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心理諮詢師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的品質與來訪者排序大揭秘

由 科技讓世界更加美好 發表于 遊戲2021-06-01

簡介有效的心理諮詢,不能只看來訪者的需求,也不能只看諮詢師態度,只有在諮詢中,構建出有治療意義的“我-你”關係,才能真實推動來訪者的轉化,讓諮詢成為“有效的諮詢”

去哪裡找心理諮詢師

每一個學習心理諮詢的人都會問一個問題:成為心理諮詢師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不但影響每一位希望入行的諮詢師進行自我判斷。即使已經開始心理諮詢的旅程,我們也還會這樣不斷問自己:“有效的心理諮詢是怎麼樣的?”

一個小調查

2014年曾經有學者針對高校的心理諮詢做過調查,探究“心理諮詢師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研究者根據文獻,列出了十個品質,讓諮詢師與來訪者分別排序,而有趣的是,諮詢師與來訪者的排序並不一致。

1

對於心理諮詢師而言,他們幾乎都選擇了專業能力作為最重要的品質,排第二的是親和力,然後是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

2

而來訪者所選擇的品質,排第一的是道德品質,第二是親和力,第三是保密,第四才是專業能力,心理健康、熱情耐心等排在其後。

我們可以發現“心理諮詢師最重要的品質”,諮詢師與來訪者關注點是不同的。

諮詢師更關注諮詢師自身,而來訪者更關注來訪者自身。

諮詢師關注自己的勝任力,來訪者關注自己在諮詢中自己是否會受到溫柔對待,以及諮詢倫理設定對自身的保護。

諮詢師和來訪者誰是對的呢?

其實心理諮詢關係中沒有諮詢師,也沒有來訪者,只有“諮詢師-來訪者”。

有效的心理諮詢,不能只看來訪者的需求,也不能只看諮詢師態度,只有在諮詢中,構建出有治療意義的“我-你”關係,才能真實推動來訪者的轉化,讓諮詢成為“有效的諮詢”。

構建有治療意義的“我-你”關係所需要的品質

1。良好的自我意識

隨著我們在諮詢生涯中的成長,我們會越來越真切的感受到,來訪者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

就像榮格所說,諮詢師與來訪者的諮詢,就像化合反應一樣,當發生化學變化時,諮詢師和來訪者都會產生轉化,這樣的轉化才是真實的轉化。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過去和家庭的創傷,沒有一個人的過去是完全健康的,我們都帶著各種各樣的創傷和不完美遇見彼此。來訪者在諮詢中揭開他們的傷口,也會揭開諮詢師的傷口,有時候做諮詢讓諮詢師感到焦慮甚至痛苦。

但諮詢師必須清楚,諮詢師有治癒這些創痛的責任。如果諮詢師自身的自我意識不夠良好,不能夠清晰地意識到來訪者以及自身的創傷,那麼在諮詢中,諮詢師就會無意識地透過來訪者來治癒自己的創傷。

這對於向諮詢師付費的來訪者而言是極其不公平的。這也是心理諮詢的危險所在:一個自我意識不夠清晰的諮詢師,很容易剝削來訪者,透過諮詢來滿足自身的自戀。

所以要成為心理諮詢師,我們首先要清晰自己成為諮詢師的動機是什麼,我們是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思想與見識?或是為他人做一些我們希望有人為我們做的事情?還是為他人做一些別人已經為我們做過的事情。

因此,有幾個問題,我們必須時時反問自己:

1、我們為什麼被諮詢這個職業所吸引?

2、在成長過程中,家庭裡我們的角色是什麼,這對我們成為諮詢師有什麼影響?

3、在進入諮詢行業時,我們還有未處理的心理創傷是什麼?

4、你以什麼方式處理這些創傷?

5、你同哪個人之間還有未了的情結?

6、你真的想成為諮詢師嗎?

當然,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諮詢師時時反問,但這些絮叨的問題,卻是非常重要。

創傷並不妨礙我們成為心理諮詢師,並且正是因為這些創傷,才使我們擁有治癒的力量。但我們必須看見這些創傷,擁有情結而不被情結擁有,才能勝任諮詢師的工作。

佛陀曾經問阿難:“眼根具足的人和盲人同處暗室,所見有無不同?”阿難回答道:“沒有”,而佛陀告訴阿難:“眼根具足的人,看見了黑暗”。

2。人際關係覺察和良好的依戀

前來諮詢或治療的來訪者中,絕大部分都有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諮詢師需要在諮詢中幫助來訪者去探索他們關於人際關係的煩惱,特別是在中國。可能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是全世界最複雜的,人際交往的模式也是最困難的。

中國人很少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你的朋友即使手提重物,但當你問她是否需要幫助時,她往往會回答你:“沒事,不重!”。如果我們信以為真,那麼可能你的朋友會兩個星期對你黑著臉。

特別是家庭關係,更是盤根錯節。並且都不會很直接地溝通和表達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及創傷,而是透過各種奇奇怪怪,近乎神經症式的方式來進行表達,關係本身也成為一種表達的方式。

一個對孩子有恨意的母親,或許就會透過忽冷忽熱,熱烈的愛和強烈貶低並存的關係,來表達自己的無意識,而不會告訴孩子,我並不是所有方面都喜歡你。

如果對於人際關係及其背後的力比多缺乏覺察,那麼諮詢師便容易陷入來訪者的“死迴圈”。

來訪者人際關係背後的動力系統如果沒有改變,來訪者就會不斷地抱怨自己的惡劣處境和糟糕關係,幾乎每次諮詢都會糾纏於相同的問題。生活也形成“他人對我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對待他,我不好好對待他他對我更不好”的怪圈。

如果能對來訪者人際關係及其背後的動力系統,做出專業的覺察,並且使來訪者意識化其無意識,才有可能跳出“死迴圈”,實現有效的諮詢。

但理論和意識並不能治癒來訪者,理論和意識變成治癒性的諮訪關係,才會治癒來訪者。

來訪者嬰兒早期與主要撫養者依戀關係的性質,以及嬰兒對依戀關係的重複體驗,形成了來訪者認知的內部工作模式,轉化這樣的內部工作模式,才能真正改變來訪者的動力系統。

所以諮詢師不僅要有對人際關係的覺察,還要覺察自己以及來訪者的依戀型別及依戀模式,如果缺乏對依戀關係的覺察和抱持,治療同盟的建立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在諮詢中,諮詢師如果能夠營造安全可靠的環境和諮訪關係,就能夠啟用雙方的依戀系統。諮詢師像容器一樣抱持來訪者,那麼來訪者無論在諮詢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會帶著這種治癒性的依戀經驗,去重新體驗與他人的關係。這是心理諮詢持續有效的奧秘所在。

3。價值觀、人文知識和道德觀

真實的“我-你”關係,都會經歷一個“祛魅”的過程。隨著諮詢的深入,諮詢師會撥開許多來訪者的虛假自我,發現來訪者的真實自我。但是面對來訪者的真實自我時,也會伴隨著一個諮詢師自身“祛魅”的過程。

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現實,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價值觀和世界觀無疑和諮詢師有所不同。如果諮詢師有著非常堅定信仰的價值觀,與來訪者面臨價值觀衝突時,諮詢關係便很難再進行下去,需要及時處理或轉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諮詢師也是如此,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這一點。當我們面臨著這樣的不同時,兩個真實的個體面對面,諮詢師如果理解這個道理,便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來訪者,當然也不會接受來訪者強加的價值觀。此時此地,唯有尊重。

不僅價值觀會有不同,文化也會呈現極為豐富的形式,諮詢師會遭遇各種各樣文化背景的來訪者,所以也需要對基本的人文知識有所瞭解,儘可能不冒犯來訪者,當文化產生衝突的時候,也需要做到彼此尊重。

這就是諮詢師與其他職業很不同的地方吧。心理諮詢追求真實,來訪者或許有許多“不正的三觀”有“奇怪的信仰”甚至有許多“邪惡的想法”,但當這些作為心理現實呈現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尊重。

讓來訪者成為他自己,是諮詢師永恆的原則。

Tags:來訪者諮詢師心理諮詢諮詢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