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由 黃太守 發表于 遊戲2021-08-25

簡介還有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如果東征至此必定是勞師遠征,後勤和各種裝備的補給必定會成為最大的問題,而秦國重灌騎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斷後,再加上人多優勢,只要馬其頓軍隊敢進來,斬斷其後備支援那是分分鐘的事情,此時整個馬其頓方陣就會陷入被包餃子的尷尬窘境

重弩兵放幾排不會射到自己

以當時的後勤和交通條件來說,亞歷山大走到阿富汗就已經是極限了,在保持規模的情況下走到秦國邊境的難度,不亞於李廣利打完大宛順道帶兄弟們去羅馬泡個澡。

但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如果當時的亞歷山大三世真的率其馬其頓方陣來到中國,其最終的結局是如何呢?

總的來說,會很慘!畢竟秦軍的騎兵不是用來肉搏的!而是小刀削肉或者去擾敵後勤!

秦軍的長矛不比對方的短!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許多人說秦軍是農民,事實上秦人尚武有過之而無不及!打仗不要軍餉的部隊戰鬥力都不能小視,馬其頓方陣要是對戰青銅時代的部隊,就跟近代歐洲人對陣非洲酋長部隊差不多。

首先我們來聊聊馬其頓王國的馬其頓方陣。

說起馬其頓方陣,其最早應該源於公元前四世紀,是由當時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藉助古希臘底比斯方陣原先基礎之上經過改良而成,他的兒子也就是王位繼承者亞歷山大進一步利用和發展馬其頓方陣,使其最終發展成為了系統完備且不可戰勝的重灌步兵作戰方式。

不知道鐵托,不知道俾斯麥,但你肯定聽說過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是馬其頓王國的第三任君主,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他憑藉著從父親手上繼承來的馬其頓方陣硬是征服了將近半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他滅了三個,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其中最為精彩的莫過於高加米拉戰役,也就是亞歷山大征服波斯過程中發生的一次大規模的決戰,亞歷山大所率領的馬其頓方陣大概也就五萬多人,而當時波斯帝國金戈鐵馬的數量雖然沒有某些歷史作品中體現的百萬之眾,但至少是數倍於亞歷山大的軍隊。

可遺憾的是,

他們居然在亞歷山大所率領的馬其頓方陣面前束手無策,最終被成功碾壓,而昔日強大的波斯帝國也被併入了馬其頓王國的領土之中。

在拿下波斯帝國之後,亞歷山大大帝下一步目標就是拿下遠在東部的印度,實現他的南亞次大陸計劃,之後進行更加廣闊的征伐。

但在他的計劃中並沒有提及中國,可能是由於當時交通堵塞造成資訊閉塞,就像當時秦始皇只知道華夏九洲和周圍戎狄而不知道天外又是天的道理一樣。

但很難保證,在亞歷山大大帝征伐完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國家之後不會繼續東征入侵當時的中國,可惜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因染病在遠征途中溘然長逝,那時他才32歲,可謂是英年早逝。

而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因為主人的突然病逝,在沒有確立王位繼承者的情況下最後出現內部矛盾,這個龐大的帝國才持續了十多年就被瓦解了,真可謂相當於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國。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雖然亞歷山大帝國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曇花一現,但是亞歷山大手中的馬其頓方陣在那種冷兵器時代著實處於無敵狀態,以至於讓當時強大無比的波斯帝國都跪倒在壓力山大的重灌步兵之下。

我們來了解一下那曾叫歐洲人聞風喪膽的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由幾類兵種組成,以重灌步兵為主,然後還有輕步兵,重騎兵,輕騎兵以及輔助兵組成。

所以我們能看到馬其頓方陣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重灌步兵,而且這種兵種佔據整個方陣的數量達到八成以上,他們手持13~14英尺特質的長矛和圓盾,而這種長矛到後期甚至能達到20英尺以上,他們身著脛甲和有金屬材質保護的衣物,所以能看出這些重灌步兵們可謂是刀槍不入,別人拿什麼和他打?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除了這些重灌步兵,還有那些輕裝步兵也手持長矛,但他們所持的長矛稍短,而他們手上拿的圓盾比重灌步兵要大,就是為了起到保護那些因戰術需要俯身半貼地士兵的作用,他們身上所著的裝備很輕,機動性較強。

馬其頓方陣除了步兵之外還有騎兵,騎兵又分為重灌騎兵和輕裝騎兵兩種,馬其頓方陣中的重灌騎兵也手持長矛和圓盾,在戰爭準備階段這些重灌騎兵的矛都放在自己肩上扛著。

在戰爭衝鋒階段,這些重灌騎兵們會用手上的長矛刺穿第一個敵人,但是他們不會在第一時間內把長矛從敵人的身體裡拔出,而是繼續用手中的劍進行戰鬥,然後再尋找機會找回自己的長矛。

輕騎兵的作用主要是投放武器,他們的武器是特質的標槍,在戰爭衝鋒的時候又可以充當弓弩的作用,但是他們手上的標槍有限,所以只能進行戰略性攻擊,拔除敵方的火力點。

而馬其頓方陣中的輔助兵其實就是類似於我們所講的後勤部隊,直白說來他們就是負責運送糧草的,能夠保證馬其頓方陣在行走或進軍的途中有糧食和各種物資的供給,為其遠征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他們身上幾乎不著保護性裝備,最多也是手持弓弩和投石器,他們所處的位置非常隱蔽,敵人幾乎傷不到他們。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馬其頓方陣到底是如何運轉的:

馬其頓軍隊組織十分嚴密,他們的編制和現代軍隊編制極其相似。

通常一個方陣由256個人組成,橫向和縱向都是16個人,可以組成一個標準正方形,當時希臘人稱之為辛塔格瑪。

16個新塔格馬組成一個小方陣,而由四個小方陣組成一個標準完整的大方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馬其頓方陣,一個方陣大概可以達到16000多人。

在進軍的過程中,前6排的重灌步兵水平方向持長矛,對準前面,而後10排的重灌步兵則斜方向手持長矛,可以實時應對來自側面潛在的危險。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戰爭開始後由重灌騎兵打先鋒,他們會從側翼乃至從繞進敵方後翼包抄敵人,作用是先打亂敵方陣營,擾亂敵方的心智。

齊頭並進的是重灌步兵,他們主要吸引敵方的主力,為擔任突擊的重灌騎兵營造機會,而輕騎兵和輕步兵則為了維護自己方陣的安全,避免敵方包抄自己的左右兩翼。

如此大的方陣在行走的過程中僅氣勢就能給人一種碾壓的感覺,正如古羅馬軍事理論家奧納山大所說:

“華麗的裝備使行進中的隊伍顯得危險萬分,單就那可怕的形象就能致人魂飛魄散!”

那麼如果亞歷山大克服了重重困難率領他的馬其頓方陣來到了當時的中國大陸,其結果到底會是怎樣呢?對比一下就能知道了。

亞歷山大來到中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而他將面對的第一個敵人就是秦國。

亞歷山大在位期間是在公元前356-323年,跟當時秦國君主秦惠文王嬴駟即秦孝公之子同年出生,可是秦惠文王比他多活了十歲,所以不管亞歷山大啥時候來到中國,他面對的最大敵人就是秦惠文王。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秦惠文王劇照

而那個時候秦國已經過商鞅變法,軍隊作戰實力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軍功制的建立,讓秦國的軍隊一度成為虎狼之師。

為什麼我在文章開頭就說馬其頓方陣會敗的很慘呢?這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就當時秦軍的戰鬥力和裝備就能碾壓亞歷山大的軍隊。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首先來看看秦軍的裝備,秦軍也有重灌步兵而且他們手持的長矛標配七米,比馬其頓方陣最長的矛要多出一米左右,這樣打起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就好比兩個人掐架,一個手長的人能瞬間掐住對方的脖子而手短的人只能在空中揮舞。

此外,秦國當時還有一種類似開掛的武器存在,那就是秦國重弩,

這種重弩穿透性和殺傷力超強,可以直接擊穿顱骨,而它的射程可以達到150米,後期改進之後甚至可以達到900米,是同時期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被西方人稱為領先世界兩千多年的。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秦人還發明瞭馬上作戰的青銅弩機,不僅射程遠,還殺傷大,再加上秦國還有巨大的投石車,這不比馬其頓方陣那些輕騎兵手中的標槍更有殺傷力和威懾力?

秦國原先是給周王朝養馬的,所以秦國的騎兵隊伍也非常發達,這在兵種上幾乎和馬其頓王國的兵種相近,那麼馬其頓方陣和當時的秦國方陣對抗在本質上也沒有太多的優勢。

這僅是從方陣來說,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可別忽視了,那就是軍隊的人數,在古代冷兵器時代,雖然戰略戰術很重要,也有以少勝多的佳話,但是如果雙方兵力差距過於懸殊,要想取勝是非常困難的。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和西征的途中,

馬其頓軍隊總人數最多時也就在五萬左右,而當時的秦國軍隊幾乎達到百萬之眾,在兩者戰鬥力和裝備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我秦國人多,你馬其頓方陣算個啥?

還有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如果東征至此必定是勞師遠征,後勤和各種裝備的補給必定會成為最大的問題,而秦國重灌騎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斷後,再加上人多優勢,只要馬其頓軍隊敢進來,斬斷其後備支援那是分分鐘的事情,此時整個馬其頓方陣就會陷入被包餃子的尷尬窘境中。

就算遇到最差的情況,假使秦國真支撐不住了(可能性很小),馬其頓王國還得面對其他六國:韓趙魏楚燕齊。

其中當首推趙國和魏國。

當時趙國應是趙武靈王在位期間,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讓趙國的軍隊實力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說那個時候趙國的騎兵戰鬥力非常勇猛,連當時的造神白起和後來的猛將王翦都對趙國的騎兵有所畏懼。

除了趙國之外,魏國擁有當時戰國七雄中最為突出的重灌騎兵,也叫魏武卒。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魏武卒既習慣用長矛刺殺敵人,同時他們手上的弓箭也玩的特別順溜,真可謂是武術全才,魏武卒在作戰途中全身都披重型鎧甲,也號稱刀槍不入,魏武卒是從魏國士兵中抽出的精銳之師,在體能訓練方面非常嚴格,幾乎所有計程車兵都能拉動12石的弓箭,而且他們常備50支箭失,是射手和戰士的結合體。

魏武卒和幾千年前牧野戰場上週武王的三千虎賁甲士作戰實力相差無幾,而當時魏武卒達五十多萬人,如果秦國有危險,作為秦國邊境之國魏國必當知曉唇亡齒寒的道理,定可讓馬其頓方陣有來無回。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馬其頓方陣雖然厲害,但有三個致命點:

第一,重灌騎兵必須在較短時間內突破敵方的左右翼。

第二,重灌步兵必須能夠抵抗敵方主力的衝擊

第三,輕裝騎兵和輕裝步兵必須能夠抵擋敵方兩翼來的軍隊

按照劍橋插圖戰爭史上的說法,羅馬人曾經分散開來插入方陣的縫隙用短劍跟長矛兵貼身作戰,長矛兵僅僅只有防身用的匕首,因此淪為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再回到原題來看,如果雙方是同等數量計程車兵,也許馬其頓還有機會可以和秦國打個持平,

但是秦國的軍隊數倍甚至數十倍於馬其頓軍隊,這讓馬其頓軍隊如何發揮自己的效能?

雖然馬其頓方陣的重灌步兵可以抵擋射來的一般飛箭,但對秦軍重弩是沒辦法預防的,再加上秦國有巨大的投石車,而馬其頓方陣緊湊的人馬和差勁的機動性剛好可以給投石車以精準的打擊能力,而秦軍僅憑裝備和數量優勢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突破馬其頓方陣的主力。

戰爭不一定是要近距離肉搏,我有遠端攻擊裝備為什麼不用呢?

秦軍方陣的前軍和後軍都各佈置有三排弩兵,此外,兩側還各有一個弩兵方陣,他們的弩箭在兩百多米範圍內可射穿古代的任何盔甲。

馬其頓VS大秦帝國,老外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活靶子

每名弩兵都揹著兩個負矢環,每個負矢環裡放著100支弩箭,也就是說每名弩兵都攜帶著200枚弩箭。而以當時秦軍軍隊的配置,大約每部軍隊配置弩兵5000人,也就是每部秦軍攜帶100萬支弩箭。

這些弩兵在作戰時每三排為一個小組,前排弩兵負責發射,後兩排負責裝箭和上弦,大約兩秒就能發射一支弩箭。也就是說這100萬支箭足夠秦軍連續射擊20分鐘,可謂是萬箭齊發。

所以亞歷山大大帝應該慶幸自己沒有打到中國這邊來,也應該感謝有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這天然屏障的存在,否則,後來秦始皇統一的不僅僅是華夏九州,很有可能就是亞歐大陸了。

Tags:方陣馬其頓重灌亞歷山大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