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顯示材料禁令風雨欲來,國產替代能否擺脫進口依賴?

由 動點科技 發表于 娛樂2023-01-23

簡介根據國元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隨 OLED 面板廠商的產能提升以及配套材料逐步實現全面國產化,產業鏈上游企業將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謝字在康熙字典多少畫

DigiTimes 近日報道稱,美國政府正在審查限制向中國大陸公司出售顯示材料和生產裝置的監管措施。當前,韓系企業雖在 OLED 面板產能上仍佔據主要市場份額,但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正快速提升,呈現 “後發先至” 之勢。據韓國顯示器產業協會報告顯示,中國面板廠在全球智慧手機 AMOLED 面板市場的佔有率已從 2016 年的 1。1% 躍升至 2020 年的 13。2%。

隨著 OLED 在技術發展、成本降低和產能建設等方面的逐步推進,預計未來 OLED 在高階智慧手機、可穿戴裝置、平板/筆電等領域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近期,分析師 Ross Young 預測稱,蘋果將於 2024 年推出搭載 OLED 顯示屏的 13 英寸 Macbook Air 和 iPad Pro。因此,逐步擺脫進口依賴,培育本土 OLED 產業鏈相關企業迫在眉睫。

今年一季度,中國面板企業在中小尺寸 OLED 面板市場佔有率已達到 22。6%。據 Omdia 預測,到 2026 年,單從目前已公佈專案看,我國 OLED 面板產能有望佔全球產能的 49。04%,達到與韓系 OLED 面板廠商平分秋色的水平。

儘管目前中國顯示產業已趕超韓國,歐美日韓的企業在 OLED 各大細分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在中小尺寸 OLED 領域,三星利用其全產業鏈優勢率先實現了 OLED 產品的產業化。為實現對於韓系企業的超越,本土廠商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集團、和輝光電、維信諾等面板廠商紛紛建設 OLED 生產線。

根據國元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隨 OLED 面板廠商的產能提升以及配套材料逐步實現全面國產化,產業鏈上游企業將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OLED 面板原材料中取消了光學結構、液晶層與背光模組等,增加了有機發光材料,因此 OLED 面板成本結構也有極大不同,綜合比較成本結構,OLED 面板上游產業鏈中裝置、有機材料以及驅動晶片領域具有更大彈性。

有機材料

根據有機發光材料的生產流程可以分為中間體、前端材料和後端材料。中間體是合成 OLED 有機發光材料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或化工產品,將某幾種中間體經一步或多步化學合成為前端材料,然後對其進行多次昇華提純後得到終端材料,最後將其直接蒸鍍到基板上,即可進行 OLED 面板的製造。

終端材料可以直接用於 OLED 顯示和 OLED 照明領域,其純度要求在 6~8N 以上(99。9999%-99。999999%),對面板的顯示效果和壽命起決定性作用,為三者中生產工藝難度最大的材料。

此前國內廠商更多集中於技術門檻低的中間體及前端材料的生產製造,為海外終端材料廠商的上游供應商,如瑞聯新材的主營產品液晶材料和中間體最終客戶為出光興產、杜邦公司、德國默克、德山集團等。

由於國外 OLED 有機材料企業起步較早,大部分專利被歐美日韓的企業所控制並形成相應材料的專利保護,限制了其他廠商進入面板廠商的供應鏈體系,OLED 終端材料國產化程度較低。隨著國內面板產線快速發展帶動上游材料產業,出現了一批國內廠商突破海外專利技術壁壘,實現了中間體和終端材料的量產併成功打進相應供應鏈。

國內 OLED 終端材料企業稀缺。根據 OLED 面板生產工藝對 A 股上市公司進行分類,處於模組工藝的有 11 家,處於陣列工藝的有 5 家,處於有機蒸鍍工藝(涉及有機發光材料)的僅有萊特光電和奧來德。

據 Nano Market 報告顯示,有機發光材料在 OLED 面板成本中佔比約 12%,也是產業鏈中技術壁壘最高領域之一,與裝置的競爭格局類似,全球有機發光材料被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壟斷。

美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材料公司 UDC 副總裁 Mike Hack 表示,“如果任何公司想要將藍色磷光 OLED 商業化,都無法避免 UDC 專利。” 基於其龐大的專利組合,UDC 獨家生產摻雜劑,這是紅色和綠色 OLED 的關鍵。副總裁 Mike Hack 表示,UDC 未來將主要生產藍色磷光 OLED 的摻雜劑,即使另一家公司量產採用自己的技術製造的藍色磷光 OLED,也意味著必須使用 UDC 的專利。

顯示材料禁令風雨欲來,國產替代能否擺脫進口依賴?

裝置端

真空蒸鍍機之於 OLED 製備,相當於光刻機之於晶片製造,其可將 OLED 面板需要有機發光材料精準、均勻、可控地蒸鍍到基板上,金屬電極同樣如此。由於面板製造非常容易受到水和氧氣的影響,所以這一過程要在真空環境下進行,透過電流加熱、電子束轟擊加熱等方式,讓發光材料,金屬電極碰撞到基片表面凝結,從而形成薄膜,這一過程就叫真空蒸鍍。

真空蒸鍍機質量的高低、工藝的先程序度,直接影響 OLED 面板的顯示效果。從 OLED 產線的資金投入來看,據 IHS 的統計,製造裝置為 OLED 生產線的投資建設中的主要資本支出,剛性和柔性 OLED 裝置投資佔比分別為 72% 和 82%。OLED 裝置屬於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壁壘頗高,且全球的競爭格局呈現寡頭壟斷局面,日本 Canon Tokki 的蒸鍍機佔據了高達 95% 的市場份額。

在京東方佈局 OLED 螢幕之前,遲遲無法量產出貨,根本原因就是無法買到 Canon Tokki 的蒸鍍機,只能退而求其次買其他廠家的裝置。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內對 OLED 螢幕的市場需求從 2019 年的 2。9 億片提升到了 2022 年的 4。5 億片。目前,合肥欣奕華、中山凱旋、萊德裝置三家在國內市場已經在蒸鍍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對國內 OLED 真空蒸鍍機未來的良性競爭與發展起到了引領支撐作用。

驅動晶片

根據 IFinD 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 年手機是 OLED 最大的下游應用終端,佔比 73%,其次是 OLED 電視系列,佔比 19%,而電腦、智慧手錶佔比較低。預計未來隨著行業認可度提升,電腦與智慧手錶佔比將會逐步提高。這一趨勢預計將增加對 OLED 驅動晶片的需求。

與面板材料格局類似,OLED 驅動晶片目前也主要以韓系廠商為主,三星、MagnaChip、Silicon Works 三家韓系供應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佔據主導,這幾家企業壟斷了全球 90% 的 OLED 驅動晶片市場份額。

目前來看,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 OLED 面板產業中的市場地位正快速提升。根據 CINNOResearch 統計資料,2021 年上半年國內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提升至約 15%, 較 2020 年明顯提升。可見 OLED 驅動晶片的市場份額存在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近年來,中穎電子(子公司芯穎)、格科微、集創北方、新相微電子、晶門科技、雲英谷、吉迪思、晟合微、奕斯偉等國內晶片企業均在加碼佈局 OLED 驅動晶片賽道,推動 OLED 驅動晶片的 “國產替代”。

結語

此前,受美國 “實體清單” 的影響,國內知名終端廠商華為逐步將供應鏈轉移至國內,開始採用如京東方、維信諾等廠商生產的顯示屏,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內 OLED 產業鏈的內迴圈。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面板消費市場,正因此,為了不被繼續 “卡脖子”,中國的 OLED 產業國產化勢在必行。不過鑑於目前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需要 OLED 上下游企業同步發力,不斷推出替代進口的產品,才能進一步使國內面板產業擺脫技術依賴。

Tags:OLED面板材料廠商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