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連載3)

由 楚南舜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1-06-11

簡介coma6924984350375182859(三)舜帝南巡第3期:舜帝南巡感化三苗,崩葬九疑山的史實(四)舜帝葬地有關的重要歷史地名:蒼梧和鳴條、九疑山和九嶷山第4期: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的考釋第5期:舜帝南巡崩於“鳴條”蒼梧的考

探禹穴的探是什麼意思

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連載3)

——中華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蔣鹹喜 文\攝 唐國輝

本文共29期,連載回顧:

【第1期:《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引言】

【第2期:《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全州九疑山舜跡及地名故事傳說】

(三)舜帝南巡感化三苗,崩葬九疑山的史實

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連載3)

全州縣湘源文化公園內的舜帝塑像

虞舜是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為上古五帝之一,姓媯氏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諡曰“舜”,因國名“虞”,故稱虞舜。太史公司馬遷雲:“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仁孝開明的舜帝,被尊為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其晚年南巡懷柔德服“三苗”,“勤民事而野死”的悲壯結局給後人留下一個千古之謎,即舜帝魂歸何處。司馬遷考證說:舜帝“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其結論是舜帝駕崩於蒼梧之野,葬於九疑山,自此舜帝的葬地九疑山就叫零陵。據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中說零陵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我國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個。而全州在夏代以前出現的上古零陵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舜帝真陵古老已失,全國各地又建了無數的舜廟,其中規模較為宏大的有湖南省寧遠縣的九嶷山舜廟和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舜廟,此兩地又分別在明代和唐代建造了祭祀舜帝的假陵即祭祀陵,於是便出現舜帝葬地在寧遠、運城二地之爭。

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連載3)

全州九疑山

而最早以舜帝葬地“零陵”命名的今廣西全州也有九疑山,在其境內也曾有建有三座舜廟,並有大量舜帝南巡時留下的舜跡。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李夢陽曾賦詩贈全州知州顧璘,說全州是“舜之所葬”的“人文地”——“蒼梧遺舜跡,白雲秋氣愁。君得人文地,相傳是此州。”

那以舜帝葬地命名——“相傳是此州”的古零陵全州會不會是舜帝的葬地所在呢?帶著這一疑問,筆者查閱先秦古籍、考諸方誌,並追隨舜帝在古零陵的南巡蹤跡進行了多年實地考證,認為舜帝葬地九疑山是今廣西全州的九疑山,而非湖南寧遠的九嶷山。

一、舜帝南巡感化三苗的史實

舜帝南巡的原因是為了用仁德感化三苗,即教化和收服反叛失敗後逃亡到南方地區的三苗部落,以實現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抱負。相關史料記載,在舜帝時期,三苗不服王道,於南蠻之地作亂。《韓非子·五蠹》載:“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鏚舞,有苗乃服。”《淮南子·齊俗訓》載:“當舜之時,有苗不服,於是舜修政偃兵,執干鏚而舞之。”《帝王世紀》:“有苗氏負固不服,禹請徵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吾前教由未也。’乃修教三年,執干鏚而舞之,有苗請服。”《竹書紀年》載:“三十二年,帝命夏後總師,遂陟方岳”

以上是說舜讓位給禹而做了攝政帝,那時南方以有苗氏為首的三苗部落不服其管轄,禹請求率兵征伐,舜不許,說:“在上的德行不厚而靠武力去征服,不是治國之道。”於是舜帝南巡,親自前往“三苗”居住地,懷柔德服,以音樂感召之,以德行恩澤之,以大義誠服之。最後舜帝以德感化了三苗,“舜卻三苗,更易其俗。”以致“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舜帝可謂是融聚民族情感的表率,在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統一方面功不可沒。

二、舜帝南巡崩葬九疑山的史實

對舜帝南巡有記載的史料頗多,而最早、最有權威的正史、正經是《山海經》《尚書》《竹書紀年》《史記》,除此之處還有西晉的《帝王世紀》。

1、《山海經》是最早記載舜帝崩葬九疑山的先秦史籍。它成書於上古時期,西漢劉秀《上山海經表》稱:“《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它儲存遠古的神話傳說和史地文獻最多,是所有記載舜帝的經、史書中離舜帝生活年代最近的。《山海經》中有三篇定論舜葬蒼梧九疑山。卷十《海內經》記載:“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卷十五《大荒南經》記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卷十八《海內經》載:“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連載3)

全州九疑山及與舜帝有關的地名

2、《尚書》是先秦至秦代時期記載舜帝崩葬九疑山的官方史籍。它是根據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文獻檔卷整編出來的官方檔案的彙編,記錄了從堯、舜至秦的連續歷史。孔子是編訂《尚書》的人,他曾指出舜帝的葬所。他在回答宰我的提問時說:“舜之少也,惡悴勞苦,二十以孝聞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於蒼梧之野。”據《古文尚書》載:“舜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今文尚書》載:“舜三十徵,庸二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古、今文尚書皆言舜三十歲時被堯召用,為帝堯效勞三十年,或者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南巡視察時離世,葬於蒼梧之野。

3、《竹書紀年》是古代一部編年體史書,成書於公元前299年。據《竹書紀年·帝舜有虞氏》載:“三十二年,帝命夏後總師,遂陟方岳。”是說舜帝登臨帝位三十二年的時候,命令夏禹做攝政帝,自己就升道到南方巡狩。

4、《史記》是記載舜帝崩葬九疑山的最具權威的歷史著作。它是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雲:他“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司馬遷熟讀經史,嚴謹治學,並親臨九疑山實地考察,然後鄭重地作出結論: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司馬遷在《史記》中既肯定了舜帝南巡,又肯定了舜帝葬在九疑山。清代的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中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

5、西晉的史學家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舜時“有苗氏叛,南征,崩於鳴條,殯以瓦棺,葬於蒼梧九疑山之陽,是為零陵,謂之紀市。”皇甫謐亦肯定了舜帝南巡和舜葬於九疑山。

以上正史都肯定了舜帝南巡,駕崩葬於九疑山的史實。

除時間最早,權威最高的正史、正經《山海經》《尚書》《竹書》《史記》之外,還有《墨子》《禮記》《淮南子》《離騷·朱子注》《檀弓》《通考》《十三經·古注》《漢書》《漢紀》《風俗通》《皇覽》《世紀》《與地考》《寰宇記》《元和郡縣誌》《國語》等史籍,亦稱舜葬蒼梧九疑而無異議。

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連載3)

《全州志》記載:“舜嗣帝五十載,陟方死於蒼梧之野,而葬焉。”又載:舜帝“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

那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而葬焉”的全州,在先秦正史、正經中又是如何記載全州這個“蒼梧之野”的呢?

(待續)

本文作者系廣西桂學研究會桂林聯絡處特聘研究員、桂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桂林古村文化研究會會員。作者參閱了大量史料,並走訪田野,經10餘年考證,從多個方面對中華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聖葬藏精的九疑山進行了探究,____本文為您陸續釋出29期揭曉答案!

以下是內容提綱:

點選藍字可閱讀▽

(一)引言

第1期:《舜帝聖葬地,全州九疑山》引言https://www。toutiao。com/a6924568526648869388/

(二)舜跡及地名故事傳說

第2期:全州九疑山舜跡及地名故事傳說https://www。toutiao。com/a6924984350375182859/

(三)舜帝南巡

第3期:舜帝南巡感化三苗,崩葬九疑山的史實

(四)舜帝葬地有關的重要歷史地名:蒼梧和鳴條、九疑山和九嶷山

第4期: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的考釋

第5期:舜帝南巡崩於“鳴條”蒼梧的考釋

第6期:先秦古籍記載的全州九疑山和東漢文獻記載的寧遠九嶷山

(五)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的考證

第7期: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廣西全州

第8期: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方位是在赤水(即資水源夫夷水)東面的廣西全州

第9期:再考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的“赤水之東,蒼梧之野”舜之所葬的全州九疑山

第10期:從秦置五嶺之戍九疑,可知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廣西全州

第11期:從舜帝二妃殉夫全州,可知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廣西全州

第12 期:從屈原、揚雄、李白、李夢陽、顧璘等騷人墨客到全州追尋德聖舜跡來看,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

第13期:從全州有以舜陵命名的最古老的零陵地名來看,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

(六)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的舜帝陵是明代建造的祭祀陵而非真陵

第13 期:最早的正史、正經《山海經》《尚書》《竹書紀年》《史記》等西漢以前的古籍記載舜帝葬於九疑山,而沒有記載舜帝陵在寧遠縣的九嶷山,寧遠縣的九嶷山舜帝陵無先秦時期的文獻依據

第15期:“古不墓祭”“不封不樹”的先秦墓葬禮制決定了寧遠九嶷山舜帝廟後面的舜帝陵不是舜帝的真身陵

第16期:湖南寧遠九嶷山的舜帝陵是為了祭祀舜帝需要而人為造陵的結果

其一,沒有確鑿的出土文物證實舜帝的真身葬在寧遠九嶷山

其二,舜帝的真身陵古老已失,現在寧遠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廟為明代人雷燧所造的假陵和假廟

其三,舜帝廟的位置在不同時代的不斷變化,說明舜皇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廟只是一個祭祀陵和祭祀廟

其四,寧遠九嶷山的舜冢是個假冢,如今的舜帝陵是看風水看出來的

其五,現在寧遠九嶷山那個舜帝的“正穴”是後人造的假“穴”

第17期:“望祭”不能證明寧遠九嶷山舜帝陵是舜帝的真身陵

第18期: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證明寧遠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廟也只是祭祀陵和祭祀廟

第19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地形圖顯示,當時著名“帝舜”二字的舜帝廟有學者認為不在現九嶷山,而那圖中的二個特殊符號應是舜帝在全州九疑山葬地的地形標識

(七)舜帝的後裔古搖民在全州九疑山下的青瑤峒及周邊山嶺生活,併成為了瑤族的祖先

第20期:瑤人的《評皇券牒》記載舜帝葬地九疑山所在的青瑤峒曾是勉瑤生活的原始家園

第21期:有關文獻古籍說在全州青瑤峒會稽山繁衍的盤瓠(盤護)一族與現代勉瑤一脈相承

第22期:全州青瑤峒的瑤人與舜帝有歷史淵源之一

第23期:全州青瑤峒的瑤人與舜帝有歷史淵源之二

(八)上古時期的苗瑤部落(即三苗部落)在以青瑤峒為中心的湘水和資水上游創造了燦爛的上古文明

第24期:

上古文明之一

第25期:

上古文明之二

(九)寧遠九嶷山的舜帝廟應是有虞氏舜帝后裔遷移的結果

第26期:

全州青瑤峒這個勉瑤文明發祥地的瑤人哪裡去了?

第27期:

舜帝的後裔應從舜帝葬地的全州遷到了寧遠一帶或者是象的後裔為祭祀祖先舜帝,而在寧遠九嶷山建起了祭祀舜帝的宗廟

第28期:

東漢之後的文獻將在湘水源西北山嶺的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嫁接到了瀟水流域的寧遠九嶷山。

(十)大零陵文化圈

第29期:

打造好永州和全州這個古零陵舜帝文化圈,讓舜文化成為融入“一帶一路”和“向海經濟”的平臺和紐帶

Tags:舜帝全州九疑山九嶷山蒼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