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心理學】迴避率有什麼用,如何提高迴避率?來自心理學的分析

由 雨宸情感 發表于 遊戲2021-05-16

簡介客觀原因,家裡不同意 1分異地戀,沒有未來 2分TA認為我脾氣很差,我們性格不合適 3分有第三者介入我們的感情 0分我們吵架之後誰也不願意低頭,一怒之下分手 5分我覺得TA脾氣很不好,總是抱怨,被TA甩掉 6分3、 以下四種說法,如果非要選

迴避率有什麼用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人格發展依戀型別。

我覺得吧,探索自我或者心理學的確是件好事,可以讓你更加了解自己或者伴侶,與彼此內心的矛盾和解。但以偏概全,肆意貼標籤,感覺一個人“總愛迴避”或者“原生家庭不幸福”了,就說人家“迴避型依戀”也太草率了。

這種學會了一個名詞,就上趕著“對號入座”的行為,不僅缺乏依據,還會讓你離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遠。甚至會讓你誤解對方或者被欺騙,陷入沒必要的痛苦糾結中。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就像我曾經幫助的一位小夥伴,她的前男友經常對她傾訴來自原生家庭的痛苦,她很心疼前男友,想好好愛他。但前男友總是無緣無故玩消失,就是那種不接電話不回訊息找不到人的那種,消失回來後沒任何解釋。

兩人相處的狀態就是我這位小夥伴主動得比較多,想得也多,情緒起伏很大,對方一直“穩如狗”。甚至我這位小夥伴提出分手對方也毫不挽留,但分手後還對我的小夥伴保持曖昧。兩人糾糾纏纏一年多,我的小夥伴說想見見他的家人,他卻以此提出分手,說兩人不合適。

當時小夥伴很想挽回他,說他是“迴避型依戀”人格,不懂表達自己的感情,沒有安全感才會對她迴避balabala······但是根據我十多年的經驗,我認為這個定義太武斷了。我覺得小夥伴遇到了一個“隱婚男人”,假裝單身出來騙小姑娘的。

後來我教小夥伴暗暗調查,發現對方確實已婚。因為結婚早,他孩子都快上初中了。小夥伴深受打擊,差點想跟對方“魚死網破”,幸好我及時拉住了。我幫她做了大半年的心理疏導,她才真的放下這件事,開始新戀情。

所以說,真的不要僅憑一兩個特點就對號入座,覺得自己或者對方是“XX人格”。我必須告訴你,在親密關係中,你或對方是“XX人格”都不是ta蓄意欺騙傷害你的理由。你也不應該因為對方的人格特質,就為ta找藉口,甚至妄想治癒ta。

我告訴你吧,“治癒”這件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你連自己都不一定能治癒,幹嘛總想著治癒別人?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欺騙的好嗎?

好了言歸正傳,鑑於大家總是對號入座,作為一枚接手過上萬件諮詢案件的諮詢師,我覺得我有必要跟你好好說說“迴避型依戀”人格。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我發現很多人容易把

“迴避型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人格

看作“洪水猛獸”,甚至說一些極其難聽的話。比如:

“迴避型的人別霍霍其他人了”

“迴避型的人就該獨自安好”

問其原因,我發現都是源於以下的誤解: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迴避型依戀”的人喜歡被“跪舔”?

×▶“迴避型依戀”的人喜歡無緣無故玩消失?

×▶“迴避型依戀”的人都是“渣男/渣女”?

×誤解1:跟“迴避型依戀”的人戀愛只能靠“跪舔”?

錯錯錯!大錯特錯!

迴避型依戀人格才不會看上更不可能愛上對自己“跪舔”的人!

真正的

“迴避型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人格

非常清楚這種“跪舔式”討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想透過討好、做小伏低來達到你的目的,來索取你想獲得的東西。

這種毫無誠意的伎倆,ta們心裡跟明鏡兒似的,只會給你一個輕蔑的眼神兒。

“迴避型依戀”人格最看重的是什麼?是誠意跟高價值啊!

ta會用無數種逃避的方式去驗證你跟ta相愛的誠意,這也是ta們總若即若離的原因。而這種驗證,也是建立在你的自身價值較高的時候。

你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做一些像“跪舔”這種拉低價值的事,你根本就入不了ta的眼。你要知道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慕強”心理比誰都重!ta絕不會享受被人“跪舔”的這種“虛榮”,也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自己看不上的人身上。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誤解2:“迴避型依戀”的人喜歡無緣無故玩消失?

“迴避型依戀”的人,失去了你ta會很痛苦。但ta並不會因為這種痛苦,就跟你斷聯,甚至ta是很害怕你跟ta斷聯的。

ta不聯絡你,不代表ta不希望你聯絡ta,更不代表你聯絡ta時,ta會毫無迴應。如果你對ta表達問候,ta大機率也是會回你的。

如果你跟ta斷聯,那不好意思ta會認定你“不愛了”,然後在心底把你拉入“失信人黑名單”。

而那些動不動玩消失,事後又像沒事兒人一樣,沒任何解釋還對你一如既往的人,多半是心裡有鬼的。年紀大的可能已婚,你被“第三者”了;年紀小的可能有正牌女友,跟你只是玩玩兒。

但千萬別把這種無緣無故失聯事後還沒有解釋,扯到“迴避型依戀”人格上,“迴避型依戀”也太冤了!

“迴避型依戀”

的人雖然不喜歡親密,有很強的邊界感,但是絕對不會無緣無故不理你或者失聯。甚至ta會很在意伴侶對ta的看法,很在意也會維護自己的“尊嚴”。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誤解3:“迴避型依戀”人格盛產“渣男/渣女”?

我承認

“迴避型依戀”

人格里存在著“欺騙感情”的人,但“欺騙感情”的人不一定就是迴避型依戀啊!這就跟男人裡面有壞人,但不是所有的壞人都是男人吧?咱不能本末倒置啊。

而且我覺得,感情這種事,不應該這麼粗略地貼標籤。更不該隨隨便便用“渣”去定義一個人,這未免太粗暴了。就如同傅首爾所說的:

“我們對愛的定義狹隘又苛刻,對“渣”的劃分卻寬泛且粗暴。”

那些玩弄他人感情,帶著欺詐性質的人,單單以“渣”來形容,未免也太便宜他們了。以我的觀點,這叫“感情上的詐欺犯”,屬於“感情刑事犯罪”。把這麼大的罪名安插在“迴避型依戀”人格身上,對ta是多不公平!

“迴避型依戀”的人又做錯了什麼呢?ta只不過是在“原生家庭”裡受過傷害,長大後不懂得如何正確地面對愛與被愛的人。ta在傷害愛ta的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

但這種傷害絕對不是感情上的“欺詐”,這不是ta的風格。

ta只是不擅長表達自己,不擅長說一些令人心動的話。但是ta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你的關心,會默默地為你做一些事,並且這些事你當時還不一定能發現。所以對於迴避型依戀的人,別看ta說什麼,要看ta為你做了什麼。

如果一個人對你沒有任何形式的在乎,無論是言語上的還是行動上的。那這個人大機率確實沒那麼在意你,偶爾的在乎只不過是偶爾的需要罷了。但這個人不一定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望周知!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產生,跟“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脫不開關係。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①★在“原生家庭”裡,長期得不到情感上的迴應和和陪伴,總是被忽視或者被打壓/苛責;

②★在“成長經歷”中,感情或心靈長期受到欺凌或打擊,遭遇過背叛/欺騙;

我們逐一分析:

1)“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背後,都有“原生家庭”的陰影。

首先說一下,所謂“依戀”,就是情感上的一種聯結模式。比如嬰兒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與父母產生了感情上的聯結。我們把這種“聯結”稱為親子聯結,也叫親子關係。

然後當嬰兒餓了或者不舒服了,就會對父母發出“咿咿呀呀”或者哭鬧的聲音,以尋求父母的迴應。這就是“依戀”的行為體現。

像0-6歲的孩子,初次來到陌生的世界,與這個世界第一次接觸,一切是那麼新奇又害怕,ta非常依賴和需要父母的陪伴與迴應。

如果父母及時給予了陪伴或迴應,那麼ta的依戀模式就是安全的。ta也會學著及時去迴應父母,並將這種“安全”納入自己的依戀模式,形成一種

“安全型依戀(Secure attachment personality)”人格

相反,如果父母沒有及時迴應,ta就會感到不安全,感到自己被忽視了。這種情況持續久了,就會形成

“不安全依戀(Unsafe attachment personality)”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

就是

“不安全依戀”人格

裡的一種。

很多“迴避型依戀”的人在小時候,不僅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穩定持久的陪伴和關愛,還常常受到嚴苛的對待: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比如總是被父母“潑冷水”:

你看你怎麼比不上那誰誰誰?

怎麼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你這樣長大了該怎麼辦啊?

就這點小成績就高興了?

你怎麼這麼蠢?

你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

你能不能懂事點?

真是生塊叉燒好過生你啊!

······

當ta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或鼓勵時,父母有時候會失聯,有時候以“不能/不準/不行/不可以/還不夠”等否定句打擊ta,甚至言語中還會表達一種“你就這條件你不配”的壓制感。

久而久之,ta就會覺得自己的需求,確實“不配”得到關愛與迴應。甚至由於父母過於苛責的態度,ta會覺得自己需要關愛需要回應也是一種罪過。

由於沒有獲得過穩定且持久的關愛與迴應,ta就形成了“沒有人是長期靠得住的,還是得靠自己”的觀念。

所以ta會不斷地讓自己變得優秀,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同時ta也會被優秀的高價值的人深深地吸引,並渴望成為這樣的人。

ta覺得只有自己變得優秀或者強大了,才配得到關愛與迴應。

這種對自己的依賴,對他人的不信任,伴隨著ta成長,直到進入親密關係中。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2)“迴避型依戀”人格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的“創傷”。

也有人並不是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而是因為在成長中遭遇了“創傷”而形成“迴避型依戀”人格。

比如來自學生時代同學的“霸凌”,老師的“打壓式辱罵”;來自密友或戀人的背叛與欺騙······等等一系列打擊。

這些打擊會讓ta形成心理上的“創傷”,在依戀模式上變成“迴避型”。ta會漸漸地不再依賴別人,也不再輕易地相信別人。為了保護自己,ta開始隱藏內心,隱藏情感需求。

ta會不斷地反思自己,覺得自己確實不配得到認同和接納。如果想要得到認同,就必須獲得各種意義上的成功。ta會各種欣賞甚至“愛慕”那些看上去很強大的成功人士,會對這些成功人士產生“濾鏡”,併為了與這樣的“高價值”人士在一起,ta會不斷地鞭策自己,讓自己努力地與之匹配。

但是真的有人接納和認同ta時,ta又會在心裡告誡自己:這世界上所有的認同與接納都是稍縱即逝的,自己不必留戀,也不應該過於相信。

哪怕進入了親密關係,這種依戀模式依然會伴隨ta。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特點:

以上這兩種的經歷,讓“迴避型依戀”的人格發展為“疏離”和“焦慮”兩種人格特點。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a、“焦慮-迴避型依戀”人格在親密關係裡的表現是:

越愛對方越害怕被拋棄,於是用各種“說狠話”、“作”、指責抱怨等方式考驗伴侶的耐心和愛意;

懷疑對方不是真的愛自己,故意隱藏自己優秀的一面,把自己的不堪展現出來,看看對方能不能接受,會不會被嚇走;

先給自己心裡設一個指標,默默地觀察伴侶,一旦對方達不到自己的預想,就立即將對方定義為“不愛”了;

常常在嘴巴上對伴侶嫌棄得不行,在行為上卻又不斷地表達愛意,如果被拆穿就會惱羞成怒,寧願被對方誤解失去對方也死不承認;

覺得對方不瞭解自己的愛,是因為對方不夠愛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值得被對方在乎;

當對方情緒不好/說話大聲/關門放東西大聲/,就在內心懷疑對方是不是對自己不滿,是不是要離開自己了;

愛得很幸福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穩定又持久的親密關係,這種幸福會馬上消失,就開始悲觀地難過起來;

······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b、“疏離-迴避型依戀”人格在親密關係裡的表現是:

彼此應該獨立有自己的空間,再愛一個人也不能喪失自己;

沒有人會真正愛自己,對方所有的愛都是因為不夠了解真實的自己;

當對方表現出消極的態度,或者對自己指責時,自己就先消極地撤退;

除了自己不敢對任何人抱有期待,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

每個人都應該自己照顧自己,不應該麻煩別人,遇到困難寧願一直苦惱也絕不開口求人;

再多悲傷難過羞恥不堪的情緒,都應該自己消化,不應該讓對方承擔;同樣也希望對方別拿這些情緒來煩自己;

默默地用行動為對方付出,但不希望被對方察覺,但如果對方因為沒有察覺而誤會自己,內心又會難過得不行;

一邊回憶與對方所有的幸福,一邊想要是分手了應該怎麼抽出這段關係,才不至於受傷害;

假裝自己不需要對方,心裡又常常想起對方,會時不時試探對方時不時也在想自己;

覺得所有的戀愛最後都是分手,所有的結婚最後都是離婚,沒有誰能永遠愛誰,不該為感情投入太多;

所以,在面對親密關係時,“迴避型依戀”人格會開啟內心的“分裂”情緒:一邊本能地對伴侶產生情感需求,想要和對方親近;一邊又刻意壓制這種需求,覺得自己不配/不該有需求。

當ta越愛對方,這種“分裂”的情緒就越強烈。所以ta不敢把自己的愛意表現得太強烈,只能一邊默默地付出,一邊假裝灑脫。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我們瞭解“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成因和特點,也解開了對ta的誤解,就能知道想要和對方重建親密關係,不該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了。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首先當然是不能斷聯。因為ta的內心是非常需要及時得到迴應的,如果你主動跟ta斷聯,ta就會認定你“拋棄了ta”,對你就會徹底失望。

並且,ta也不會主動跟你斷聯。哪怕ta主動拉黑刪除了你,過不了多久ta也會再度把你“放”出來。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透過ta的人格特質,去與ta保持有距離的聯絡:

1)利用ta的“慕強”心理特質,塑造你的高價值。

從“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原生家庭或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慕強”是ta的心理特質之一,所以ta會被高價值的伴侶吸引。

如果你們曾經相愛過,那麼毋庸置疑你的身上肯定有吸引ta的優秀品質。如果你價值較低,ta肯定不會跟你在一起。

所以在與ta重建聯絡時,千萬別四三下四地哀求ta,也別死纏爛打······這些都是“低價值”的行為,會讓ta在內心輕視你。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身上吸引ta的點,然後去強化這些“吸引力”。或者你也可以根據你的個人特長、愛好,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魅力與價值得以展現。

當ta看到你的優秀與強大了,ta就會對你忍不住“心癢難耐”了。

接下來你就可以展開第二步。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2)根據ta迴避和焦慮的特質,保持距離的同時給予迴應。

跟我我們前面的分析,你不能跟ta過於親近,讓ta覺得有壓力想逃避;也不能疏遠ta,讓ta覺得你不夠堅定······這些都會讓ta陷入迴避中,封閉自己的感情。

所以,你需要時不時出現在ta面前,對待ta就好像平常一樣,及時給予迴應。同時不要對ta有情感上的需求,比如希望ta接受你啊,希望ta愛你啊。也不要去向ta索取回應和肯定,比如質問ta你們現在的關係,要求ta給你確定的答覆。

總之你要讓你們的聯絡和交流,是無壓力的舒適的。就好像你們沒有分過手,只是吵了一架,現在大家還在“冷靜期”。

而ta還是愛你的,只不過ta的愛就是無聲無息的。那麼你的表現的愛,也可以像ta那樣,無聲無息,少說多做。

只要你堅持這麼做,ta就會打消對你的防禦心,不知不覺地接納你。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3)滿足ta的“測試要求”,保持情緒穩定並堅持不離不棄。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無法跟“迴避型依戀”的人重建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法滿足ta的“測試要求”。達不到ta的要求,ta就會覺得你雖然很好,但你不愛ta。

所以在重建關係的時候,一定要讀懂ta對你的測試。其實ta測試的核心,也就是ta的人生中一直缺失一直在追逐的情感需求:

“穩定持久的愛”

這個情感需求ta不會告訴任何人,甚至連ta自己也不一定能發掘。但是ta的種種行為,都是在驗證能不能獲得。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這些行為包括我以上提到的“迴避-焦慮型”和“迴避-疏離型”等情感表現,比如:

ta會無緣無故對你發脾氣;

ta會問你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ta會表達對你的死心;

ta會嚴詞拒絕你的示好;

ta會偷偷看你的社交圈;

ta會故意不理你看你會不會來理ta;

······

總之,無論ta對你採取怎樣的測試,你都要保持情緒上的穩定,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地迴應ta,ta對情緒穩定的人,有著天然的“戀慕”心。

如果你持續通過了ta的測試,又一直對ta不離不棄,那麼恭喜你,你收穫了一枚“會在行動上堅定不移地愛你”的人。

很多人會覺得跟“迴避型依戀”的人相愛很辛苦,我承認確實很辛苦,但這類人也很值得。

因為ta們所信奉的“真愛”不是那種甜言蜜語的“打嘴炮”,ta們會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意。會對自己的承諾非常重視,基本上答應了你什麼就一定會做到。

同時這類人由於自我要求很嚴格,所以本身也比較優秀,特別是在事業方面。那些商業上的“成功人士”多半也有著“迴避型依戀”人格,所以與這樣優秀的人在一起,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也會忍不住去提升自己,去尋找除了感情之外的精彩。這種雙重意義上的成長,難道不是和“迴避型依戀”的人相愛的最大意義嗎?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心理測試:測試你分手後複合的機率

分手後你是否想過兩個人還有多大的可能會複合?這套測試題幫你測試分手後複合的機率有多大,一起來試試吧

1、 現在你的手機裡是否還存著前任的聯絡方式?

是 5分

否,全部刪除了 0分

2、你們分手的原因是什麼?

客觀原因,家裡不同意 1分

異地戀,沒有未來 2分

TA認為我脾氣很差,我們性格不合適 3分

有第三者介入我們的感情 0分

我們吵架之後誰也不願意低頭,一怒之下分手 5分

我覺得TA脾氣很不好,總是抱怨,被TA甩掉 6分

3、 以下四種說法,如果非要選一個你最認同的,你會選哪一個

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就應該愛TA 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否則就稱不上是真愛,頂多是喜歡 2分

感情雖說是你情我願,但是事在人為,對方的愛也是可以把控的,只要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愛情就能被引導 4分

強扭的瓜不甜,如果TA不想複合,我尊重TA的想法 1分

感情世界永遠不可能是平等的,想複合的那個人必然要不吝惜自己的付出 6分

4、在表達一件事情上,你更看重

說話表述的精確程度 2分

說話給對方感受到的強烈印象 1分

說出的話周圍的人是否感到舒服 6分

說出的話所能達到的最終目標 4分

5、你認為自己的情感上的基本特點

情緒化嚴重,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0分

自抑能力強,表面風平浪靜,但內心情緒起伏大,一旦挫傷很難平復 2分

一切都是浮雲,天生不容易動怒,朋友都誇讚的好脾氣 6分

感情不拖泥帶水,較為直接,只是一旦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發怒 3分

6、 曾經挽回過前任嗎?

挽回過,但是被拒絕了,沒有再繼續挽回 4分

沒有,不知道對方心裡怎麼想的,不敢開口 2分

挽回過好幾次,對方很排斥,拉黑,不希望再見到我 0分

試探著開過口,但是對方認為我們不合適,希望我找到幸福 6分

完整版測試題及答案可私信獲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

想愛不敢愛:你真的瞭解“迴避型依戀”嗎?

Tags:ta依戀迴避人格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