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由 佛佗的神話 發表于 遊戲2023-01-20

簡介但是,可以利用計算成像技術,把全球的8臺望遠鏡聯合起來,協同拍攝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就能夠達到同樣的成像效果

暗物質熔爐怎麼製作

關於黑洞的誕生及消亡,前面的兩篇文章進行了詳細的展開。

但是有許多朋友都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認為黑洞只是科幻小說裡的故事。

這一篇就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用什麼技術發現的,做一個詳細介紹。

從1916愛因斯坦提出黑洞理論,到2019年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其間用了103年的時間。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那麼黑洞是用什麼技術發現的呢?

它用的是計算成像技術。

是不是不太明白,沒關係,我們仔細觀察下面兩張圖,找一下,哪一張是真人拍的?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猜對了沒有,我來公佈答案,男生是真人拍的。

難道女生不是真人拍的嗎?

是的,女生不是真人拍的,女生是用深度生成模型生成的人臉照片,就是上面提到的計算成像技術。

現在是不是對計算成像技術,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了。

計算成像技術是何方神聖,竟能讓黑洞現出真容。

計算成像技術是利用所得到的大資料,整合成一個深度生成模型,然後給這個生成模型進行隨機初始化,就能夠生成一張我們想要的影象。

比如上面圖片裡的女生,她的影象便是深度生成模型的結果,如下圖: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這張圖片裡面,白噪聲 指的是:一種功率譜密度為常數的隨機訊號或隨機過程。

神經網路一般指的就是機器學習。

當然,這都不重要。

我們只要知道,透過採集到的資料就能生成符合事實的影象就可以了。

不僅黑洞的圖片是這樣出來的,即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計算成像應用也很廣泛。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比如,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醫療裝置,由於它沒有輻射、靈敏度非常高,是很多疾病診斷的首選。

另外,在生物醫學成像中,計算成像應用範圍也非常廣。

比如在瞭解記憶產生的機制時,也需要在人體尺度,用醫療成像儀器對腦結構進行成像。

這時,你肯定會有這樣的疑惑,地球上的資料好拿,但黑洞離我們那麼遠,它的資料是怎麼弄回來的。

,給黑洞拍照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成像的這個黑洞,它坐落在距離我們2。7萬光年的銀河系正

中心。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既然光都要跑2。7萬年,那黑洞的資料又是怎麼拿到的,難道它會自己送過來嗎?

是這樣的,因為光無法逃離黑洞,所以黑洞是無法直接觀測的。

但是,光經過黑洞會發生扭曲,可以透過觀測發生扭曲的光來判斷是不是黑洞。

然後透過宇宙的引力透鏡放大效應,科學家就可以把普通的天文望遠鏡,變成黑洞專屬望遠鏡了。

給黑洞拍照的是一個超級相機,叫作“事件視界望遠鏡”。

事件視界望遠鏡不是一個儀器,它是由來自全球80多個科研機構,3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的合作組織。

在整個過程中,300多位科研人員分成一個個專業工作組。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有的專業小組負責儀器的研製;

有的專業小組負責理論和建模;

有的專業小組負責現場的觀測還有資料收集;

有的專業小組負責計算成像,簡單來說,主要負責給黑洞洗照片。

為什麼給黑洞拍照這麼難呢?為什麼不能像拍月亮一樣,拿手機去給黑洞拍照呢?

一句話總結就是,地球距離我們想看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實在是太遠了。

打個比方,我們在地球觀測銀河系中心,難度大概就相當於,從美國觀測南海里的一粒鹽。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如果要實現高精度的觀測,根據公式計算,需要造一個地球大小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才能夠實現。

這當然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可以利用計算成像技術,把全球的8臺望遠鏡聯合起來,協同拍攝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就能夠達到同樣的成像效果。

這就是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含義。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在2019年,已經用類似的技術做出了黑洞成像,它背後主要科學原理就是“射電干涉技術”,更準確地來說叫作“甚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

它的原理是,雖然不能用一個小的望遠鏡來代替大的望遠鏡,但是在射電干涉中,任意兩臺望遠鏡之間的連線,就可以獲得一組對黑洞的觀測資料。

這樣,經過一晚的拍攝,就得到了一系列黑洞的觀測資料。

之後再把這個觀測資料,交給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就可以最終從資料中提取出一個有關黑洞的影象。

2019年之後的3年,又拍了一張照片,下圖是2019年和2022年的黑洞對比圖。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雖然這兩張照片一張是2019年釋出、一張是2022年釋出的,但對它們的觀測早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了。

也就是說,相比於M87黑洞,其實多花了3年時間,才最終把這張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洗出來。

為什麼它比起M87黑洞要難這麼多呢?背後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機率成像。

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質量,僅相當於M87黑洞質量的1/1000,所以它的動態變化是非常快的。

拍照的過程,就像在觀察天氣劇烈變化下的風景。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所以,為了探索所有可能的黑洞影象,從而給出更精準的科學解釋,自然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進行研究。

很多之前在給M87黑洞拍攝時洗照片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

那傳統上,是怎麼實現這種黑洞的機率成像呢?

簡單來說就是——猜。

怎麼猜?

用計算機演算法,每一次先提一張可能滿足觀測資料的圖片,然後利用觀測資料驗證。

如果這個圖片靠譜,就收集起來,放到影象集合裡。再提一張照片,如果它不靠譜,就把它扔掉。

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找到一系列認為能夠滿足觀測資料的影象的集合。

然後,就得到了一組圖片,可以表示影象的機率分佈,從而能夠精確理解這個影象到底是什麼樣的。

不過,你也應該能感覺出來,這個過程非常慢、計算量非常高。

首先,猜的過程就很麻煩,如果猜完了之後,還要扔掉一系列圖片,那這個過程真的是麻煩到難以想象。

因此,發明一種新的方法,用更快的速度,把黑洞的整個機率影象,都準確地猜出來,是必須要做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深度生成模型”上場了,這個深度生成模型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可以生成任意符合人類預期的自然影象。

還記得上面那個女生的照片嗎,就是它的傑作。

黑洞番外篇:黑洞是怎麼發現的,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來的

利用了深度生成模型,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訓練時間,就可以獲得傳統演算法,花費幾周甚至更長時間的成像結果。

這就是黑洞成像的來龍去脈,總結成一句話就是:

用收集到

的大資料透過機器學習生成照片。

黑洞的發現也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使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又邁上了一個小小的臺階。

最後,貼一個動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開啟看看黑洞的具體位置。

開啟百度App

全文結束,歡迎交流討論!

Tags:黑洞成像觀測影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