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由 治癒系的小美好 發表于 美食2021-12-12

簡介所以,在小暑時節,保持心靜,鍛鍊心性,與人和氣與己和氣

炒幹蓮子是用什麼炒的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 · 尋覓一方清涼

暑,熱也,小暑即小熱,

雖不是最熱,但伏天將至,

諺語有云“小暑過,每日熱三分”,

此時節,天空如燒熾一般,

上無纖雲,下無微風,

而暑熱就如同韓愈所說:

“如坐深甑遭蒸炊”,甑是蒸鍋,

人在天地間大籠屜中蒸,汗水淋漓。

暑熱,現代人大多依靠空調,

而在古人看來:炎炎夏日,只要你靜靜坐著,

不想別的事情,靜下心來,自會感到清風徐來。

真正的暑熱,不是來自環境和天氣,

而是來自於浮躁的人心。

酷暑炎炎,任憑暑氣蒸騰、萬物浮躁,

我心靜自然涼。

從7月6日開始,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

小暑一到,伏天便接踵而至。此時烈日當空,大地上熱浪翻湧,諺語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人間宛如大蒸籠,狗吐舌頭,貓眯著眼,人也不得不避其鋒芒,紛紛躲進空調房。

對於這種熱辣的天氣,人們只能避其鋒芒。《易經》64卦中曾有記載,小暑卦象為“遁”,“遁”即退避、隱居的意思,正如清代李漁所言:應夏藏,閉門謝客。

暑熱雖讓人難熬,但若閉門不出,也將失去諸多樂趣與美好。暑天,滿眼綠蔭,池蓮生香,茉莉花沁人心脾……所以李漁選擇在深山老林避暑,或躲在亂荷之間,或坐在樹蔭下煮茶,吃瓜吃得不亦樂乎。

炎炎夏日,也不禁讓人追憶起似水年華。回憶童年時,跳到河裡不肯上岸,水中摸泥鰍,雨裡淋個透,像一尾魚在蓮葉間嬉戲;或索性躺在樹蔭下的竹椅上搖著蒲扇,旁邊放著井水冰鎮過的西瓜,即使頭頂有煩躁的蟬鳴,但仍不妨礙人回憶這昔日溫馨的美好……

盛夏便是如此,一處綠蔭,一把蒲扇,一碗綠豆湯,便可生出無限樂趣。儘管蟬鳴不休、蛙聲鼓譟,亦可荷塘賞月色,清夜數流螢。周邦彥說:“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情緒好了,大熱天也可以快樂似神仙。如此說來,小暑是“伏”,也可以是“福”。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 · 三候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

:小暑過後大地上便不再有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溫風即是熱風,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

二候蟋蟀居宇

:小暑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蟋蟀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在其幼蟲時期需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農曆七月後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天越涼離人越近。

三候鷹始鷙

:小暑時節,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 · 做些什麼

小暑曬伏,去黴防蠹

小暑時節,民間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小暑時節,陽光肆意明媚,人們會不約而同“曬伏”,把久存箱櫃裡的衣服晾出來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家中若有大量書籍,也可以拿出來曬一曬了,讓書頁浸透光線,驅趕藏匿其中的書蟲。如果你自信詩書滿腹,也可以曬曬肚皮,路過之人不解,就可以笑說:“這是在曬書呢。”

七月陽光燦爛,閒來無事,也把日子晾起來曬曬,曬得如火如荼。曬,也可以很幸福。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 · 吃些什麼

小暑嘗新 ,日嘗日新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人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成飯,祭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小暑溽熱,不妨邀上三五好友,食新米,喝新酒,日嘗日新,生活越嘗越新。

小暑吃苦,清熱養神

蓮,出淤泥而不染,水面清圓,風荷輕舉。更重要的是,它的根莖和果實,都是夏季退暑佳品。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蓮藕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最適合夏天食用。常見做法是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韓愈說蓮藕“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一塊藕片入口,香脆在口,清涼於心。

除了吃藕,還可以吃蓮子。《本草綱目》稱蓮子為“清心蓮子”,是指蓮子可清熱養神,尤其是蓮子肉所包裹的那一小枚蓮心,最苦也最清心火。小暑喝蓮子銀耳湯,清熱健胃、安心養神。

小暑吃瓜,渾身舒坦

大熱天吃冰,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兒,舌尖輕嘬一口如同電觸,哧溜哧溜地舔或用力一咬,從頭到腳一陣涼意。但牙口不好或腸胃不適咋辦?不如當個吃瓜群眾。

暑天吃冰鎮西瓜,從古至今都是一大幸事。文天祥在《西瓜吟》中描述:“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嚥頓有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一刀破瓜,清脆的聲響和多汁的紅瓤讓㾏夏之人忍不住大快朵頤。溽暑時節,燥渴難耐,而西瓜多汁飽滿,能咬上幾塊,吃得滿嘴紅渣、渾身舒坦、著實爽利。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食療 · 消暑排毒

“熱在三伏”,小暑是進入伏天的開始,氣候炎熱起來。有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天氣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於是,人們透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

舊時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徐州人入伏則吃羊肉,稱為“吃伏羊”,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東晉史家孫盛撰《魏氏春秋》說:“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南朝梁宗懍寫的《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

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

山東一些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有唱:“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此外,“小暑黃鱔賽人參”,相傳古代有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無窮,就是因為常吃鱔魚的緣故。清代張璐《本經逢原》上,還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藥就是鱔魚。小暑時節,黃鱔肥美鮮嫩,而且刺少肉厚,又細又嫩。在小暑時節吃黃鱔進補可達到事半功倍的補益效果。

關於小暑時節的飲食,有人還概括為“三花三葉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銀花、菊花和百合花,“三葉”指荷葉、淡竹葉和薄荷葉,此三花三葉適合沖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豆”是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中醫稱之為“夏季滅火器”,不僅清熱除暑、健脾利溼,還能祛痘除痱子;“三果”指西瓜、苦瓜和冬瓜。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 · 心靜自然涼

小暑時節,天氣越來越熱,熱浪一波賽一波,在這樣的天氣裡,最自然的方式是:心靜自然涼。天地為爐鼎,修心正當時,心靜,是一種休養,更是一種修行。

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就是說,心的陽氣和夏天聯絡在一起,夏季燥熱,心火也旺。內火心生,情緒煩躁,所以夏季要注意清靜養心。

《道德經》裡講“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白居易說“散熱由心靜”。人心就像是一面湖水,只有才平靜的情況下才能看清萬事萬物。看清才能看輕。很多時候,人心煩躁紛亂,無非是被漣漪矇蔽了雙眼。心靜下來,才有靈臺的清明。

何為心靜?詩人說:“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心靜與身體的溫度無關,而與心靈的溫度有關。安安靜靜地坐,一心一意地想,浮躁的心便冷卻下來,心靜了,身也就清涼。

小暑時節,酷暑難當之時,是鍛鍊心性的絕佳時節,它考驗著一個人的定力,是否可以坐得住。“每臨大事有靜氣”,靜可以生慧。一個人面對外界酷熱,心如止水,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這樣的人,才能應對世事從容自如,不至於慌了手腳。

夏日炎炎似火燒,人心悶亂,此時人的脾氣也一般較差,對別人的過錯容忍度低,容易輕言責備,招致不快,影響人們之間的和氣。所以,在小暑時節,保持心靜,鍛鍊心性,與人和氣與己和氣。

小暑時節,人們容易心浮氣躁,經常東一個念頭西一個念頭,邪火內生。此時靜心,把控住自己的心性、把控住自己的念頭,方能心中火邪不長,不作非分之想。

一靜百慧生,靜是通往智慧的門,心靜才會心寬,當心寬成為日常,繁雜的問題會變得清晰,生活才會多些清涼。心靜則涼,不妨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便不會感覺這暑天有多麼炎熱可怕。

小暑丨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人們都說,這世界是一個浮躁的世界,

四處都在流淌著一種叫急躁的情緒。

其實煩躁來自於被自身慾望所激發的波瀾。

心不平則氣不靜,心不靜則氣不和。

今日小暑,炎熱襲來,

雖然我們無法左右環境,

卻能夠左右我們自己的心。

小暑,小熱,心靜,自涼。

Tags:小暑心靜時節蓮子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