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由 寧鄉司法行政 發表于 人文2021-06-16

簡介資福鎮黨委書記羅集華(左一)參與調查調處當地國土資源糾紛首創“三統四分”調解新模式為解決因信訪矛盾糾紛多樣性複雜性帶來的一些問題,資福鎮創新工作方法,首創“三統四分”信訪糾紛調處模式,透過統一摸排、統一排程、統一考核,分析研判、分類施策、分

資福鎮有多少人口

寧鄉資福鎮,因宋朝年間在月形山上建有資福寺,取“資宇福軒”之意而得名。時至現代,又因地處寧灰旅遊線中點,溈烏兩江三岸之所在,土地肥沃,農業資源豐厚,境內無任何汙染企業,是以“資豐福厚”更加深入人心。

“福”即平安和善!一方穩定,自然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協調掌控。且看,總面積87。4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社群),239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2萬的資福鎮,如何實現連續多年的“四無鄉鎮”?即無因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不及時或調處不當而引發的“民轉刑”案件、無非正常死亡、無群體性械鬥和無集體上訪。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資福司法所所長劉曉陽(左二)與他的調解員夥伴們

群眾工作是基礎,聯動調解是常態

走進鎮政府服務大廳,資福司法所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掛牌異常醒目,從2010年開始,該所便榮獲全省規範化司法所。2017年,又繼續以此為目標,堅持“加強司法工作,打造平安資福”的工作理念,不斷夯實硬體建設,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司法所的規範化新場所建設任務,實現了基礎設施完善、業務工作規範、幹部隊伍專業、組織機構健全的嶄新面貌。

矛盾糾紛無小事,不管是田間地頭的罵架,還是遠在異地務工人員的權益受挫,若處置不當,都極有可能升級為刑事案件或上訴上訪的物件,人民調解便成為司法行政工作中尤為重要的一環,如何將矛盾糾紛調處在萌芽狀態,是當地一直在思索的命題。

首先是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剛剛獲評AAA級人民調解員的資福司法所所長劉曉陽表示。去年,轄區內從事環衛保潔工作的當地村民張某日常作業時被一輛摩托車撞傷,送醫救治無效死亡,除交通事故責任賠償的部分,家屬希望環衛公司按工亡標準對死者的善後事宜進行妥善安置,劉曉陽帶著律師主動找環衛公司負責人進行協商,當天便為死者家屬爭取到工亡賠償。

還有一次,在外務工的當地村民意外身亡,鎮矛調中心緊急派人趕赴廣東進行調處,為死者家屬爭取回賠償資金一百餘萬。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目前,資福鎮內設1個鎮級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駐派出所調解室,8個村社群調委會,聘請專職人民調解員5名,兼職人民調解員47名,每年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300餘件。

據資福鎮副鎮長、政法書記喻擁軍介紹,長期以來,資福鎮人民調解工作堅持黨委統籌,綜治牽頭,司法組織,公安、國土、林業等多部門協助的聯動聯調、一崗雙責工作機制。遇到常規性矛盾時各部門發揮專長、快速聯動調解,提高了調解公信力和調解效率;遇到重大矛盾糾紛嚴格落實“領導包案,限期化解”制度,黨政主要領導以調解員身份參與調解,更好地帶動了基層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為做到“大小矛盾不出鎮,化解糾紛不過夜”奠定了良好基礎。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資福鎮黨委書記羅集華(左一)參與調查調處當地國土資源糾紛

首創“三統四分”調解新模式

為解決因信訪矛盾糾紛多樣性複雜性帶來的一些問題,資福鎮創新工作方法,首創“三統四分”信訪糾紛調處模式,透過統一摸排、統一排程、統一考核,分析研判、分類施策、分流指派、分步調處的方式,將信訪矛盾糾紛進行精準分類,分級調處解決。

鎮綜治維穩中心在調處信訪糾紛上擔當總排程和總協調,將信訪矛盾糾紛納入鎮對村和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鎮司法所按照“預防在先,調解在前”的原則,從“重在調”向“重在防”轉變,把主要精力放在防範上,堅持做到“三前”,即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建立鎮村網格化管理模式,堅持小糾紛不出村民小組、一般糾紛不出村(社群)、重大糾紛不出鎮的原則,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同時,與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有機對接,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積極有效的預防和處理了轄區內的民事糾紛;另外透過吸收懂政策、懂法律、懂調解、有文化、有熱心和會做群眾工作的能人加入夯實村(社群)人民調解隊伍。

去年以來,資福鎮透過開展民情大走訪活動,共摸排各類矛盾糾紛400餘起,解決400餘起,解決率98%以上,掌握社情民意200餘起。特別是在去年7月抗洪搶險期間,資福鎮沒有一起越級上訪現象,沒有發生一起群體性事件,為轄區內的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資福鎮政法書記喻擁軍(前)與司法所所長劉曉陽(後)探討案卷

事事都有“代言人”

“一對一”幫扶溫暖信訪群眾

透過抓實涉穩人員結對幫扶工作,由黨政領導與信訪重點人員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用真情對待信訪人員,與他們交心,資福鎮真正讓信訪重點人員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溫暖。

喻擁軍介紹,清泉河村劉某系某部隊超期服役人員,曾是群體集訪的領頭人物。該戶的聯絡人為鎮黨委書記肖玉華。肖玉華多次上門走訪,瞭解劉某家庭情況和思想動態,與其交心交談。瞭解到該戶想發展旅遊產業,打造一個農耕博物館,肖玉華與其出謀劃策,支援其建設。劉某家門前一條公路狹窄、破爛不堪,想修建成水泥路,但由於與周邊群眾關係緊張,沒有修建成功。肖玉華瞭解情況後,與劉某出主意,謀點子,做通周邊群眾的思想工作,並發動社會力量捐資把路面硬化。路通了,心也通了,劉某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近年來不但沒有參與群體活動,而且在“十九大”特護期間還主動做通了其他戰友的穩定工作。

透過“一對一”的用情感化、用心幫扶,轄區內重點人員的信訪問題先後得到化解。三年來無一例失聯失控發生、無一人赴省進京上訪現象。

“兩代表一委員”聯戶消除信訪隱患

資福鎮還透過實行“代表委員聯戶”制度,引入以本土籍貫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簡稱“兩代表一委員”)為主體的社會力量,每人聯絡1-2戶信訪戶、矛盾糾紛戶,共同做好維權重點人員的教育轉化和重點穩控工作。一是疏導思想:代表委員不定期上門走訪,以第三方的角度為其講解與訴求相關的法規政策,告知應遵守的信訪紀律和法規,分析判斷訴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疏導其思想癥結,幫助其選擇一條正確的處理途徑;二是助解訴求:代表委員運用自身資格優勢,採取為聯絡物件直接跑腿代言、對政府及職能部門提意見和建議等方式,幫助聯絡物件解決合理訴求;三是困難幫扶:代表委員利用自身的人文資源和經濟實體優勢,幫助物件解決就業問題、生活困難,在產業發展上提供指導和幫助。在全鎮20餘名市級以上“兩代表一委”的積極參與下,信訪人員在不知不覺中走上生活的正軌,信訪問題迎刃而解。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與此同時,資福鎮透過組織轄區內調解組織,動員調解員、資訊員、網格員等多方力量,將全鎮一月一排查、村級一週一排查與手機“掌上司法局”人民調解資訊平臺中村民主動申請緊密結合,做到了資訊收集及時、問題登記規範;矛盾糾紛分級調處、首問承辦、網格消化,層層壓實責任、問題就地解決;定期開展矛盾糾紛一月一講評、一月一排程、一月一培訓、一月一通報。在嚴格落實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制度的前提下,強化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完善考核獎懲,做到了點評工作、分享經驗、提升技能、部署任務的精細化,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樣板效應,用實踐行動繼承和發展了“楓橋經驗”,為維護當地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細膩如製陶匠的資福人,也必將不負“千年窯裡 資豐福厚”的美名,將幸福生活編制得如陶釉般光彩奪目!

“楓橋經驗”在寧鄉|資福鎮:“三統四分”化糾紛,事事都有“代言人”

省司法廳廳長範運田、副廳長傅麗娟一行視察資福鎮人民調解工作

寧鄉市司法局新媒體工作室

採編:胡十八|稽核:劉海波

Tags:資福鎮糾紛信訪調解人民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