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由 秉燭讀夏秋 發表于 人文2021-06-22

簡介商鞅變法最後的結果是:既得罪了權貴,又沒有討得百姓的愛戴

商鞅變法諸侯親服的意思是什麼

提起商鞅,我們想到的是商鞅變法,商鞅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本是衛國國君的後人(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最初叫衛鞅。當時衛國是個小諸侯國,不和其他國爭鋒,國家安定,人們道德水準很高,夜不閉戶,安居樂業,號稱君子之國。

春秋時期,孔子曾在衛國遊學十年,親眼所見衛國國人的素質,深有感悟地說:“衛國乃君子之國,無患也”。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如此以來,像衛鞅這樣具有強勢性格的人才,在衛國無用武之地。

就在衛鞅彷徨的時候,正好秦孝公(嬴渠梁)向天下發出了《求賢令》,於是衛鞅前往秦國拜見了秦孝公,。

經過交談,秦孝公認為商鞅是個人才,於是決定放手讓他進行變法振興秦國。

隨後商鞅對秦國進行了兩次大的變革,從民生、經濟、軍事等方面入手,排除阻力,大刀闊斧進行了變革。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秦國實力大增,逐步成為了戰國七雄之首。

由於商鞅變法有功,秦孝公賜予他商於之地15邑,號為商君,此後又稱衛鞅為商鞅。

可以這樣說,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後來強大的秦國,秦始皇統一天下恐怕要推遲。

商鞅為強大秦國功不可沒,然而他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最後他被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車裂而死,商鞅終不得善終,這是為什麼呢?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商鞅變法得罪了權貴

縱觀我國古代史,所有變法的人都沒有落下好結果。

比如宋朝王安石變法、明朝的張居正施行一條鞭法,清朝的戊戌變法。

古代朝廷之所以要變法,就是要打破一些舊制度,說白了就是從多吃多佔的權貴手中,拿出一部分利益給那些實在活不下去的窮人。

王安石、張居正就是為了防止地主階級佔有大量的土地,農民沒有土地可種,到處是流民才實現了變法。戊戌變法是國家制度的改革,不管是大層面和基於百姓的改革,無疑都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

王安石最後變法失敗,王安石被流放;張居正死後被刨墳鞭屍;戊戌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慈禧斬殺。

商鞅也不例外,他從秦國制度到老百姓的生活,進行了全方面的變法。“變法”這詞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變一個玩法”而已。

比如商鞅在軍隊方面的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制定了以殺敵“以人頭記功”的辦法。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芬華。——史記商君列傳。

核心意思是:把權貴們的後代和普通士兵放在平等的起跑線上,誰殺敵人多,誰的功勞就大。不管貧富,只要奮勇殺敵,都有機會升官發財。

這樣一來就觸及了權貴們的利益,舊制度是不管幹好乾壞,權貴的子孫都能做官,士兵再勇敢也是一個大頭兵。

商鞅這一變法,引起了以甘龍、杜擎,以及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等權貴們的反對。這些老士族千方百計阻止商鞅變法,甚至唆使當時的太子嬴駟出頭迫使商鞅放棄變法。

商鞅當時有秦孝公的支援,很快挫敗了權貴們的進攻。

為了維護新法的權威,商鞅不顧情面懲罰了太子嬴駟。鑑於太子將來要繼位的考慮,商鞅沒有直接處罰太子,而是處罰了太子的老師,也就是嬴駟的大伯公子虔,公子虔被商鞅割去了鼻子,從此嬴虔閉門不出達8年之久。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嬴虔)

也有一種說法是嬴虔觸犯了其他新法,不是為了太子而被割去了鼻子。

不管怎麼說嬴虔是被商鞅處罰的,無形之中商鞅和權貴之間形成了對立。

商鞅沒有得到百姓的愛戴

商鞅得罪了權貴,但他也沒得到多數底層老百姓的愛戴。比如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後被權貴們追殺,他落魄要入住一家旅社,但是旅店主人知道他是商鞅,非要他出示身份憑證。

商鞅沒有,但他制定了沒有身份憑證不能入住的制度,主人雖然知道他是商鞅,但仍然拒絕他入住,並報告了官府,商鞅被捉走了。

大家想一想,如果他被秦國底層人民擁戴,百姓就會捨身相救,而不是把他出賣。

商鞅變法最後的結果是:既得罪了權貴,又沒有討得百姓的愛戴。

大家別被電視劇所誤導,電視劇說商鞅被車裂時,老百姓跪地相送。其實不是這樣的場面

,商鞅被車裂的時候,秦人不憐。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商鞅)

老百姓並不愛戴商鞅,這是因為商鞅變法討好的是秦孝公,強大的是秦國,變法和老百姓沒多大的關係,老百姓只是感覺到秦國的律法越來越嚴酷了。

實際上商鞅根本也沒把老百姓當人看,他的眼中只有秦孝公,服務的是君上,他為秦孝公制定了許多馭民之術,幫助秦孝公統治老百姓,讓老百姓乖乖聽話。

大家想一想,商鞅是衛國的貴公子,他怎麼會體察到老百姓的生活艱苦。

當秦孝公活著,這一切矛盾被掩蓋著;當秦孝公一死,權貴們反對,百姓不擁護,商鞅又沒有培植自己的小團體,商鞅有一個可悲的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了。

失去孝公有力的支撐,看似強大的商鞅,稍加外力就會轟然倒下。

商鞅被車裂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清朝的和珅,我覺得商鞅與和珅有得一比,和珅活著時眼中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乾隆死後不到一個月,權勢熏天的和珅就被乾隆的兒子嘉慶賜死了。

相似的情景出現在商鞅身上了,秦孝公死後,他的兒子嬴駟,也就是當時的太子繼位。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秦孝公)

當初秦孝公賦予商鞅的權力很大,這就威脅到了新王的權力,也印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

新繼位的秦惠文王要把商鞅的權力收回來,唯一做的就是打倒商鞅,這樣新君才能站起來。

這時候老士族權貴們看到了機會,要扳倒商鞅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誣他謀反。

說實話,商鞅被逼急了也不會束手待斃,他肯定要反抗,反抗進而坐實他謀反,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商鞅反抗是死,不反抗死的更快。此時秦國已經步入了強國的行列,接下來只要按照他的這一套辦法走下去,誰也能勝任。

商鞅已經失去了價值,處死商鞅反而為眾人出口怨氣,商鞅被車裂,變法卻沒被廢除,這正說明秦惠文王殺的是商鞅這個人,奪回的是權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商鞅變法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何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甘龍)

有道是“牆倒眾人推”,商鞅在落難的時候無人相救,想潛逃魏國,他之前把魏國得罪苦了,想回母國衛國出不了邊境,商鞅變法把所有人都得罪了,最後只有死路一條,再聰明,他也想不出活下來的辦法。

Tags:商鞅秦孝公變法權貴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