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樂乘慧生活】一個女相聲演員的自白:我為什麼不願意吃蜂糕. . .

由 謎石 發表于 美食2021-05-16

簡介先來看唱詞:閒話不用再說,趕緊打板就唱“那燒麥出征喪殘生有肉餅回營他勾來了救兵那鍋盔掛了個元帥的印發面火燒為前部先鋒那吊爐的燒餅他點夠了十萬那蕎麵餅催糧押著後營那紅盔炮響驚動了天地它不多時來至在了饅頭城在小米麵餅子以上安下營寨那拉開了饊子麻

蜂糕一定要用蒸籠嗎

《餑餑陣——各樣點心名》,是民國時代女相聲藝人留下的一段寶貴錄音資料,聽來極為生動有趣,它用擬人的手法愣是把幾十種麵食(餑餑和糕點)全部網羅,點心們形成兩軍對壘之勢,一場大戰,那叫一個熱鬧,不細聽還以為唱的是《水滸》“大破九宮八卦陣”,或者是《說唐》“大破銅旗陣”呢。顯然,這是用說評書的套路裝了一個小笑話。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先來看唱詞:

閒話不用再說,趕緊打板就唱

“那燒麥出征喪殘生

有肉餅回營他勾來了救兵

那鍋盔掛了個元帥的印

發麵火燒為前部先鋒

那吊爐的燒餅他點夠了十萬

那蕎麵餅催糧押著後營

那紅盔炮響驚動了天地

它不多時來至在了饅頭城

在小米麵餅子以上安下營寨

那拉開了饊子麻花幾座連營

那鍋餅跪在了中軍帳

我口尊聲回頭王爺在上聽

那花糕蜂糕千層餅

勾來了大八件兒的餑餑動刀兵

核桃酥 到口酥親哥兒倆

薄鬆餅 厚鬆餅是二位英雄

雞油餅 棗花兒親姐妹

耷拉餅 油糕二位弟兄

那三角 翻毛 二五眼

芙蓉糕粉面是自來的紅

槽子糕騎一匹薩其馬

黃槓子餑餑拿在手中

鼓蓋兒打得是如同爆豆

那缸爐撞得響連聲

我說前邊有

麻花兵拉來了子孫大炮

茶湯麵是紅藥炸藥

來在了南糖一座城

在那棗糕上安營寨

拉開了套環的幾所聯營

四周圍安上了螺絲轉

那豆花糕打得亂哄哄

那豌豆黃兒上鍋蒸

往油鍋了裡放

逮著了煎餅裹上了大蔥

江米條兒吃了一驚

影無蹤

太師餅兒無奈何把香降

請來了光頭餑餑有神通

擺了座四門兜底八寶攢餡包子陣

恰好似千層餅兒五花三層

四門把守著油炸鬼

糕乾以上掛紅燈

窩窩頭安在了中央是戊己土

肉火燒安在了南方是火丙丁

正西方庚辛金扁食來作亂

正北方壬癸水水晶包兒鬧得更兇

正東方硬麵餑餑甲乙木

他把那金鋼寶釧祭在空

月餅當空照如白晝

把一位年糕老將打入陣中

絲糕一怒前去破陣

進陣碰見了圓眼兒燒餅

糖耳朵敗陣逃了活命

蜜麻花站在陣中喊連聲

他倒說燙麵餃兒困在了籠屜陣

煮餑餑跳河一命傾

就數雞蛋卷兒 薄脆死得苦

腦袋上揍了一個大窟窿

豆沙糕兒聞聽嚇了一跳

奶捲兒小姐淚盈盈

絲糕一聽撤了人馬

那蜜麻花在陣中呼喊連聲

如有人破開了餑餑陣

除非是餓嗝來了啃個土平……”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其中妙趣橫生之處頗多:

薩其馬成了一匹坐騎;光頭餑餑是個會陣法的神僧;芙蓉糕聽名字就是位面如芙蓉的漂亮女將,“粉面上自來的紅”又隱含著點心“自來紅”的名字;奶捲兒是個淚光盈盈乳臭未脫的嬌小姐……

更幽默的還有:一輪月餅當空高照;評書裡經常出現的四門兜底八卦陣,成了“四門兜底八寶攢餡包子陣”;中軍大帳居然是個窩窩頭;燙麵餃兒困在了籠屜陣……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這場大戰打得難解難分,誰人能破得了這餑餑大陣呢?只能有請“餓嗝”出場。餓嗝,老北京話是指餓死鬼,或者害了飢餓症的人(按老中醫話說是“消渴”,按現在話說是糖尿病)。過去常鬧饑荒,餓死鬼不少,北京方言把“死”叫做“嗝兒屁”,所以“餓嗝”主要是還指餓死鬼。過去老人常常譏諷吃東西狼吞虎嚥沒樣兒(即不注重餐桌禮儀,大吃大喝)的孩子,說“你是餓嗝託生的吧”。隨著飢餓與人們的感受漸行漸遠,“餓嗝”這個詞也成了一個少有人知的生僻土話。餑餑大陣再厲害也扛不住餓嗝駕到,他連地上的土都能給啃平了,更甭說掃蕩眾餑餑了……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就是這麼搞笑的一個段子,而且光聽就能把人聽餓了,在糧食一向緊俏的時代,演出這一段兒必然大受歡迎。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餑餑陣”也就是舊時代演員們迎合窮人想吃頓飽飯、同時窮開心找樂子的心理編寫的,這其實是把老藝人的“玩意兒”給看小了。

《餑餑陣》所用的這種筆法——我們現在簡單稱之為“擬人”,在傳統曲藝和文學作品中非常的常見,是一種固定的表現形式,其修辭內涵也遠比通常意義的擬人法更為生動活潑多樣。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相信有不少朋友聽過傳統相聲《同仁堂》(也可以說是快板書),裡面有個精彩的段落,也是用的這種擬人手法:

同仁堂啊,開的本是老藥鋪,

……

王閣裡面有欄櫃,那欄櫃三尺三寸三分三釐高。

一邊撂著軋藥碾,一邊供著鍘藥刀。

鍘藥刀,亮堂堂,幾味草藥您老先嚐。

先鍘這個牛黃與狗寶,後鍘檳榔與麝香。

桃仁陪著杏仁睡,二人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葉,膽大的木賊跳進牆。

盜走了水銀五十兩,金毛的狗兒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參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陳皮上。

打得這個陳皮流鮮血,鮮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風丸,小風丸,胖大海,滴溜圓,

狗皮膏藥貼傷寒。

我有心接著藥名往下唱,

唱到明兒個也唱不完。

我唱的是祝大家身體健康福壽雙全。

牛黃和狗寶聽著就像兩個歹人,檳榔和麝香則像是一對有姦情的男女,所以他們都被鍘刀(鍘藥刀)給鍘了;

桃仁和杏仁是一對“夫妻”,倆人躺在沉香(床)上酣睡,睡到了半夜三更與第二天相交之際(茭白葉——交白夜),有個賊人——木賊跳進了院牆,盜走了水銀,驚動了金毛狗(狗脊),小丫鬟丁香跑去給當官的大老爺人參報信,差人的“佛手”抄起了“甘草棍子”,打在賊人的“陳皮”上……

聽罷眼前都有畫面了

說這麼熱鬧,其實都是藉助各種中藥的諧音而產生的聯想效果。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由此也可以看出,《餑餑陣》也好、《同仁堂》也好,其中使用的文學手法不但有擬人,還有諧音。進一步說,凡用到“擬人”手法,大多會同時用到“諧音”,但借一個物品的諧音說事兒時,卻不一定非要擬人,也可以擬物、擬事、擬情等。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劉寶瑞先生的著名相聲《假行家》,更是一段專門依賴諧音梗的經典之作。在不懂裝懂的賣藥人假行家那裡,中藥白芨成了“白雞”,附子成了“父子”,砂仁成了“仨人兒”……整個笑料都由用諧音曲解中藥名稱而來。

這種“擬人(或擬物)加諧音”的手法也被後來的相聲藝人舊瓶裝了新酒,比如馬季先生創作的相聲就很偏愛這個形式:

“你走在《小街》上,我給你一《老槍》”;“跑來一匹德德瑪(馬)”,”戴上朱時茂(帽)”等等。

不要以為這種擬人加諧音的手法只有通俗的曲藝形式在用,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很常見,甚至可以追溯到久遠的時代。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就兩次運用這個手法,用中藥的名字組成諧音詩來表達其他的事。如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中,唐僧有一段內心獨白,表達一路西行艱辛:

我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中藥益智仁,這裡成了“一志”;中藥王不留行,成了唐王李世民告別送行;三稜子,是收了三個孩子(徒弟);馬兜鈴是馬的鑾鈴;茴香意味著回鄉……

在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中,孫悟空一怒之下,對搜山的獵戶下了殺手:

大聖作起這大風,將那碎石,乘風亂飛亂舞,可憐把那些千餘人馬,一個個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

這裡也是用中藥的諧音來說事兒,人參指“人身”,附子指“父子”,烏頭就是指長著烏黑頭髮的人頭,海馬代指獵人騎的馬,檳榔是夫君兒郎,紅娘子是家中嬌妻……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藉助中藥諧音之意味來言說其他之事,遠可以追溯到《三國志》中。《三國志》中兩次使用“當歸”來表達“應當歸來”的意思。

一次是曹操愛惜太史慈之才,想將他招致麾下,便派人給他發去一個匣子,太史慈以為裡面裝有書信,開啟卻發現只有一枝藥材:當歸。

曹公聞其名,遣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三國志》

“桃仁陪著杏仁睡,膽大的木賊跳進了牆”,絕妙的唱詞和修辭

另一次是姜維之母落入魏國,寫信讓他歸降魏國,姜維回信用當歸等幾味中藥以表達自己的堅決不降的心境。

姜維…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孫盛《雜記》

這裡不但用了當歸的諧音,還以畝代表“母”,以遠志代表遠大的志向。這封書信已經具備了後世曲藝連環使用諧音擬人擬事的雛形了。

Tags:餑餑諧音擬人中藥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