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由 優思創意美術 發表于 娛樂2021-06-05

簡介馬奈 VS 畢加索愛德華·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2-1863年《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創作於1863年的一幅布面油畫,原名為《浴》,現收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創造的靈感來自哪裡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美學大師

朱光潛

在其《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八》中寫道:

“許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經過模仿的階段,莎士比亞起初模仿英國舊戲劇作者;布朗寧起初模仿雪萊;陀思妥也夫斯基模仿雨果……”

因此,你大可以從各種地方「剽竊創意」,剽竊那些能夠直接觸動你靈魂的東西,以此來點燃你的想象力。

在藝術圈,也不乏

“剽竊”

之作。藝術家也是人,他們也

“追星”

,還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這些模仿是一種借鑑,也是一種致敬。面對大師們的作品,有人感受到了內心世界的平靜,而有的人感受到的卻是創作的動力。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馬奈 VS 畢加索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愛德華·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2-1863年

《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創作於1863年的一幅布面油畫,原名為《浴》,現收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馬奈將赤身的女子和兩個衣冠楚楚的男子安排在一起,並置於巴黎最普通、最常見的場景——草地午餐之中。這一反常態的表達方式是對當時古典繪畫常見的教化和情感主題的譏諷與挑戰。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巴勃羅·畢加索《草地上的午餐》,1960年

畢加索曾說過,塞尚是唯一給他靈感的畫家。

其實遠不止這樣,畢加索晚年到美術館看到了愛德華·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驚歎之餘。更是用了兩年時間一次又一次地模仿這幅畫,包括油畫、版畫、素描等上百張之多。當時,現代藝術已經走到了盡頭,新興的後現代藝術已經出現。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巴勃羅·畢加索

用BBC的話來說,畢加索的模仿是一次對這場運動的回顧巡禮,是對這場運動源頭的致敬。

愛德華·蒙克 VS 安迪·沃霍爾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愛德華·蒙克《吶喊》,1893年

或許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創作的《吶喊》,是美術史上僅次於《蒙娜麗莎》的第二名畫。2012年,於1895年創作的板上粉彩版《吶喊》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拍出近1。2億美元的天價,買家是美國金融家利昂·布萊克。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安迪·沃霍爾《吶喊》,1984年

蒙克的《吶喊》影響了許多後世的藝術家們。1984年,安迪·沃霍爾利用絲網印刷技術模仿創作的《吶喊》,也在2014年被拍到了550萬美元的高價。

曾有人說:“

《吶喊》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而在其超越藝術和歷史的界限,成為了流行文化的試金石。

達·芬奇 VS 費爾南多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列奧納多·達·芬奇《蒙娜麗莎》,1503-1517年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費爾南多·波特羅《12歲的蒙娜麗莎》

費爾南多·波特羅,這位拉丁美洲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作品物件多為胖子,展現獨特的個性和魅力。他熱衷於“臨摹”古典大師之作,還表示,“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沒有看過大師的作品,他很難去表現自己的藝術。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費爾南多·波特羅

《12歲的蒙娜麗莎》描繪了畫家想象中兒時的蒙娜麗莎,構圖與達芬奇基本相同,只是用他特有的博特羅語言置換了畫面中的諸多意象,充氣般的臉龐讓觀眾看後有禁不住想要捏一把的衝動。

費爾南多·波特羅在繼承與揚棄、借鑑與創新中,巧妙融進自己的思想,用特有的語言符號重現大師鉅作。

米萊斯 VS 拉斯·馮·提爾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米萊斯《奧菲麗婭》,1851-1852年

《奧菲麗婭》是19世紀英國著名畫家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的成名作。據說,為了畫出奧菲麗婭在水中的效果,米萊斯特地做了一大玻璃池,讓模特兒躺在水中,他則在一旁細細臨摹。畫家以極為工細精湛的寫實技巧和神奇的畫境創造,震驚了當時的英國畫壇和觀眾。

米萊斯的名字是與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B)緊密相關的,並且還是這一畫派的三位創始人之一。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電影《憂鬱症》

導演拉斯·馮·提爾2011年拍攝的《憂鬱症》曾提名第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女主角開場就躺在水裡的場景模仿《奧菲麗婭》瞬間吸引人的眼球,並且隱喻了女主的命運走向。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列奧納多·達·芬奇 VS 曾梵志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列奧納多·達·芬奇《最後的晚餐》,1494-1498年

達·芬奇的畫作不必多說,現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的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已經是提前預約也看不上一眼了。

藝術家也追星,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也喜歡剽竊自己的偶像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2001年

2013年10月5日,中國當代畫作《最後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中以1。6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以1。8億港元的價格售出,重新整理了亞洲當代藝術品交易價格紀錄。

在藝術家曾梵志的這幅《最後的晚餐》裡,紅領巾、三道槓象徵著轉型前的中國。叛徒猶大那個位置上,被曾梵志安排了一個不戴紅領巾,而是打著金黃色領帶的人物,代表西方資本主義。

模仿學習是好事,但不能泥古不化,仿也要仿出水平,仿出風度才行。模仿到最後,或許“超越”才是每一個創作者所畢生追求的。

藝術也是一樣,不能千篇一律,要百花齊放,歷史的車輪才能永恆向前。

Tags:模仿蒙娜麗莎費爾南多畢加索馬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