凌,想要成就大事業,我們還要學會忍受苦難。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有一番作為,必須不斷磨礪和提升自己。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需要忍耐的事情,它們可以磨礪我們的心智,鍛鍊我們的能力,豐富我們的閱歷。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忍耐如同土壤之於良木,陽光之於花草,能夠給我們的成長以最豐富的滋養。學會忍耐,在生命歷程中實踐忍耐,這份忍耐必將成為未來成功的資本。

當然,“忍”是有限度的,忍過了度,就變成了懦弱。誰都知道,一個“忍”字麻痺了中國人數千年,把人變成了奴隸,變成了蟲豸。這不是忍的錯,那是人們不懂得把握忍的度。但同時要記住: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定不要混為一談。

從“愚”變“智”確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讓一個智者愚不可及

Tags:忍耐寧武孔子司馬懿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