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由 玄衣武士 發表于 遊戲2021-10-14

簡介整個秦國與東方各國幾乎沒有發生戰爭,只是和魏國發生了兩次佔據優勢的戰爭,而到秦朝時,秦始皇卻沒有那麼多時間,統一全中國之後,秦朝便將法家的統御術在全國範圍推廣施實,幾乎沒有給老百姓一個緩衝的時間

秦池道動用多少民力

秦國的強大始於變法,秦朝的滅亡同樣源於變法。

秦國變法的背景是國力不斷衰落,曾經的河西故地被吳起率領的魏國軍隊攻佔,整個國家地盤不斷減少。國家地處西陲,文化落後(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經濟同樣落後,在這種情況下,秦孝公開始主持國政。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秦孝公想讓國家強大,渴望出人頭地的衛鞅就來到秦國,見到秦孝公,向其推薦變法圖強的方法。

衛鞅變法的主要途徑是:

把整個國家的人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組織,同時未來保證對這個組織的控制,實行連坐(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第二實行分戶制度,成年男子必須分家獨立出戶,主要就是增加人口,增加賦稅,

第三就是嚴禁私鬥,否則就處以刑罰,這樣就可以減少內耗。

第四就是鼓勵公戰,按照軍功授予爵位。

第五就是獎勵耕種,獎勵農業。同時壓制商業,將商人和懶人收為官奴

第六剝奪貴族的世襲的權利,以軍功決定地位高低。

其實主要就是三個方向,禁止內耗,發展農業經濟,一致對外。

秦國老百姓也只有三件事可以做:生孩子、打仗、種地,

秦國的老百姓也只有三種身份:兒童、農民、戰士。

透過這種方法,秦國增加了人口,發展了經濟,最重要的是秦國人民組織起來了,在阻斷了其他的晉升的渠道之後,秦國人對外的戰鬥意識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打仗可以給你所需要的一切,只要你能從戰場上活下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名將輩出。打仗這件事,實踐的越多,成功的機會越多,參與的人越多,高手就越多,秦國打仗的機會多,參與打仗的人多,自然是名將輩出。

變法之後,秦國開始在諸侯中嶄露頭角,新法實行了10年,衛鞅就帶領秦國軍隊擊敗魏國,圍攻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要知道魏國在李悝的主持下是戰國時期變法交早的國家,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國力雄居諸侯首位,衛鞅最早去魏國就是因為魏國實力強大。又過了八年,衛鞅再次帶領秦國軍隊打敗魏軍,此次戰役主要是魏軍剛剛在馬陵之戰(就是齊國孫臏殺龐涓的那一戰)中元氣大傷。再加上魏國將領的天真(商鞅邀請魏國將領公子卬談判,公子卬居然傻乎乎的真的去了,結果被商鞅綁架),將魏軍一舉擊敗,將吳起辛辛苦苦打下的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

秦國和魏國的交戰足以顯示出秦國變法效果何等猛烈。魏國因此不得不將國都遷往大梁。

此後秦國開始了給中原各國放血的征途,不斷進攻與其接壤的韓趙魏,而後又將楚國加入放雪的名單。隨後又吞併漢中、蜀地。時間來到昭襄王47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發生了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和趙國的長平之戰(長平在今山西晉城高平市)。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為了贏得此次戰爭,秦國進行了全國總動員。將全國所有可以徵調的男丁全部投入戰場,共計六十萬,趙國也進行了全國總動員。總兵力四十萬。戰國時期中國的總人口不過2000萬左右,男子人口只有1000萬,僅僅長平之戰,雙方就投入了十分之一的男性人口。這是真正的賭國運。也只有在戰國時代,才會有如此瘋狂的戰爭行為。

長平之戰印證了戰國是這樣一個時代:幾乎每個人、每個國家為了生存,都在進行生死搏殺,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置身事外。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所有人都必須向現實妥協,魏國(李悝)、趙國(趙武靈王)、楚國(吳起)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他們都曾經向現實妥協過,但是他們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不徹底。只有秦國變法最為徹底。捨棄百家學說,捨棄所有仁義禮樂,將整個國家組織起來,拼命近似瘋狂的壓榨自己,最終成為一個完全為戰爭服務的殺戮機器。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長平之戰如果秦國戰敗,秦國會因此而衰落下去。最終現實站在了秦國的一邊:六十萬對戰四十萬,白起對戰趙括,秦國完勝。而趙國則因此失去國家整整一代的年輕人,這個東方戰力第一的大國因此衰落下去。

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秦國在東方再無敵手,僅僅四十年之後秦國統一整個中國。

秦國能統一中國,顯示出法家思想的威力,可是秦國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到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不過13年,到公元前207年子嬰向劉邦投降不過15年。秦國就灰飛滅亡,這又是為什麼?

很多人都分析說秦國橫徵暴斂、秦始皇好大喜功、胡亥昏庸,趙高專權。這些都是原因,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法家制度,或者說從秦國變為秦朝的過程中,法家思想在全國範圍的大規模落地。

秦朝統一六國看似是結束,但是實際上是另一場戰爭的開始,法家思想在全國大規模落地才是結束,這無疑是一場全面的大變革,規模十倍於商鞅的變法,難度恐怕是100倍,所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

變法就是思想的征服和行為的改變。肉體上的臣服不等於思想的臣服,而人的思想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和方法。

秦國的制度,在戰場上殺敵才能獲取爵位,這樣就斷絕了東方六國的所有貴族,知識分子完全失去晉升之道。這些前朝的遺老遺少因為失去既得利益而成為秦國內部的敵人

嚴密的社會組織將人性徹底壓制,整個社會如同一個大機器,每個人如同生活在牢房中,整個下層老百姓也壓抑著怒火

快速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對於中原各國數百年的文化傳統進行徹底摧毀。而思想的慣性往往更加難以改變。

清除五蠹(儒家、縱橫家、遊俠、逃避公役者、商人),焚書坑儒,整個社會思想準備進行全面統一。

商鞅最初在秦國時遇到的阻力到秦朝時並沒有消失,相反所遇到的反抗十倍甚至百倍。但是在商鞅變法時期,商鞅對外關係是以靜制動,改革分為兩次,前後相差10年。商鞅充分展現了一個卓越政治家的忍耐力,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推行自己的變法。整個秦國與東方各國幾乎沒有發生戰爭,只是和魏國發生了兩次佔據優勢的戰爭,

而到秦朝時,秦始皇卻沒有那麼多時間,統一全中國之後,秦朝便將法家的統御術在全國範圍推廣施實,幾乎沒有給老百姓一個緩衝的時間。統一通過後在他統治的11年裡,他也幾乎是沒有消停,不斷在外巡遊。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全國,

二十八年封禪泰山,

三十二年法家思想在秦朝全面貫徹開始顯現威力,這一年秦始皇為了北擊匈奴,一次就發兵30萬,一舉奪取河南地區。

三十三年向南奪取陸梁地,向北驅逐匈奴,沿黃河到陰山建成四十四個縣,並且兵出黃河奪取陰山地區。

三十四年修長城,

三十五年修建秦直道。同年開始營造阿房宮,直接動用70萬人,又遷三萬戶到驪邑,五萬戶到雲陽,一戶按照6人算,這又等於動用了50萬人。同年又發生了焚書坑儒的事件。

三十六年遷移三萬戶到榆中一代,這又是20萬的數字。

三十七年秦始皇去世。

從三十二年到三十七年不到六年的事件,僅僅是大規模的調動就涉及200萬人。這佔了國家人口接近10分之一,我們能想象把我們14億人口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4億進行調動嗎?更不要說秦始皇到處巡遊所調動的人群,以及老百姓平常的各種勞役。

整個國家在法家學派的統治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變革,法家學派的執行力展現的淋漓盡致,使得整個國家一隻處於超負荷高速運轉中。這就法家學派真正的威力:高度執行能力,高度組織能力,可以迅速實現任何好大喜功的帝王的任何目標。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期雖然各個國家都多多少少進行了變革,但是幾乎所有得變革都和由法家學派參與甚至直接發起的原因。

歷史證明好大喜功不會亡國,好大喜功並且能夠迅速行動並高速執行才會亡國。法家學派高度的執行力,讓秦朝老百姓苦不堪言,

興於法家,亡於法家

最終整個國家滑向崩潰。

Tags:秦國法家變法魏國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