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潁州區:“減”出教學含金量

由 潁州釋出 發表于 遊戲2023-01-27

簡介王灣小學:打造勞動基地在種糧大戶的指導下,潁州區程集鎮王灣小學四(1)班的學生們擼起袖子,掄起鋤頭,來到班級承包的田塊,他們鬆土播種,一插、一放、一推,花生便栽好了,儼然一個個小農夫的樣子

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怎麼寫

潁州區:“減”出教學含金量

生動演繹的課本劇場、神秘有趣的科技社團、腦洞大開的實踐作業……“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潁州區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校內教育質量”為抓手,透過智慧課堂、作業管理、課後服務等有力措施,構建“雙減”下的區域教育新生態,讓學生和家長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潁州區:“減”出教學含金量

阜紡小學:感受東坡魅力

阜紡小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傳承東坡文化特色學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眼中的蘇東坡。響應潁州區教育局“校園大閱讀”的要求,阜紡小學常常圍繞東坡文化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

在閱讀沙龍上,孩子們徜徉在東坡先生的詩詞之中,分享讀書的愉悅,交流讀書的體會,在思想的碰撞中體味詩詞的魅力。在研學實踐課上,孩子們來到潁州西湖,用雙腳去追尋東坡足跡,把自己和蘇東坡曾在潁州留下的優美詩文連結在一起,成就了一次知行合一的美好體驗。阜紡小學的老師們,身著古裝,伴隨著悠揚的古琴聲,緩緩吟誦著東坡佳句,給孩子們帶來一場穿越古今的視聽享受,展現東方之美。

到了重陽、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阜紡小學的“東坡小劇場”總會準時開演。師生們利用課餘時間,結合語文課程內容創編劇本、排練,透過“小劇場”的形式,把東坡先生又“請”了回來。小演員們時而穿著宋朝書生裝搖頭晃腦,時而再現課間與同學們討論東坡故事的情景。重陽節時,兩個小演員探討起了蘇東坡年老時的個人簡介,從“老夫聊發少年狂”到“休將白髮唱黃雞”,一字一句學習蘇東坡豁達樂觀的精神品格。

讀東坡詩詞,說東坡人生。阜紡小學校園裡,一段段趣事佳話被孩子們演得有模有樣,一首首千古名篇被孩子們吟誦得有滋有味。和志趣相投的人談論詩和遠方,正是阜紡師生心中最美的閱讀時光。

潁州區:“減”出教學含金量

王灣小學:打造勞動基地

在種糧大戶的指導下,潁州區程集鎮王灣小學四(1)班的學生們擼起袖子,掄起鋤頭,來到班級承包的田塊,他們鬆土播種,一插、一放、一推,花生便栽好了,儼然一個個小農夫的樣子。

新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提出,勞動所佔課時將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多種勞動技能將納入課程。王灣村位於潁州西湖南畔,村裡有種糧大戶、養殖大戶,光蔬菜大棚就有一百多畝,學校一直在尋找符合學生需求又有特色的發展之路,便把目光投向了廣袤的田野,打造綜合勞動實踐基地。

播種之後,田地成了學生的每日打卡地,他們時常去觀察花生的生長過程。花生豐收季,師生齊聚勞動實踐基地,樂享勞動果實。有的學生負責拔花生秧,有的學生負責摘花生,有的學生跟著老師誦讀《憫農》《田園四時雜興》等關於耕作的詩詞,花生田裡洋溢著歡聲笑語。

“勞動教育要成為具有王灣特色的校本德育課程體系,讓更多學生懂得勞作的不易,體會父母的辛勞,激發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校長任麗說道。

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地知農事、學農法,王灣小學組織骨幹教師成立農事課程編寫小組,編寫“稼穡之事”校本課程教材,與種植、養殖高手共同研發課程專案,邀請農業科技人員對課程進行論證指導。學校還籌建了農事博物館,向村民和愛心人士收集農具和模型,犁、耙、鋤、鐮刀、碾子、篩子、籮筐、扁擔、揹簍……學校一一標註名稱,按時代發展的順序進行擺放,讓學生們直觀看到阜陽農事的發展變化過程。

潁州區:“減”出教學含金量

東清小學:探索自然奧秘

在“雙減”背景下,阜陽市東清小學把氣象課程納入校本課程體系,讓孩子們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輔導老師帶領東清小學“天問”氣象社團成員們,在氣象部門的指導下,近距離觀摩了人工降雨作業。同學們第一次在下雨時“逆向而行”,見到了高高的風向塔,認識了像炮車一樣的人工增雨發射器。“記著,降水必須有云,有云未必降水”“氣象人員向雲中播撒催化劑,來改變雲滴的大小”“人工降雨分冷雲催化和暖雲催化,這次就是暖雲催化作業”……技術人員的耐心講解,把深奧的氣象科學變成了聽得懂、看得見、學得會的氣象知識。

校園裡,孩子們大多都會背誦《風力歌》:0級煙柱直衝天,1級青煙隨風偏,2級風來吹臉面,3級葉動紅旗展,4級風吹飛紙片,5級帶葉小樹搖……科技樓前的“清清氣象觀測站”常常圍著許多師生。這裡有百葉箱、乾溼度溫度計、最高最低溫度計、風向風速儀、雨量筒,可以觀測溫度、溼度、氣壓、風速、風向、降水量六大氣象要素。“飛人博爾特創造了9。58秒的百米紀錄,對應的平均速度是10。4米/秒,這大約是6級風的風速。”二年級數學老師趙紅利在除法學習的教學設計中,引用了風速的概念。四年級語文老師張玲玲和學生們一起吟誦陶淵明的《四時》,“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透過學習這些與氣象密切相關的古詩詞,不僅傳播了氣象知識,也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一所以科普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學校,氣象社團的活動人氣最旺。校長齊卓然說:“希望學生們把科技的種子深深根植在心裡,成長為充滿好奇心、探索力與創造力的人。

潁州區:“減”出教學含金量

北城小學:創新假期作業

主題實踐活動一向是潁州區的“硬核”假期作業。潁州區教育局、學校、社會組織三方聯合,用一系列的特色活動打造出健康積極、充實快樂的假期,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成長空間。

“雙減”政策落地後的首個寒假,阜陽市北城小學的孩子們過得非常充實有意義。北城小學電力明園分校摒棄了原來寒假的機械性練習作業,創設了有趣好玩的生活數學題。收到壓歲錢要怎麼去使用?是上交爸媽、實現自己的願望還是做點有意義的事?五、六年級的學生需要把課堂上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知識學以致用,獨立完成一份“壓歲錢自由”統計圖,計算收入和開支,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一份德育與智育相融合的作業設計把新年習俗變成了一道拼智力、拼思維的數學大考題,不僅培養了學生文明節儉的習慣,也引導學生們養成合理使用壓歲錢,倡導理性、文明、健康的消費觀。

放暑假前夕,北城小學上演“空城計”,學生可以搬空圖書館。“把圖書館搬回家”,是該校創意作業的一項內容。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孩子們有序地進入校園圖書館,精心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籍,填好“借書卡”後,一本本圖書就找到了自己的主人。開學後,學校還舉行了讀書分享會,評選出“十大借閱之星”,讓假期成為閱讀“加油站”。

北城小學校長趙彪介紹,學校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素養立意”轉型,把“雙減”政策落到實處,用一系列的特色活動打造出健康積極、充實快樂的假期,孩子們“揹著書包趕培訓班”的景象已然不再。

“雙減”政策的落實,減掉了潁州學子重複低效的作業負擔。潁州區各中小學校紛紛將教育目標落實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上,讓學生迴歸教育本真,讓“五育並舉”在校園內外落地生根。“雙減”之下,高效的學習方式、生動的教學課堂、廣博的知識儲備和多樣的健身方法匯成了新的洪流,推動著潁州教育的發展。

| 阜陽日報

記者

| 李一晴

記者

| 閆翊 劉銀燕

通訊員

| 張雅嫻

編輯

|

梁範然

責編

|

劉豔麗

·

圖片

Tags:學生小學東坡雙減阜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