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銅仁石阡:“棗”出新路子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美食2023-01-21

簡介2017年末,大灣村駐村工作隊及時止損,放棄魔芋產業,牢牢把握產業“八要素”,轉而在產業選擇上大下功夫,結合大灣村低海拔、日照長、土壤乾旱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350畝中秋酥脆棗

脆棗苦是什麼原因

銅仁石阡:“棗”出新路子

銅仁石阡:“棗”出新路子

銅仁石阡:“棗”出新路子

又是一年“棗”熟時。石阡縣中壩街道大灣村的中秋酥脆棗已陸續成熟並迎來豐收。

64歲的村民鄒道恆起了個早,望著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腳的白色大棚,棚內一顆顆棗樹掛滿了圓潤飽滿的棗子。鄒老漢一時心緒難平:“找準路子,就能豐收!三年努力今天終於看到了回報。”

今年,村裡350畝中秋酥脆棗全面初掛果,預計畝產300斤,總數達10萬餘斤,預計收益達60萬元。鄒道恆滿臉喜悅的算起了豐收賬——自家流轉22畝土地,租金2200元,在基地務工每天70元加之參與合作社效益分紅。算下來,今年能增收4萬元。

三年前,還是在大灣村的山樑上,鄒道恆打心底裡不想種棗。他說,一家9口人的地拿出來種棗,掙錢了還好,掙不到錢怎麼辦?自己不願冒這個風險,還不如踏踏實實種地。

“這得感謝村裡的幹部,是他們找到新的產業發展道路,才有了今天的豐收。”鄒道恆暗自慶幸。

大灣村,距離石阡縣城10公里,距離中壩街道辦事處僅2公里。儘管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但卻未能給大灣村的百姓帶來富足的生活,反因山高坡陡、基礎設施落後、無產業支撐等現實原因飽受貧困之苦,大灣村也戴上省級深度貧困村的帽子。

“全村沒有一條硬化路,產業更是一片空白。”大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費樹衛回憶說。

為改變這一現狀,大灣村積極爭取政策支援,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全面修通12公里通村公路,8個村民組7。9公里通組公路、8。6公里串戶路全部硬化,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全覆蓋。

路通了,產業發展有了保障。2017年,透過到周邊市縣考察,大灣村把市場前景好、不愁銷路的魔芋作為村裡的主導產業。

事與願違,承載幹部和群眾期望的200畝魔芋卻未能“開花結果”。

魔芋喜歡生長在高海拔、含水量高、腐殖質豐富且排灌良好的土壤中,對光照的強度要求弱,時間短。而大灣村平均海拔690米,日照時間長,降水量並不充沛,失敗亦是必然。

“盲目追求產品銷路,卻忽略了村裡的實際情況,是導致魔芋產業失敗的主要原因。”費樹衛說,魔芋產業失敗看似諸多原因,實則是沒有因地制宜選擇好產業。

大灣村的百姓需要產業。2017年末,大灣村駐村工作隊及時止損,放棄魔芋產業,牢牢把握產業“八要素”,轉而在產業選擇上大下功夫,結合大灣村低海拔、日照長、土壤乾旱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350畝中秋酥脆棗。

“棗”到新路子,大灣村還養殖中華蜂180餘群,套種時令蔬菜150餘畝,形成“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

依託棗子產業,群眾透過就近務工、土地流轉、參與分紅實現增收。截至目前,累計發放群眾務工工資200餘萬元,分紅98560元,平均每戶每年增收3000餘元。

大灣村的產業發展之路正是石阡縣深入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縮影”。石阡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選好主導產業,帶動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逐漸形成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路子的發展格局。(潘佳本)

Tags:大灣產業魔芋鄒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