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由 功夫汽車精選 發表于 遊戲2022-12-02

簡介在筆者看來,地平線這樣的企業最大的意義,是真正將國產車載晶片做了出來,而且也在積極做高階化嘗試,這個難度真的不比攀珠峰小

地平線4怎麼關閉導航線

最近,筆者參加了在武漢舉辦的第八屆智慧網聯汽車技術交流會。

這種活動其實一般就是業內人士碰個面,談一談當前的技術發展與瓶頸,很少會談到更多的技術細節。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但筆者還是與幾位地平線的工程師聊了一下,對這家公司的技術發展和執行情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對國內車載晶片發展的情況有了更深的認識。藉此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1)強勢崛起,北坡攀珠峰何其難

2020年,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地平線是業界極少的直接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的科技企業”。

實際上不止地平線,幾乎所有的國內車載晶片企業,做的都是類似“從北坡攀登珠峰”的壯舉,試圖用最難的方式去解決最難的問題。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2015 年前,地平線正式成立,聚焦於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隨後它又將智慧駕駛和 AIoT 兩個領域作為自己研發的主要方向。研發車載AI晶片,在2022年看起來都是難度重重,更遑論那個新能源汽車都還沒有起色的年代。

用餘凱的話來說,剛開始是最難的。因為說要做AI晶片,見了七八十個投資人,沒有一個看好,甚至很多人還聽不懂他要做的事。但地平線沒有放棄,它在2017年12月釋出了國內首款邊緣AI晶片,隨後推出了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感知計算平臺。

2019年8月,國內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征程2釋出,並於2020年3月實現前裝量產。2021年5月,地平線釋出首款高效能大算力晶片征程5,聲稱可以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追上了國際一流水平。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目前來看,征程2系列晶片應該是最成功的,它基於地平線自主研發的高效能計算架構BPU2。0打造,可以提供超過4TOPS的等效算力,功耗為2W,能夠提供一定精度的感知輸出。這款晶片已經量產上市,不少國產車型都有搭載。

征程3用上了16奈米工藝,算力超過5TOPS,但是功耗也更高一些。2021款理想ONE用的就是這一款,它取代了老款所用的Mobileye EyeQ4晶片,這也讓理想成為了國內首家用國產晶片實現NOA導航輔助駕駛的企業。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至於征程5,與前面兩款其實已經不在一個次元。它號稱擁有百T算力,還有60MS的最低延遲,同時還有相當不錯的開放性和非常出色的安全性。但總體來說,它離真正量產還有一定的距離。

在筆者看來,地平線這樣的企業最大的意義,是真正將國產車載晶片做了出來,而且也在積極做高階化嘗試,這個難度真的不比攀珠峰小。

(2)不缺錢,但前路仍很難?

2020年9月,華為麒麟晶片正式被斷供。同年12月,地平線完成大C輪融資。地平線本來準備融資7億美元,最後卻被資本“塞”進了足足25億美元。

這家堅持做晶片的車企,在國內企業晶片被斷供,車規級晶片緊缺的情況下,成為了資本非常垂青的企業。但在擺脫資金困擾的同時,並不意味著它已經“上岸”。

首先是經營危機仍在,地平線致力於成為從L2到L4全場景整車智慧晶片方案的提供商。但截止目前,大家關於L4的定義依然在想象中,量產落地的難度相當大。不管是特斯拉、谷歌,還是華為、百度,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不單是地平線,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國產車載晶片,在行業中的地位也依然偏低。比如理想ONE用上了兩顆征程3晶片,更高階的理想L9則採用了2顆英偉達Orin-X晶片,而非能實現同樣功能的征程5。

畢竟國際巨頭有更強的研發能力,更強大的技術團隊,同時在宣傳上也更有優勢,何況很多使用者覺得英偉達就代表高階。即便是比亞迪這樣主打全棧自研的車企,也選擇了和英偉達合作。這對國產晶片廠商來說,可不是一個好訊息。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產車載晶片仍將被打壓在中低端領域。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第二個問題,就是企業該往哪個方向吸納資金。地平線作為業內著名的獨角獸企業,雖然估值已經接近百億美金,與小紅書、大疆、元氣森林、極兔速遞這些業內赫赫有名的企業相當。

但與它們不同的是,地平線所從事的行業太過特殊。這意味著它幾乎沒有可能到美股上市。而A股對於盈利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地平線這類“燒錢”型科技企業,短時間內很難在A股上市。

最後就剩下港股,但港股的資金量和流動性遠不如美股,至多隻能給投資人一個交代,同樣不利於科技公司的大踏步發展。

(3)成為“華為”,是唯一的出路

那最後地平線要怎麼做呢?答案是隻能成為“華為”式的公司。前期不停擴張,不停做商品,最終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獨霸一方。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前不久,地平線官方釋出訊息,獲得了一汽的戰略投資。這也是地平線繼與一汽南京、一汽智慧網聯開發院達成了戰略合作之後,首次直接從一汽集團“拿錢”,並開始大張旗鼓“宣傳”。

地平線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今年5月份,地平線與一汽紅旗達成合作,紅旗的全新車型將會搭載多顆征程5晶片,實現高階自動駕駛。

在不缺投資的情況下,地平線將優先考慮車企的投資。實際上它已經接收了上汽集團、東風資產、廣汽資本、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等多家國內車企的投資。這樣車企就會更有動力採用地平線的晶片,畢竟既能透過投資增值,也能保證其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工程師眼中的地平線:成為“華為”,才有出路

這無疑是當下最務實,最可行的一條路徑。畢竟晶片行業的特殊性,註定了它會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行業。讓國內晶片公司直接去與5000億美元市值級別的英偉達競爭,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國內企業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更加本土化,服務更加靈活,更契合國內用車場景。

為了不重蹈手機行業的覆轍,國內企業其實有必要留出一定的比例,比如15%-25%採購自主晶片。當然也不止是地平線,也包括黑芝麻、紫光國威等等。這樣的話,國內車企既能保證議價權,也能不被國外巨頭卡脖子。

像華為一樣紮根市場,不被資本所左右,透過持續性的產品更迭最終實現盈利,似乎是國內晶片企業唯一的出路。

(4)功夫拍案

國產車載晶片這一路走得相當不易,現在“冒頭”的幾家企業,無不是之前頂著極大壓力的“逆行者”。

由於市場的壓力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內晶片企業並缺不投資,但產品競爭力依然有待提升,上市的難度也依然非常大,收益率不可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可持續的市場化運營,華為的模式,可能就是最好的參考。

Tags:晶片地平線征程車企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