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濃 傳統糕團店一天用糯米400斤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美食2023-01-29

簡介手工製作糰子吳建勳攝(新春走基層)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濃 傳統糕團店一天用糯米400斤中新網湖州2月14日電(見習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吳建勳)在浙江湖州太湖沿岸的農村,做糕團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年俗

糯米一天吃多少

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濃 傳統糕團店一天用糯米400斤

手工製作糰子吳建勳攝

(新春走基層)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濃 傳統糕團店一天用糯米400斤

中新網湖州2月14日電(見習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吳建勳)在浙江湖州太湖沿岸的農村,做糕團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年俗。這種用江南稻米做成的傳統糕團,寄託著人們最樸實的祈福與祝願。

連日陰雨,太湖邊的大錢老街上多少顯得有些冷清,惟獨沈冬梅的糕團店熱氣騰騰。一個個青白團子,蒸熟後,蘸上象徵喜氣的紅點,平攤在竹匾上,等待著訂戶上門來取。

沈冬梅母女倆,堅持全手工製作糕團,用料製作考究,做出的糕團香糯可口,遠近聞名。正月裡,做糰子和鬆糕的訂單劇增。今年生意更是火得不行,沈冬梅一上午便回絕了十多單生意。

一個小本子上,記滿了街坊鄰里的訂單。初六和初九最多,每天訂出去的糰子有4000餘隻,比平常翻了一倍。上樑圓屋、嫁女娶新、生日做壽,都要置辦鬆糕糰子,圖的是吉利,討的是彩頭。

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濃 傳統糕團店一天用糯米400斤

手工製作鬆糕 吳建勳 攝

一家人從早上3點忙到半夜12點,除去吃飯時間,幾乎沒有片刻休息。“來的都是鄉里鄉親,別人找上門就是信賴你的手藝,哪怕不睡覺也要趕出來。”沈冬梅說。

前一天下午,就要準備第二天做糕團所用的原料。精選上好的糯米和粳米,攪拌,洗淨,浸泡,晾曬,最後再經過機器碾成粉。正月裡,沈冬梅每天糯米就要用掉400多斤。

沈冬梅的母親錢金珍今年已經74歲,一門糕團手藝堅守了50年。長期做糕團,老人的腰駝得厲害,已經無法直起身來,“都幾十年了,放不開手了。”

糕團吃起來香甜,做起來卻十分辛苦、繁瑣。遇到好日子,尤其是春節期間,糕團需求都會集中在一天之內,沈冬梅的親戚們也都趕來幫忙。大家圍在一起做糰子,有說有笑,成了新春里老街上一道獨特的年味。

揉粉是一項力氣活,但同時還要一定技巧,一般由男人來幹。邊揉邊加熱水,水加多少決定著麵糰的軟硬程度,全憑實踐經驗掌握。

沈冬梅製作鬆糕的方法很傳統。與一般市面上的糕蒸好了再敲上紅印不同,她用植物染料染紅的米粉,灑在模板上來回地搓,搓到緊實,刮平,放到鬆糕上輕輕一敲,便粘在了糕面上,最後再上爐蒸。

一大早,600多塊鬆糕就已做好,等待著訂戶前來提取。鬆糕上的字都帶有喜慶吉祥寓意,如“生日快樂”“富貴吉祥”“金玉滿堂”等等。

在當地,糰子有“團圓”和“喜慶”的美好寓意。不同年齡的生日宴所做的糰子造型也不相同。比如60歲以上的就做壽桃形狀;30歲至40歲之間的就做成蟠桃形狀;小孩子的則要做成三色的“太金糰子”。

無論什麼造型的糰子,沈冬梅製作起來都十分嫻熟。而且鄉親們習慣拿著盆子前來預訂,只要說是派什麼用場,沈冬梅就會按規矩幫忙搭配好。什麼造型,多少數量,沈冬梅心裡清清楚楚。

沈冬梅做鬆糕、糰子動作麻利,時不時,便有客人前來取走定製的鬆糕和糰子。她的糕團店雖小,卻有不少人專門驅車尋來購買。“做糕團看著簡單,但是每一道程式都吃功夫,還要講究選料和用量,我家一年四季生意不斷,都是回頭客。”沈冬梅說。(完)

Tags:沈冬梅糰子鬆糕糕團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