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冬至一陽生 道醫告訴你鮮為人知的進補宜忌

由 掛一漏萬 發表于 人文2021-06-14

簡介古人認為“氣始於冬至”,所以一些朝代會將冬至定為歲首

福生無量代表什麼意思

冬至一陽生 道醫告訴你鮮為人知的進補宜忌

親近善知識 福生無量天尊

冬至日,古人認為“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現代科學的解釋是,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度,直射南迴歸線,對北半球居民來說這一天日影最長、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也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這也是其被稱為“至日”的主要原因。

冬至日不僅是一個節氣,從古至今更是被視為一個節日。古人認為“氣始於冬至”,所以一些朝代會將冬至定為歲首。殷周時期的歷法規定,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因此冬至節相當於當時的春節。

在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新年。漢武帝時雖將歲末推後至十二月,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節氣的首位,稱為“亞歲”、“冬節”沿用至今。“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現在依然在很多地區盛行,而且其盛況絲毫不遜於除夕春節。

冬至一陽生 道醫告訴你鮮為人知的進補宜忌

冬至(資料圖)

在中原以及北方地區,從周代起,官民都會在這天舉行重大的祭祀活動。“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皇帝在這天要隆重的祭天,尤其在明清時期,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祭天盛典便是在冬至日。

百姓家要祭祖、拜父母、拜師等,冬至祭祀為大祀,全族人都要參加,讀書人更是還要祭祀先師孔子、備禮看望老師,酬謝教育之恩。

古人在觀察到冬至“陰極之至”的同時,也敏銳地意識到“冬至一陽生”。所以,冬至一直被視為是一個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道教還將冬至作為三清之一元始天尊的聖誕日,元始天尊是道之本源的化身,《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為眾陽之開端,諸天之本始。

而冬至被認為是全年一陽之始,“一年之中,冬至日起,白晝由短而長,亦可謂日始”,可見兩者都含有萬物諸事之本源的深意。

冬至一陽生 道醫告訴你鮮為人知的進補宜忌

一陽來複(資料圖)

在農耕社會中,冬季是一段漫長而閒暇的時光,最能打磨人心。“數九”應該是中國古人別出心裁的冬季消遣方法,這種習俗最早可見於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至遲從北宋開始便已風靡,後來又有各種“九九歌”以及各種寫法畫法的“九九消寒圖”。

在冬至日,畫一支素梅,有八十一瓣。每天染一瓣,當八十一瓣都染好色後,就是出“數九”隆冬的時候,而春天也已然開始了,這就是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所載的“九九消寒圖”。熬冬盼春,也是玩出了一番閒情雅緻。

古人對梅是情有獨鍾的,寒冬臘月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迎寒而放。“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不僅是冬季名貴的花卉,古人還把它用作食物和祭祀之物,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梅花入藥取其含苞待放的花蕾,稱為綠梅花、綠萼梅,有疏肝理氣、養陰生津、和胃化痰的功效。若咽中梗阻吞吐不得的梅核氣症,可用綠梅花10克,金橘餅2只,水煎服。

冬至一陽生 道醫告訴你鮮為人知的進補宜忌

凌寒獨自開(資料圖)

又有梅花粥法,“用落英入熟米粥再煮食之”,若頭目不清、胃脘痞塞可以選用。

冬季其實是抑鬱的高發季節,《黃帝內經》中雖然說冬天應該“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但由於心氣、心火在冬日的陰鬱和嚴寒中被壓抑、湮滅,還是容易出現頭暈、頭重、頭痛等抑鬱的症狀。

食用梅花可以助雅緻清神思,而其色、香、姿、韻俱全的觀賞價值更是使倫理道德與自然密切聯絡在一起。梅花的孤清高潔,與隱士高人崇尚的“遺世獨立”品格相吻合,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趨向、情感脈絡和道德標準。

在冬日畫一畫“九九消寒圖”,或是做一盆梅花的插花,都不失為冬季消遣的好方法。

Tags:冬至梅花古人消寒圖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