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素食人士如何降低患營養不良疾病的風險

由 翼哥談飲食營養 發表于 美食2023-01-16

簡介由於膳食組成中缺乏動物性食物,如果素食者膳食安排不合理,容易引起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不足,從而增加這些營養素缺乏的風險,因此對素食人士的膳食提出科學指導很有必要

雞翅的蛋白質多少克

素食人士如何降低患營養不良疾病的風險

素食人士是指以不食畜肉、家禽、海鮮、蛋、奶等動物性食物為飲食方式的人。完全戒食動物性食品及其產品的為全素人士;不戒食蛋奶類及其相關產品的為蛋奶素人士。由於膳食組成中缺乏動物性食物,如果素食者膳食安排不合理,容易引起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不足,從而增加這些營養素缺乏的風險,因此對素食人士的膳食提出科學指導很有必要。

維生素B12——缺乏會引起貧血及嚴重精神症狀

基於信仰等因素已經選擇素食者應給予尊重,對於自由選擇者,建議選擇蛋奶素,不主張嬰幼兒、兒童、孕婦、體質虛弱者和老年人選擇全素膳食。已選擇了素膳的人群,應更加註意飲食安排,並定期進行營養狀況監測,以儘早發現潛在的營養問題從而及時調整飲食結構。

一、膳食結構推薦

素食人士膳食除動物性食物外,能量攝入和其他食物的種類與一般人群膳食類似,因此,除了動物性食物,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則也適用於素食。對於自由選擇全素者而言,蛋奶素可能更容易達到營養目標。推薦全素和蛋奶素膳食食物組成見下表(根據自己每天所需能量需要量選擇合適的食物份量)。

素食人士如何降低患營養不良疾病的風險

二、實踐應用

1.如何做到食物多樣化

沒有一種植物性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為保證素食者的營養素需要,素食人群應認真設計自己的膳食,做到食物多樣化。

每天選用糧穀類、大豆及其製品、蔬菜水果類和堅果,搭配恰當,使各類食物營養互補,每天攝入的食物種類至少為12種,每週至少為25種,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可以採用同類食物互換、粗細搭配和色彩搭配增加食物品種數量,就餐時選用小份的餐具,也可使每餐食物自然而然增加品種。蛋類和奶類富含優質蛋白質,營養素密度高,建議素食者儘量選用,使食物更多樣。

2.如何提高穀類食物攝入量

(1)餐餐有穀類

穀類食物是素食人群膳食中的關鍵部分,對於素食者來說應更好地享用,如大米飯、麵食等,每餐不少於100g(生食)。不足部分可利用零食、加餐和茶點補足。

(2)全穀物、雜豆類天天有

素食者應比非素食人群增加全穀類食物的攝入比例,主食中一半應為全穀物、雜豆類,減少精製米麵比例。選購食物時,應特別注意加工精度,少購買精製米和精白粉,適當選購全穀物,如全麥粉、嫩玉米、燕麥等。全穀物可和其他食物一起搭配烹飪食用,口味更佳,例如:雜糧粥、玉米糝、小米綠豆粥,為許多人所喜愛。

(3)薯類不可忘

薯類如土豆、紅薯等,碳水化合物豐富可以當作主糧調換食用,還可增加膳食纖維、鉀等攝入量。

3.如何合理利用大豆類食物

(1)多品種變花樣

大豆製備的食品多種多樣,可以很好地融入一日三餐。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其中蛋白質含量尤為豐富,在大豆中多達35%左右;大豆還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物質,如大豆異黃酮、大豆甾醇以及大豆卵磷脂等;因此大豆及其製品是素食者的重要食物,應每日足量攝入。以普通青年女性為例,每日約需40g大豆及相當量的大豆製品。大豆及其製品可安排在一日三餐中,如早上喝一杯豆漿,中午吃炒黃豆芽,晚上吃白菜燉豆腐,可以輕鬆達到需要。蒸米飯或者炒菜時放入一把泡漲的大豆,不但增加味道,也輕鬆提高攝入量;不少地區,有吃“炒黃豆”零食的習慣,也是素食者的選擇。

認識大豆的營養價值——發芽大豆更好消化與吸收

50克大豆(幹)與豆製品的相當量:水豆腐275克,豆腐腦1300克,豆漿730克,豆腐乾130克,素雞125克,豆腐絲110克,油豆腐100克。

(2)發酵豆製品不能缺

發酵豆製品中還含有維生素B12,素食人群特別要注意選用發酵豆製品。

發酵豆製品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的豆製品。常見製品有發酵豆、酸豆漿、腐乳、豆豉、臭豆腐、醬油、豆瓣醬等。發酵豆製品製作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可合成少量的維生素B12。發酵豆製品維生素B12含量的多少,除與微生物的品種有關外,與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多少也有關。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越多,豆製品的固有風味越好,維生素B12合成的就越多,在選購時應注意。推薦全素者每日攝入5~10g發酵豆製品。

(3)巧搭配

大豆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賴氨酸,而穀類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低,豆類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顯著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例如北方地區居民常吃的豆麵條,由小麥粉和大豆粉製成;雜合面窩窩頭,由玉米、小米粉、豆粉等混合製作,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堪比肉類。

(4)合理加工與烹調

不同加工和烹飪方法,對大豆蛋白質的消化率有明顯的影響。整粒熟大豆的蛋白質消化率僅為65%左右,但加工成豆漿或豆腐後,消化率可提高到80%以上,因此吃豆製品要比吃整粒熟大豆的營養價值高。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使大豆難以分解為人體可吸收利用的各種氨基酸,經過加熱煮熟後,這種因子即被破壞,消化率隨之提高,所以大豆及其製品須經充分加熱煮熟後再食用。

4.常吃菌菇和藻類

新鮮蔬菜水果同樣非常重要,每天應該多樣且充足,特別是菌藻類。菌菇類品類繁多,如香菇、平菇、牛肝菌、木耳、銀耳等,菌菇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植物化合物,這些成分大大提升了菌菇的食用價值,如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菌多糖等。菌菇中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作為素食人群維生素(尤其維生素B12)和礦物質(如鐵、鋅)的重要來源。

藻類植物有很多種,常見可烹飪直接食用的有海帶、紫菜、鹿角菜、羊棲菜、海蘿、裙帶菜等。一些海藻如螺旋藻、小球藻、紅藻等需要加工或工業製備提取後應用。藻類的碳水化合物中海藻多糖和膳食纖維各約佔50%。藻類富集微量元素的能力極強,因而含有十分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藻類富含長鏈n-3多不飽和脂肪酸(DHA、EPA、DPA), 可作為素食人群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之一。

5.如何合理選擇烹調油

人體對脂肪酸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特別是需滿足必需脂肪酸的需要,不同食用油中必需脂肪酸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此建議人們經常變更不同種類的食用油。

素食人群易缺n-3多不飽和脂肪酸,因此應注意選擇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亞麻籽油、紫蘇油、核桃油、菜籽油和豆油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食用油越不耐熱,也就越易氧化,烹飪時根據所需溫度和耐熱性來正確選擇食用油,可很好地避免食用油的氧化。建議素食人群用菜籽油或大豆油烹炒,亞麻籽油、紫蘇油和核桃油涼拌。

6.如何避免營養素的缺乏

素食人群容易出現缺乏的營養素主要有n-3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12、維生素D、鈣、鐵和鋅等。為了避免這些營養素的缺乏,建議有意識地選擇和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見下表)或營養素補充劑。

素食人士如何降低患營養不良疾病的風險

Tags:大豆食物素食膳食豆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