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由 鳳凰藝術 發表于 遊戲2021-09-13

簡介近日,上海圖書館智慧課堂推出“含英咀華——文藝復興十傑”系列講座,除了聲名遠揚的“文藝復興三傑”外,將文學家彼特拉克、錫德尼、莎士比亞、馬洛,音樂家帕萊斯特里納,哲學家培根、馬基雅維利並置解讀

解體聖母是什麼意思

如果說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是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14世紀到16世紀在歐洲轟轟烈烈進行的文藝復興,就是西方文化史上又一次百花齊放,其思想之開放、文學之進步、藝術之發達,吹響了歐洲新時代的號角。然而,“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在藝術上的成就和後世對其作品的研究和解讀似乎掩蓋了“文藝復興”在其他門類的輝煌。近日,上海圖書館智慧課堂推出“含英咀華——文藝復興十傑”系列講座,除了聲名遠揚的“文藝復興三傑”外,將文學家彼特拉克、錫德尼、莎士比亞、馬洛,音樂家帕萊斯特里納,哲學家培根、馬基雅維利並置解讀。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拉斐爾《雅典學院》

文藝復興運動中,除了聲名遠揚的“文藝復興三傑”外,還有文學家彼特拉克、錫德尼、莎士比亞、馬洛,音樂家帕萊斯特里納,哲學家培根、馬基雅維利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的他們如同歐洲黑暗的天空中,亮起了一顆顆耀眼的明星,如今經過時間的洗禮,他們的成就依然熠熠生輝。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旺圖山

文學與音樂,開啟“文藝復興”宗教和哲學的變革

1336年4月26日,“文藝復興之父”彼特拉克(1304—1374年)登頂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旺圖山(Ventoux),那一刻,遼遠的風景讓彼特拉克悠然思古,他想到了奧古斯丁,其《懺悔錄》裡有自己最愛的句子:“人們讚賞高山大海、浩淼的波濤、日月星辰的執行,卻遺棄了他們自己。” 那一刻,彼特拉克是天馬行空的詩人,也是憂心忡忡的青年。這次登頂也為歐洲迎來了文藝復興的第一縷曙光。

作為西方近代人文主義先驅的彼特拉克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抒情詩人錫德尼在詩人本身就是兩座高峰。在“含英咀華——文藝復興十傑”系列講座的首講《文藝復興的抗爭主張:從彼特拉克到錫德尼》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沛從文字研究的角度入手,解讀以兩位詩人為代表的屬於文藝復興的焦慮和抗爭。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曾寫道:“在我身上還有很多可疑的和令人不安的東西。”他想實現自己,而不是被埋沒;也擔心自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夠堅定、信仰不夠虔誠。如同攀登旺圖山一般,他一刻不停地攀登,努力站在古人肩膀上,試圖超越自己的時代。他刻意迴避同時代大師,譬如但丁,在與摯友薄伽丘的通訊中,他的“不自信”表露無疑。他也在意青年晚輩的批判,害怕自己在活著時就已經落伍了,於是他撰寫《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一文,以自嘲和嘲諷駁斥晚輩們淺薄的輕視,竟無意中又成就了一篇名作。

同樣,錫德尼憤慨來自於清教徒斯蒂文·高森在其作品《惡習的學校》和《為<惡習的學校>辯》中的攻擊。他一怒衝冠;也因此,有了那部被譽為“英國近代文學批評里程碑”的名著《為詩申辯》。然而,真正翻開這本書時,我們卻看不到高森的名字。在錫德尼面前只有兩個“敵人”:哲學和武功。他透過58節的論述,竭盡所能證明詩歌價值,反駁對詩的指責,全力破除功利主義的創作觀和窮兵黷武的政治觀——個人間的渺小恩怨竟似煙消雲散。

在第二講《宗教改革與反改革時期的音樂》中上海廣播電視臺編導畢禕作為西方音樂史專家,不侷限於音樂本身,而是在宗教改革的洪波湧起中,探尋“帕萊斯特里納與他的同代人”的創作與時代脫不開的關係,講述時代發展出的“記譜法”是如何讓音樂從口傳耳受走向自由傳播。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音樂家們》,霍恩索斯特,約1623年

在畢禕看來,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深深地烙上了人文主義的印記。音樂不再侷限於宗教音樂,更多的融入了人文的因素,於是音樂有了情感,變得更本真,也更貼近底層人民。從極度專業化到走向民間化,這是音樂發展史上的分水嶺,至此,音樂真正成了人民群眾所需要的文化。而帕萊斯特里納風格表面上看是比較保守的羅馬教會風格,但在其運用中產生了對未來音樂風格的影響。然而,在文藝復興時代帕萊斯特里納只是一顆比較明亮的星星。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Cordier的《美麗,善良,智慧》

這首歌不僅因其樂譜的造型奇特而著稱,還用紅黑兩種顏色標記了節奏上的變化。

後一講中,復旦大學宗教學系鬱喆雋則以培根和馬基雅維利為例,從哲學的角度,帶我們去思考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對人原本應該有的樣子進行的探索;並瞭解培根“知識就是力量”以及“四種假象”背後對文藝復興時期人類思考高度的評估。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張衝老師在《文藝復興的人本主義:莎士比亞與馬洛》中,透過分析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馬洛《浮士德博士》中人的侷限,帶我們領略了文藝復興中,人從被神壓迫走向“人定勝天”,再重新迴歸人的本質的過程。這種“後人本主義”帶著人類回到原點,拋開甚囂塵上的浮華,努力找準人在宇宙中正確定位。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美第奇家族與“文藝復興三傑”

談“文藝復興”離不開美第奇家族,甚至可以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義大利文藝復興。在“含英咀華——文藝復興十傑”系列講座的第五講,也是最後一講,中國美術學院的楊振宇帶來了最熟知也是最神秘的美第奇家族與“文藝復興三傑”的故事。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拉斐爾《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是佛羅倫薩13世紀至17世紀時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喬凡尼·美第奇使美第奇家族的家族時運好轉,他的銀行賺得鉅額利潤,成為佛羅倫薩的首富。其長子科西莫·美第奇曾代表美第奇銀行接管教皇的財政。喬凡尼·德·美第奇與科西莫·德·美第奇是家族財富與文化的奠基人。這個家族還誕生了四位教皇、兩位法國王后,也經歷過三次政治放逐。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洛倫佐·美第奇

1469年,洛倫佐·德·美第奇成為美第奇家族的繼承人,他支援大批的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文藝復興最偉大的贊助者,而在他去世之後,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的統治被推翻,文藝復興的中心也從佛羅倫薩轉移到了羅馬。儘管1569年美第奇家族成為了佛羅倫薩名正言順的主人。但此時的佛羅倫薩已經不是充滿活力的城市,科西莫一世也根本得不到偉大的洛倫佐那樣的聲望。此後,美第奇家族的統治又延續了好幾代,但是已無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終在1737年因為絕嗣而解體。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花之聖母大教堂

而喬凡尼也是美第奇家族第一位贊助藝術的人,他發現馬薩喬,正是這位早逝的天才在“透視法”等方面對繪畫做出了徹底的改革,並將一個世紀以前喬託的氣息傳遞給後來的巨匠們。喬凡尼還委任卓越的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修建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這座圓頂建築在喬凡尼之子科西莫的繼續支援下完工影響歐美建築500餘年,至今仍是佛羅倫薩的象徵。

喬凡尼的孫子洛倫佐注意到了才華早露的米開朗琪羅,對他倍加重視和愛護。這個14歲的少年出入洛倫佐的宮殿,學習、觀摩大量的藝術品,並與當時最有名望的人文主義學者、詩人交往相處,影響他的技法、視野及價值觀。

文藝復興:西方文化史上的“百花齊放”

波提切利《春》

文藝復興的時代誕生了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春》;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哀悼基督》; “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和寫下《君主論》的馬基雅維利,都在那個時代迸發出巨大的創作力,可以說洛倫佐時代確實是文藝復興大師們的黃金時代。

“青春多美啊,卻如此短暫。不要在悲傷中浪費時間,來日不多”,或許洛倫佐的這篇詩可以註腳當時的時代精神。

Tags:文藝復興美第奇彼特拉克家族洛倫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