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淺談晚清政府十年改革

由 令和史官 發表于 遊戲2021-12-14

簡介官商合作,收回利權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經濟權益(4)文化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廢除科舉制度是清末新政最成功的地方,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為培養近代人才從制度上提供了規範與保障,切實鼓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改革社會觀念、促進民眾啟蒙產生了

軍制改革是什麼意思

晚清政府為挽救瀕臨傾覆的大清王朝,進行了各種改革,企圖力挽狂瀾,但最終成效甚微,國破家亡!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淺談晚清政府十年改革

(1)軍事改革:

一、軍制的改革使中國軍隊開始有不同於舊式軍隊而接近於近代化軍隊的嶄新建制和兵種的分類,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二、由於軍隊成分的變化和知識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中國人向來鄙視軍人的傳統觀念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一些紳士也自願充任新軍的將佐;三、但是新軍這種新的力量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清政府本想以新軍的擴編來穩固其正在動搖中的統治秩序,但由於新軍本身知識水平的提高使得已經孕育許久的革命思想在新軍中得以傳播,若無新軍武昌起義可能也會延後許久;由於新軍多掌握於私人手中使得新軍不願為清政府效忠,某種程度上,清政府希望用來捍衛其的新軍,成為了一支支私人武裝部隊;所以,新軍的產生和擴充,並不意味著清王朝的重新鞏固,而是其內在矛盾的繼續擴大

(2)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為傳統政體注入了一些新的內容,在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中,清政府逐漸調整和改造了相沿已久的“祖制”,並不自覺地朝著近代化的建制邁進;但是在政治體制改革中不論是調整政治思路還是整頓吏治、消除腐敗,都侷限於體制之內的改革,作用有限;儘管這種政治體制的改革是表面的,有形式而無實際效能,但它卻已觸動了傳統中最保守的東西,相對於那種“許可權不分”、“職任不明”的舊政治體制來說,無疑是一種進步

淺談晚清政府十年改革

(3)經濟改革:

政府設立商部、諭令各省設立商會、制定一系列商法,這些舉措儘管許多流於形式,但是其積極意義在於從官方上、法律上肯定了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為工商業者的經營管理活動和合法權利提供了某種保護,也為解決商事訴訟提供了若干法律依據,因而又多少改變了崇本輕末、重農抑商的古老傳統,對於扭轉卑商賤商的社會風氣還是有些好處的;此外,獎勵實業的政策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官商合作,收回利權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經濟權益

(4)文化教育改革:

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廢除科舉制度是清末新政最成功的地方,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為培養近代人才從制度上提供了規範與保障,切實鼓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改革社會觀念、促進民眾啟蒙產生了積極意義

預備立憲:改革官制,本欲建立責任內閣,實行三權分立;重新劃分中央和地方權力,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由責任內閣統轄;但在實際執行中遭到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反對,因而收效甚微;頒佈《欽定憲法大綱》:1908年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具有進步意義;但同時重君權、輕民權,因而具有很大侷限;諮議局與資政院:諮議局和資政院等機構的設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流於形式,但是卻為立憲黨人提供了參與政治的舞臺,使得很多立憲黨人借之進行變法、改革等,加速了清末局勢的變化;

皇族內閣:皇族內閣的設立讓立憲派與地方大員極其失望,清政府因此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淺談晚清政府十年改革

其最終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舊人辦新政,清政府本身作為一個封建朝廷,其自身具有的封建性與保守性使得它很難自行適應頗具近代社會色彩的新政,換言之,由於清政府的落後使得新政不可能成功;由於其自身並不具備新的觀念和新的知識,使得它在執行新政上往往扭曲變形,但由於改革已然啟動,進步人士對其寄予了過高的希望,使得當他們看到不新不舊的新政時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政府漸漸失信於民,使得自救的新政最終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二是傳統和既得利益的雙重阻力:中國的傳統既深且久,有極大的凝固性和頑固性,不破傳統根本難以前進,更為艱難的是,這種根深蒂固的阻力與既得利益扭結在一塊,形成一種更加強大的抗改革因素;三是新政是在極其被動的條件下一步步推動的:新政的推行受到了立憲黨人的不斷逼迫與推動,國會請願運動即是一明證;四是社會動盪,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給改革發展的時間,晚清最後十年,天災人禍連綿不絕,民變時有發生,而與此同時革命團體也逐漸發展壯大,革命思想也得到日益廣泛的傳播,面對如此的衰頹之局,清政府無法將所有精力集中於改革,故而使得改革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亦大大降低。

所以,清政府開展的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雖然含有挽救清政府於危亡的意味與目的在裡面,且由於主持變革者本身的保守性以及參與新政者相互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難以調和等原因使得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虛假性與欺騙性並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滅亡;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具有極其重大的積極意義——它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面較為強有力的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程序,為日後的辛亥革命以及民國初年的種種新變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儘管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但它卻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Tags:新政改革清政府新軍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