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由 慶餘 發表于 人文2021-06-17

簡介雖說《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蘇軾個人遊覽西湖後的一個五星好評,可以說會因人而異

如夢幻泡影出自哪裡

比喻,是詩詞語言中極具藝術表現力的一種修辭方式。它不僅能夠使詩詞熠熠生輝,還能給人們以無限的審美情趣和聯想。無論是杜牧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還是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亦或是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必都讓你認識到了比喻的精妙。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便是一首比喻很精妙的千古名作。它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之手,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需要注意的是,《飲湖上初晴後雨》本是《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它是一組組詩作品,只不過第二首廣為流傳,所以一般《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指第二首了。而第二首廣為流傳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詩中的一個比喻。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即以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美貌,來比喻杭州西湖的景色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其實如果讓人立即想一下描寫西湖的古詩,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蘇軾的這兩句吧。所以從古詩流傳廣不廣的角度來看,它已經說明了蘇軾這裡比喻的精妙和重要性。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首先,詩的開篇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我們都知道它是描寫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水光山色。即西湖天氣晴朗時,湖面碧波盪漾,十分美麗;西湖下雨時,群山在雨幕籠罩下,若有若無,十分奇妙。那麼蘇軾為何要著重突出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呢?這就涉及到《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第一首的內容了。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由此可見,蘇軾迎客泛舟西湖那天,是朝晴暮雨,但客人卻在暮雨中漸入夢鄉,沒能領會迷人的西湖雨景,所以蘇軾只好與錢塘龍君“水仙王”一同欣賞這西湖雨景了。因此,第二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其實也是第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註腳。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即可以把美麗的西湖比作那絕世美人西施,無論是濃妝還是淡抹,它都是令人傾倒和折服的。言下之意,也就是說蘇軾眼中,西湖的美不分晴雨天,而是晴天有晴天的美,雨天有雨天的奇。很顯然,蘇軾妙手偶得的比喻,賦予了西湖以人的品質,成為一種美的化身。

蘇軾的這首詩,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雖說《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蘇軾個人遊覽西湖後的一個五星好評,可以說會因人而異。但是當我們真去西湖體會它的朝晴暮雨時,便會發現蘇軾這首詩作為點評最為合適了。綜上所述,蘇軾的這首詩,可以說僅憑一個比喻,就廣為流傳。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s:西湖蘇軾初晴後湖上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