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由 靜雅美珍 發表于 遊戲2021-10-03

簡介早在商朝初期,青銅做的頭盔便已經出現,當時謂之為胄,搭配上皮或者金屬做成的盔甲,合稱“甲冑”,甲冑的出現給古代戰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驚人的防禦性能,帶給士兵的是悍不畏死的勇氣,和短兵相接時的巨大優勢

工程頭盔顏色代表什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近現代火炮正式走入戰爭舞臺的中心,滿天橫飛的彈片成了首個士兵生命的死神,面對彈片的侵害,士兵們卻束手無策。事實上早在三千年前的中國商朝,金屬質地的頭盔便已出現,那麼為何在數千年後的一戰戰場上,已經裝備機關槍計程車兵們,卻沒能配備用以規避彈片殺傷的頭盔呢?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早在商朝初期,青銅做的頭盔便已經出現,當時謂之為胄,搭配上皮或者金屬做成的盔甲,合稱“甲冑”,甲冑的出現給古代戰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驚人的防禦性能,帶給士兵的是悍不畏死的勇氣,和短兵相接時的巨大優勢。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甲冑誕生後的數千年裡,無數以它為核心的軍隊相繼出現,稱霸地中海的“馬其頓方陣部隊”;橫掃亞歐的蒙古鐵騎;富有傳奇色彩的“斯巴達重步兵”。這些軍隊都是各自時代當之無愧的世界強軍,全副披掛的鎧甲與厚重的頭盔,是這些古代傳奇軍隊共同的核心裝備。古典時代的甲冑堪稱冷兵器時代的最強之盾,但有一個發明的出現讓甲冑在世界戰場上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地挑戰,那便是火藥。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公元13世紀,火藥和金屬管型火器傳入歐洲,開啟了火器的快速發展之旅,公元16世紀的歐洲重型火繩槍,其射出的彈丸已經能夠輕鬆擊穿當時最優良的盔甲,但受限於火繩槍極慢的裝填速度,身負盔甲的軍隊仍有機會透過近身肉搏的方式,與火器一較長短。但隨著後膛槍的誕生與普及,火槍威力與射速大大提高,在穿透力越來越強悍的子彈面前,任何盔甲都成了紙老虎。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同時受限於當時的鍛造技藝,一副盔甲的製造成本極高,動輒數十斤甚至近百斤的重量,也極為影響士兵的機動能力。既然方不如還不如干脆不防,就這樣伴隨著火槍的迅速發展成熟,傳統頭盔與鎧甲一起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掛在牆上緬懷過去輝煌的裝飾品。但進入熱兵器時代的火器,卻並未因此停止自己的發展腳步,面對不斷升級的槍林彈雨,誰又將成為士兵們新一代的守護之盾呢?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硝煙瀰漫的歐洲大陸成了各類新式武器的絕佳試驗場,飛機、坦克等大型戰爭機器,也是在此時正式登陸戰爭舞臺。但面對日益強大的進攻性武器,士兵的防具卻一度沒有任何進步,他們能依靠的僅僅是身上的軍裝,和一頂布制的軍帽。波詭雲譎的戰場上,一顆榴彈、一個破片甚至一顆飛濺的石頭都能輕易地奪走,士兵們脆弱的生命。不過,與很多人所想象的不同,據戰傷統計資料顯示,戰場上實際直接死於槍彈的人數,遠遠少於炮彈碎片所造成的死傷。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為士兵穿戴一個頭部的護具,是否就可以直接減少士兵的死傷了呢?遺憾的是,在戰爭初期,基於對槍彈巨大穿透力的習慣性印象,並沒有人想到為士兵增加,用以低於炮彈破片的頭部防具。不過總有人能夠透過一些細節發現變革的突破口,1914年,德軍為爭奪協約國的一處軍事要地,向法國發起了猛烈的炮擊,法國陣地瞬間被鋼鐵彈雨摧毀,傷亡慘重,一名法國士兵正在廚房值班,慌亂之中將一口鍋倒扣在頭上,躲避橫飛的彈片和漫天的飛石,雖然最終還是受傷了,但在這口鍋的保護下,頭部絲毫未損,最終倖免於難。

早在三千年前,盔甲便已出現在中國,為何一戰上卻無國家裝備頭盔

很快,工程師便做出了一款形似鍋的頭盔,這便是世界上第一款軍用鋼盔,M1915型盔,相較於古典時代的金屬頭盔,這頂頭盔的結構更為簡單科學,選擇的材料也是強度更高的碳素鋼板,工藝上採用衝壓、鉚、焊等技術,搭配上現代化工業技術,可實現流水線生產。其最根本的進步,是內部應用了懸掛結構,這種簡單地構造,使得鋼盔本身和內襯之間,能夠相對活動,一旦被彈片擊中透過本體的變形和運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耗彈片的能量,防止能量直接傳遞到人體脆弱的頭部和頸部,保護士兵的宣告安全。事實證明,這頂鋼盔漂亮地完成了任務,法國裝備M1915型鋼盔後,士兵的戰場傷亡率大大降低,不到一年的時間,士兵因為頭部受傷而死亡的比例,從77%大幅下降至22%。

Tags:士兵頭盔彈片甲冑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