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由 視界World 發表于 美食2023-01-05

簡介長久以來,台州美食跟台州人一樣低調,一直被遺忘在角落,“台州雪好無人說”,因為新榮記,原本籍籍無名的台州菜,從江湖之遠走向廟堂之高,台州美食一時風頭無二,臨海也由此成為米其林小鎮,成為吃貨們朝聖的天堂

鮸魚鯗怎麼曬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作者:王寒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八月東海小開漁,對吃貨來說,是堪比節日的幸福時刻,蝦兵蟹將強勢迴歸。藉著開漁的東風,處暑節氣的第四天,被稱為美食界武林大會的首屆“

中華民廚大賽

”在臨海擺下擂臺。中國餐飲界的半壁江山匯聚臨海,六十多位民廚帶著看家絕活亮相古城。報到那天,臨海下了一場及時雨,驅走了長達四十多天的燥熱,彷彿是為美食界的大神們接風洗塵。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一個月前,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躋身全國5A,興善門的老城牆上,披掛下來兩行大字——“

5A府城,千年名邦,臨海憑風,人間至味

”,古城牆滄桑的容顏下,是掩蓋不住的意氣風發。

書卷氣和煙火味,是臨海的AB面。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一直是台州的文化高地,南宋還一度成為輔郡。這一方山水靈秀,唐代詩人顧況為畫山海風貌,主動要求到臨海任職;鑑真大師第四次東渡日本前,駐錫於巾山腳下的龍興寺;南宋這裡出過一個皇后四個宰相;《西遊記》裡法力無邊的紫陽真人,就是從紫陽街走出來的;三撫基、瓔珞街、廣文路、繼光街、友蘭巷、十傘巷……這些地名,深藏著臨海的功與名。

只是臨海向來低調,以致南宋任職紹興的詩人高似孫,冬日到巾山賞雪後,寫下“

攜詩來做台州雪,台州雪好無人說

”之句,感嘆這麼好的地方,卻不曾讓天下人都知曉。

近年來,臨海因美食頻頻出圈。一場民廚大賽,更是讓它成為關注的焦點。

臨海是中國小吃王國。140多種小吃裡,是臨海的煙火日常。“

中華小吃之都

”並非浪得虛名。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臨海人愛吃。除夕的食餅筒、元宵的糟羹、清明的糰子、立夏的烏飯麻餈、七月半的灰青糕、 九月九的重陽糕、冬至的擂圓,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

臨海人懂吃,生活得市井又精緻,糟羹裡面一定要有蟶乾、沙蒜是用來燒豆麵的、巖蒜是用來炒年糕的、炊皮要吃立夏的、梅花糕一定要趁熱吃的、蛋清羊尾要撒點白糖的、草糊要撒點薄荷汁的、鳳凰蛋要吃十四天的、烤乳鴿要吃十三天的、六月瓜果要放井水裡浸過的才能有咀冰嚼雪的生脆口感。臨海人能吃出風雅和文化,南宋的臨海人,夏天要喝碧筒酒,以東湖荷葉為杯,不醉不歸。明代的臨海人春天要在花下喝酒,秋天要持螯賞菊。清代的臨海人,索性寫出一部傳世的《鯗經》,告訴天下如何做鯗曬鯗。

宋室南渡,帶來中原的皇族和士子,也帶來了中原的飲食和口味。臨海人的口味兼顧八方,南米北面,臨海人南北通吃。別地方的飯只是飯,臨海有八寶飯、帶魚飯、青蟹飯、黃鱔飯、沙蒜焗飯、乾巴菌炒飯,還有不是飯的垂面飯,別地方的酒只是酒,臨海的酒是血蛤酒、鰻魚酒、青蟹酒、黃魚酒、雞子酒、黑棗酒、豇豆酒、豬肉酒、紅糖酒、糯米酒、楊梅酒……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臨海人愛吃薑,有薑汁調蛋、姜米炒飯、薑湯面、紅糖薑茶,甚至還有薑汁冰淇淋。

臨海人講究傳承,海苔餅的配方,一百年來都沒變。臨海人更講究創新,離星巴克五米遠的紫陽街,年輕人開的主題咖啡館,有草糊拿鐵、酒釀拿鐵、薑汁拿鐵、老酒拿鐵、蛋清羊尾拿鐵,土飲料土小吃跟洋咖啡混搭,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成為當紅飲料,看呆了星巴克。

臨海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好吃的,王天順海苔餅店一開就是百年,白塔橋飯店永遠人聲鼎沸,街頭再尋常不過的一家小吃店,七八種麥餅能讓陳曉卿“

吃大了肚子

”。

臨海的小吃儼然成為產業符號。選擇這樣一個有千年歷史的美食高地,舉辦這樣一場高規格的民間廚藝大賽,天時地利人和兼備。

民廚大賽吸引了30餘個省市的500多位民廚報名,層層篩選後,68位民廚脫穎而出,共赴古城角逐“

三大名廚

”“

五大名菜

”桂冠。大賽進行了三天,西北的特色羊肉燒麥、寧夏的烤全羊、草原的羊雜泡飯、湖南的泡椒活魚、蘇州的網兜鰻魚烏飯糰、糟魚肉碎蒸六月黃,江西的芋餈、貴州遵義的傳統八大碗、湖南的梅菜扣肉、台州的鍋盔、炒麻餈、麥蝦、薑湯面……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千年古城,炊煙四起,江湖民廚,一決高下。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並非涇渭分明,好吃才是硬道理。

把臨海美食帶出圈的是新榮記。首屆“

中華民廚大賽

”也是由新榮記發起。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臨海是新榮記的老家,新榮記的掌門人張勇就是土生土長的臨海人。

新榮記在中國美食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它演繹了古城的溫度與草根的傳奇。從三角馬路地下室開大排檔起家,開進杭州西溪、上海外灘、北京金融街、香港中環,27年間,開店40多家,成為中國餐飲界的翹楚。它把司空見慣的台州家燒變成自己的獨門神器,摘下米其林12星和黑珍珠15鑽,在中國美食林中一騎絕塵,在世界餐飲界也是獨此一家。長久以來,台州美食跟台州人一樣低調,一直被遺忘在角落,“

台州雪好無人說

”,因為新榮記,原本籍籍無名的台州菜,從江湖之遠走向廟堂之高,台州美食一時風頭無二,臨海也由此成為米其林小鎮,成為吃貨們朝聖的天堂。

美食的背後是山川地理,台州負山枕海,兼具山海之利,它的大陸海岸線佔了浙江的三分之一。台州是鮮美之城,台州的近海捕撈及水產養殖總量都居省內第一。黃魚、石斑魚、帶魚、青蟹、梭子蟹、望潮、跳魚……鮮氣逼人,美食是大地風物,也是人間喜悅,海鮮裡面富含的酪氨酸是“

快樂之源

”——多巴胺形成的基本元素。台州也是甜蜜之城,柑橘、文旦、葡萄、枇杷、楊梅、甘蔗、西瓜……聞名海內外,是中國蜜橘之鄉、中國枇杷之鄉、中國高橙之鄉、中國文旦之鄉、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果蔗之鄉,還是中國茭白之鄉、中國西藍花之鄉、中國烏藥之鄉……

新榮記向來講究真材實料,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台州的山海源源不斷提供了優質的食材。民廚大賽的第二晚,新榮記以台州風味特色宴宴請四方賓客,鹹白蟹股、薑汁豬肚雞、蝦醬海蜇、溫嶺墨魚烏燉墨魚膏、梅乾菜燒三門赤鯰、紅燒大陳辣螺、蔥烤仙居雙廟鯽魚、臨海冬瓜醬、仙居大油泡、白蟹燒白水洋鹽滷豆腐、家燒活鮸魚搭台州手打年糕……舌尖上的盛宴,皆是台州的山水風物。新榮記讓台州食材名揚天下。

張勇心懷江海,博採眾長,新榮記菜式,以台州家燒為底子,吸收和融入各地技法的精華,最後形成極具辨識度的榮派菜。就好像李小龍的截拳道,基礎是詠春,揉入西洋拳,最後才開宗立派,立足江湖。從大排檔,到榮小館、榮莊、榮村、榮府宴,再到湘菜品牌芙蓉無雙、官府菜品牌京季……時光見證了新榮記27年的變與不變。

台州菜,台州味,一方水土一方美食,無論是風味小吃還是米其林大餐,都帶著一座城市的溫度和厚度,氣場和氣質,也帶著一座城市的歷史積澱和風土人情。

臨海美食高地,名不虛傳。

這幾年,來臨海尋味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蘸著米醋喝著紅糖水和薑汁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美食成為旅遊的催化劑。長三角包郵區的人,把這裡當成說走就走的理想之地。高鐵的開通,更加方便了吃貨前來覓食。吃貨們從四面八方聞鮮而來,去年,光一條紫陽街就接待了超過700萬人次的遊客。遊客說,臨海的美景與美食,是我的詩與遠方。爬了長城、看了古城、嚐了小吃、吃了新榮記,到臨海,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名家特稿丨王寒:臨海的味道

旅遊業帶來高頻客流,美食又引流來天下吃貨。彷彿一篇雄文,有了起承轉合。府城歷經1400年,依然眉目鮮活。紫陽街從未像今天這般熱鬧,十幾年前,紫陽街還是破破爛爛、冷冷清清,百年王天順海苔餅店,一天賣不了幾個餅,現在一撥一撥的人流湧進紫陽街,海苔餅一天隨隨便便都能賣幾千個,有時能賣出上萬個。海苔餅的鹹香味,飄出半條街。

老街的原住民,開起了各種小吃店,賣麥蝦、梅花糕、青草糊、羊腳蹄……,沉寂已久的傳統手藝、非遺專案也藉此還魂,重煥容光,支付寶的收款碼每“

”一次,店主臉上的笑容就多一次。因為美食,人與老街的情誼被更緊密地連結。

新榮記也入駐紫陽街,榮家小吃人頭攢動,即便要排隊等候,依然擋不住熱情的老客和新客。年輕人也把一個個的店落腳在紫陽街。臨海在對傳統文化保護和弘揚的同時,以面向未來的眼光贏得年輕人的青睞。滬蘇杭包郵區的年輕人紛紛入駐府城,五月咖啡館、紫陽衚衕音樂餐廳、重逢之島精釀小酒館、餘豐里民宿、再望書苑、露天小劇場,新潮業態如雨後春筍,一個個露出地面,給古城帶來新的體驗,也帶來新的活力。

臨海就像一碗米酒,原料質樸,滋味獨特,讓人回味無窮。因為美食,人們走進臨海,因為尋味,他們觸控到這個城市的文化脈絡,他們知道了臨海的糟羹跟長城有關,知道繼光餅和繼光街是為了紀念戚繼光,知道食餅筒與濟公的傳說,知道江南面疙瘩——麥蝦裡,有山海風物,從狀元糕裡知道了明代狀元秦鳴雷的傳奇。他們捧著拿鐵草糊,走進朱自清紀念館,走進紫陽劇場,走進普通讀者書店……古樸與時尚,傳統與現代,在這裡迎頭撞上。

千年古城的市井煙火,勾連起人間的萬千美好。

Tags:臨海台州榮記美食臨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