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由 化浪說化 發表于 遊戲2021-10-26

簡介”事實上,除了東海人以外,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會到巴西、馬達加斯加這些水晶礦產豐富的地方“淘晶”,水晶不過是現在全球化商品鏈的一個微小的縮影

水晶水鏈放在消磁石用蓋上嗎

先來做一些硬科普。天然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體礦物,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矽( SiO2)。純淨的水晶無色透明,摻雜不同成分的金屬後會形成不同色澤。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法國凡爾賽宮的水晶吊燈

中國人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往上追溯到石器時代,北京周口店、山西省朔州市峙峪、河南新鄭縣沙窩李村等遺址都曾出土過水晶石器。春秋戰國時期,用作朝覲、盟約、魂葬、祭祀的水晶製品均已成系統,如在浙江紹興獅子山出土的 13 顆水晶珠,在湖南古丈白鶴灣出土的水晶環等。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了水晶帶鏈花籃、水晶雙魚花插、水晶雕獸面蕉葉紋獸耳瓶等多件清代的水晶工藝品,這表明,晚近中國的水晶加工工藝已經十分純熟。

文人騷客也愛水晶。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就寫道,“水玉磊砢,磷磷爛爛,采色澔汗,藂積乎其中”。“水玉”即水晶,這裡形容的是繁多的水晶色澤燦爛,光彩煥發的場景。除水玉之外,水晶的別稱還有很多。《山海經》中謂之水碧,《符瑞圖》中謂之玉瑛,《廣雅》謂之水精(意為水之精靈)。其他名稱還包括:白坿、黎難、晶玉、菩薩石、馬牙石、眼鏡石、放光石、高山凍、魚腦凍等。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白晶原石。

民間叫得較多的是“千年冰”,古人認為,水晶是冰埋在地下千年而成,這倒是東西方都會犯的錯誤——古羅馬人在阿爾卑斯山初得水晶時,也同樣將其視為“透明的冰”,希臘語中寫作“Krystallos”,及後演變成現在的英文“crystal”。

德魯伊被認為是已知最早將水晶作占卜之用的信仰系統,它是古凱爾特文化裡的原始宗教,早在基督教傳入之前便廣泛散佈在不列顛半島。在混亂的中世紀以後,水晶進入歐洲大陸,和占卜、靈媒、巫術、預言、魔法等聯絡在一起,成為西方神秘主義文化的一部分。

但在中國古代,水晶和佛教信仰更為相關。佛教中有三寶和七寶的說法,不同經書中對七寶的描述不完全相同,較常見的說法是金、銀、琥珀、珊瑚、水晶、硨磲、瑪瑙。所謂“得三寶而國泰,得七寶而民安”。唐宋遼金元時代,水晶被廣泛用於製作佛像、密宗法器、盛放舍利的棺槨、信徒佩戴的摩尼珠等。佛家相信,水晶透亮純潔,能抵禦俗世紅塵的雜念侵擾,其散射的靈光則可以普度眾生。

水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指向更偏向於“社稷”“蒼生”“黎民”一類的宏大敘事,反而較少與個體的命運前程相勾連。這個情況和現在我們在消費市場上的直觀感受截然不同。

轉變:水晶的中國化

臺灣人類學者宋世祥認為這種改變是從上世紀 90 年代初開始,直到 21 世紀前十年才完成的。

70、80 年代的美國充滿了迷幻色彩。越戰、LSD、靈脩、愛之夏、天體主義、心靈電波、UFO、都市傳說、政府陰謀論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點內匯流、交織、融合、滲透入社會肌理的間隙中,誕生了稱為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的新興宗教思潮。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寶石集會。

知乎網友@清流 形容新時代運動是“世俗化的神秘主義”:“一般新時代運動可以分成狹義(即以預言‘新時代’的到來為中心的天啟式運動)和廣義(以泛性的靈性成長、人類潛能運動、意識進化論等等為主)。”原來在西方占星術中就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的水晶礦石,此時又在種種亞特蘭蒂斯、古埃及的傳說烘托中,被重新放置在治療身體和心靈的高度。

新時代運動思潮最早傳播到港臺地區。1989 年,香港人陳浩恩出版了華人社會第一本關於水晶的中文著述《水晶宮之旅》,東西方對水晶的命理闡述首次實現了集結。陳浩恩是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生,據書上作者簡介,他“熱愛研究歷史及寫作,尋根究底鑽研東西玄學二十載,潛修密、道,精通易學”。

這之後,陳浩恩還陸續出版了《活用水晶》《自學水晶風水秘笈》《水晶風水的秘密》《水晶治療》等著述,掀起了華人世界水晶熱的序幕。港臺坊間的報章雜誌專欄也適時加入通俗版占星術的內容,向讀者介紹不同星座如何使用水晶增強自己的運勢。水晶的靈脩修辭被轉譯成我們熟悉的風水話語:“能量”對應“氣”,“消磁”對應“淨化”,水晶的顏色對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不同顏色的水晶於是能有了更改風水的效果。

就這樣,原來滿是西方色彩的水晶搖身一變,完成了自己的中國消費語境下的本土改造。

生意: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需求創造了消費市場。據《深圳商報》報道,1993 年兩位經營水晶、玉器的臺灣商人率先來到深圳三聯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水晶玉石加工工作坊。之後,香港等地的珠寶商家陸續北上,形成如今中國大陸多個地方水晶產業的雛形。

改革開放初期成立的水晶加工廠以承接國際飾品訂單為主。以廣東汕尾市的海豐縣為例,當地在港澳同胞回鄉創業熱潮的帶動下,依靠來料加工、前店後廠的模式實現了其以珠寶加工為主的產業集聚。

但在進入千禧年以後,隨著中國整體內需的提升,以及水晶熱潮的流行,中國的水晶產業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宋世祥接受採訪時分析,這種轉變的速度發生得十分迅速。在十年之內,兩岸三地就從過去被動滿足國際飾品市場的需求,轉換成主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雖然水晶被賦予轉運的意涵,但它本身還是一種大眾奢侈品。當整體經濟良好時,水晶的需求便會巨大,反過來說就會萎縮。”

江蘇東海縣是中國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場和世界水晶集散中心之一,當地的天然水晶銷售量佔全國水晶市場的 90% 以上,市場更輻射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東海縣人口約為 110 萬人,目前水晶從業人員近 30 萬人,各類水晶加工企業 3000 多家公司,年交易額突破百億元。2016 年,東海縣還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 “世界水晶之都” 稱號。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東海水晶小鎮區位優勢地圖。

東海縣發展水晶產業得益於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公開資料顯示,東海縣的水晶總儲量為 30 萬噸,但長期的盲目開採已經造成當地永久性的生態破壞。東海水晶原本是東海地殼的一個支撐部分,現在因為過度開採而使得原來脆弱的地殼更加鬆軟破碎。東海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的資料指出,2014 年當地的水晶儲量已經銳減至 6。08 萬噸。

地裡沒有水晶怎麼辦?東海縣已經不再強調在當地採挖,轉而到世界各地進行團體性的“淘晶”了。據東海縣 2011 年統計,全縣有超過 6000 人前往巴西、馬達加斯加、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地採購原料。前東海縣委書記關永健 2010 年接受人民網訪問時,就重點介紹東海人的全球海淘致富經。

“哪裡有水晶,哪裡就有東海人,東海人就把這裡的水晶礦買下,然後用集裝箱運到東海縣來進行集散。我們每年有超過 10 億元的水晶原石進入東海縣集散、加工,然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進行銷售,所以我們已經變成了世界天然水晶的集散地。我們從 80 年代開始就有很多東海人走出國門,特別像巴西、馬達加斯加、南非等很少有中國人去創業的地方,東海人走出去卻很早,因為那裡有水晶。”

事實上,除了東海人以外,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會到巴西、馬達加斯加這些水晶礦產豐富的地方“淘晶”,水晶不過是現在全球化商品鏈的一個微小的縮影。巴西高原的地表淺層就能開採到天然水晶,開發成本較低。最南部的南大河州(Ri-ograneido Sul)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紫晶洞”出產地,這裡的紫水晶舉世聞名,在商品市場上的價格也更高。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巴西礦工在開採水晶等寶石。

巴西大規模生產水晶的其實是出於戰略物資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線需要大量的無線通訊裝置、聲納儀器、飛行控制等電子元件,同盟國於是加大了對巴西的經濟援助,以勘探和開採巴西的石英資源,也讓巴西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水晶供應國。中國的水晶採購商人一年到巴西一到兩次,向中間商採購晶礦已經是當地的日常景觀。

海外採購,本土加工,滿足本土需求,也遠銷海外,這就是中國現在成熟的全球化水晶產業鏈。不過,全球化市場的背後,也意味著全球化的風險。東海的生態問題有朝一日也會在巴西上再現,但單一、弱勢的經濟體系在面對類似的困境時更容易崩潰。

水晶:不安世界的安全感

“國家越來越強大,中國人的精神就開始逐漸地需要完整和完善,也會去更多追求我們心理上的健康。但中國消費者對心理學的接受程度還不高,而中國自古以來又有算命的傳統,所以中國人對占卜就會產生依賴。”介面新聞旗下的箭廠影片有一期節目討論了當代人為什麼願意花錢占卜,受訪的一位中國占卜從業人員坦言,消費者尋求的是心理安慰。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類學博士李耕也認為,當代的占卜算命將自身與心理諮詢並置的原因,是基於本土社會文化的一種自我賦權,透過借用主流話語、現代專家體系,來靈活地重建這種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在主流社會的位置。

回到水晶的中國化改造,這同樣呈現了一種傳統命理觀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微妙、錯位甚至是尷尬。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蒂凡尼的水晶杯廣告。

“水晶是當代人風水文化的象徵,它象徵著我們這一代人在與世界接軌以後,在面對一種全球化波動時,我們所能找尋到的一個來自全世界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用‘氣’的宇宙觀來解釋世界、理解世界、想象世界。現在是物理學的時代,水晶即是我們認識當下世界的一個型別、一個物件。”宋世祥總結道。

作者:周小C(來自豆瓣)

更多化學資訊、小知識、化工人的自白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化浪視野

中國商人:到全世界買水晶,然後賣給全世界

Tags:水晶東海縣巴西東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