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由 小姍育兒分享 發表于 遊戲2022-12-31

簡介直觀的思惟(4~7歲)在這一階段上,兒童對事物分類和狀況理解的方法常常為知覺上的一些顯著特徵所左右

什麼是知覺特性

文/小姍

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兒童學方面的一些小內容。關於兒童方面的知識我不知道大家瞭解多少,你們需要知道。

從發展觀點上對思惟的發展作了最全面最系統的說明的是皮亞傑,人類認識的發展階段,大體上可分為以感覺運動機能為基礎的時期和以表象、語言等符號的機能為基礎的時期,後者又細分為四個階段。茲將各階段的特點簡述如下。

感覺運動的階段(0~2歲),這一階段從誕生時起,到語言及其他表示外界事物的符號手段出現時止。在這一階段的前半期,由無條件反射出發,專靠感覺、運動的協調來適應外部世界。但到了這階段末期(一歲半至二歲),兒童就逐漸有種種行動使人推知其已能喚起不在眼前的事物表象。

例如物件從眼前離去以後,長時間內仍能模仿其動作,這種現象稱為“遲延模仿”,表明兒童已到達了依據表象開始象徵性行動的前夜。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前概念的思惟(2~4歲),進入這一階段,就開始了以語言為基礎的符號性活動。不過語言還不充分具備真正作為概念的機能。這種前概念和成人的概念不同,是具體的形象的常易為行為所支配。例如幼兒說“狗”,就只是指自己家裡那隻狗,有時還把貓或其他與狗同類的東西也稱為狗。

分類的概念還沒有充分建立。因此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作演繹的推理,而只能作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這種獨特的思惟方式,被稱為斯騰“誤挫”。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直觀的思惟(4~7歲)在這一階段上,兒童對事物分類和狀況理解的方法常常為知覺上的一些顯著特徵所左右。因而在有關數、量的課題上常常出錯。例如,在大小形狀相同的兩個杯子裡注入同量的水,把其中一杯的水倒入另一個細長的杯中,兒童單從兩杯的水面高度上看,就認為兩杯水量不同了。

他們對事物的看法還是片面的,不能同時從各種角度上去觀察。具體操作階段(7~11歲),進到這一階段,兒童就能理解到雖然表面上有了變化,實際水量並沒有變,顯示出對反之亦然的可逆性有了理解。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到了這時,就出現了對類別和系列關係等的作業系統,確立了數的概念。不過在這階段上,仍不能離開具體事物單靠語言去進行邏輯的、抽象的思惟。

形式操作階段(11歲以後)到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惟就由具體內容中解放出來,能夠應用假定演繹的方法,對隱藏著現實的更一般的整體關係,以及在命題與命題之間進行邏輯操作,能進行組合和序列等操作,能同時考慮到種種因素。我們感知外界事物的狀態和變化,這種知覺作用,究竟是先天的呢還是由經驗學習而得到的呢?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1)這種知覺作用可以說是天生的

當然啦,這點現在還在爭論不休。例如有一種研究,曾對先天性盲人經過手術初明後的視覺經驗進行分析。

結果是,在辨認彩色或者明嗜很近似的圖形與背景方面,可以說是天生的,但在認知圖形及其意義方面,則多少要靠經驗學習。另外,關於深度的知覺等,可認為兒童從誕生初期起就已具備。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2)這種知覺大部分是依經驗和學習

兒童從開始能自行移動位置時起,大體就有了對日常生活中空間距離的知覺。出生不滿一天的動物,也有這種距離知覺。

最近一般認為,我們的知覺世界的建立,是由成熟和學習交互發生作用而來,其中大部分是依經驗和學習。

這樣看來,兒童因為和環境的關係還不多,可以想象他的知覺形式和成年人有質的不同。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3)這種知覺在兒童身上有多種特徵

下面就來考察一下兒意知覺的特徵,維爾納認為兒童心理的基本特徵,在於他的未分化性。

體現這種未分化性的知覺特徵究竟有哪些呢?第一,幼兒的知覺由於與感情、欲求等等尚未分化,常常是富於感情地、表情地去掌握物件。即不是把物件當作客觀事物,而是把它當作和自己有同樣感情的東西。維爾納把這稱為相貌的知覺。例如,一個二歲半的幼兒看到餅乾碎成兩半,就說“餅乾多可憐哪。”

這就表現了主觀地、感情地理解事物的兒童心理特徵。這種相貌知覺,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第二可以舉出的,是全體和區域性的未統一性。兒童很難把區域性作為全體中的一部分,把它放在和其他部分的聯絡中去感知。

原來,一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

田中敏隆曾作過一系列的研究,利用觀察類似圖形時所表現的辨認方向、位置以及標記的認識的發展,來測驗其對區域性與全體的知覺。

結果證明,三、四歲兒童只能以個別的形態,色彩為線索來進行判斷,到了八、九歲時,就逐漸重檢視形各部分的配量關係、內部結構及其整體形態,並能夠進行綜合的觀察。另外,查包洛塞茲(A。v-Zaporozhets)曾試圖從眼球運動中來測驗形態知覺方面的探索活動,結果查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球運動的軌跡有由區域性擴大到全體的傾向。即是說,最初是無秩序的活動,其後就逐漸變成首尾一貫的朝著一定方向的活動。第三點可以舉出的,是所謂聯覺現象。例如聽到音喇,同時就在眼前浮現出色、光等。這種所謂“色聽”,就是視覺和聽覺的聯覺現象。此外,在味覺和嗅覺方面也有聯覺現象。

結語:

總之,以上這些都可以認為是由於兒童的感覺未分化所致。

皮亞傑把這種未分化性稱為泛靈論,即對生物和無生物不加區別,一律看作和自己同樣有生命的東西。

這種知覺特性在幼兒和未開化人的心理中都具有。到了十歲、十一歲左右,才認為只有能自行活動的東西才有生命。

如上所述,兒童的知覺具有和成人不同的顯著特徵。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點贊和轉發。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本文觀點原創,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Tags:知覺兒童階段思惟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