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用典,古人詩歌裡的精髓,你知道是什麼嗎??

由 雨巷詩社2014 發表于 人文2021-05-08

簡介“勞歌”後來成了古代送別朋友的代稱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 用典

看到網上學寫古典詩歌的人越來越多,雖然不乏佳作力作,但總感覺少了些古人詩歌裡的那種氣韻和風雅。

有人說當今社會與過去無論是文化環境還是客觀環境,甚至人的思維方式都大不一樣了,怎麼可能再寫出先人那樣的詩歌來,人心不古了。

確實不能否認,但也不能盡然。今人的生活節奏,生活追求,生活認知多少是限制了人的筆鋒筆力,但最根本的其實還是要學到古人詩歌裡的精髓。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用典,古人詩歌裡的精髓,你知道是什麼嗎??

用典,是古代詩歌裡常用的表現方法,它常藉助一些歷史人物寓言故事神話傳說來表達詩中所要呈現的意願和主題。典用得好,會給詩歌帶來很強的吸引力,包括深度和厚度。這些典故或優雅,或厚重,或含蓄,或凝鍊,或意義深遠,讓讀詩的人展開無限的想象,陶醉翩翩。

這些著名的典故,看看古人是如何運用的。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用典,古人詩歌裡的精髓,你知道是什麼嗎??

投筆。

辛棄疾:

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

長城。

陸游: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南宋將領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後以此稱能抵禦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樓蘭。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 樓蘭”指建功立業。

折腰。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宋書隱逸傳》載,陶淵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後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

化碧。

溫庭筠: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

《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後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

鴻雁。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紅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漢書蘇武傳》,匈奴單于欺騙漢使,陳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紅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

尺素。

秦觀:

“驛寄梅花,魚傳尺索,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尺素”就用作書信的代稱。

青鸞。

李商隱:

“彭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仙海經》載,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讓一隻青鸞報信。後人便用“青鸞”“青鳥”借指傳遞書信的人。

雙鯉。

李商隱:

“蒿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古樂府《飲馬長城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雙鯉”就用作書信的代稱。

劉郎、阮郎。

李商隱: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相傳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採藥,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後人以此典喻豔遇。此後“劉郎”和“阮郎”就成了“情郎”的代名詞。也比喻““成仙而去”。

青鳥。

薛道衡:

“願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訊息。”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用典,古人詩歌裡的精髓,你知道是什麼嗎??

五柳。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

杜康。

曹操: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傳說杜康(字仲寧) 發明了酒,後以此作為酒的代稱。

東籬。

李清照: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出自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

三徑。

白居易: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

勞歌。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勞歌”後來成了古代送別朋友的代稱。

長亭。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古代驛站路上約隔十里設長亭,五里設短亭,供遊人休息和送別。後來成了送別地的代名詞。

南浦。

白居易: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屈原《楚辭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後來常用來指稱送別地。

比翼鳥。

白居易: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傳說中鶼鶼只有一隻眼、一隻翅膀,所以一定要兩隻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

碧血。

鄭元佑:

“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

采薇。

王績: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

登高。

王維: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有登高習俗。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用典,古人詩歌裡的精髓,你知道是什麼嗎??

汗青。

宋文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

紅豆。

溫庭筠: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畫眉。

朱慶餘: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

金烏。

韓愈: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傳說太陽裡有三足烏。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

連理枝。

白居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的樹枝,比喻恩愛夫妻。

夢蝶。

陸游:

“困臥幽窗身化蝶,醉題素壁字棲鴉。” 也稱“

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

三徑。

白居易: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西漢末,王莽專權,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裡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後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

射天狼。

蘇軾: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

黍離。

許渾: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商女。

王安石: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陽關。

李商隱: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

折柳。

李白: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並折柳枝相贈。後指送別。

東山高臥。

李白:“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末應晚。” 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後指隱居。

聞風。

張九齡:

“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其中說:“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

採藥知何處柴門掩白雲用典,古人詩歌裡的精髓,你知道是什麼嗎??

Tags:送別後來以此代稱樓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