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由 攝影之友 發表于 娛樂2021-10-02

簡介雲山屯與本寨一樣,遊人很少,可以慢慢地在裡消磨時光屯堡的老孃娘們時常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一邊話家常一邊縫製翹翹鞋穿著翹翹鞋逛石頭古鎮走進天龍屯堡古鎮,彷彿穿越數百年時空隧道,來到石頭的世界

明朝的鞋子是什麼樣的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圖/leo大叔 文/時金成 nona 繪畫/咳嗽

走進貴陽西南的安順天龍屯堡,彷彿穿過時空的巷子,600年前的戰事已經隨著歲月遠去,但明朝的遺風一直傳承至今。這裡的婦女們依然穿著明代樣式的翹頭花鞋,俗稱翹翹鞋。每逢節慶,男人們跳起地戲,女人們身著藍袍大褂,巷道如故,堡壘矗立,時代的變遷對於這樣一個被世間遺忘的角落似乎毫無影響。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天龍屯堡探訪地圖

天龍屯堡的漢文化

● 天龍屯堡位於貴州省西部平壩縣,距貴陽市72公里,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是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早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為“飯籠驛”。本世紀初當地儒士認為“飯籠”二字不雅遂改名為“天龍屯堡”。

● 天龍屯堡的漢文化源於 600 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調北征南和隨後的調北填南。明朝軍隊征服西南後,朱元璋命令大軍就地屯田駐紮下來,隨後又從南京、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遷至貴州。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南下的漢族人在亦兵亦民的過程中繁衍生息,執著地恪守世代傳承的生活習俗,形成了現在被稱之為“屯堡文化”的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臉子(面具)是地戲重要的道具,地戲的靈魂

細雨如絲,輕撫過石板鋪就的小路,呈現出溫潤如硯的質感。清晨時分走進天龍屯堡,一切都還未從睡夢中醒來,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樣子。巍然森嚴的石制屯牆、屯門和高聳的碉樓,將這個貴陽西南的偏僻小鎮塗抹上一層濃郁的軍事色彩,整個屯堡看上去就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小小城池。經過寨門,一條主幹道通向屯堡深處,兩邊延伸出彎彎曲曲的小巷,把家家戶戶串聯起來。一條清澈的小溪貫穿古鎮,其風韻又儼然是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600多年前,明皇帝朱元璋下令數萬平定梁王的西征軍隊在貴州就地軍屯,還將他們的父母妻兒送到戍地,讓他們在這裡安家立戶,七分屯種,三分操備,世代承襲,現今的天龍屯堡人就是這些明代軍戶的後裔。有意思的是,600年過去了,這些來自江浙的漢族人竟然沒有被當地其他民族同化,他們的語言、服飾、民居建築甚至娛樂方式,都依然沿襲著明代的漢族傳統,保留著軍營的痕跡。以至於今天的安順、平壩縣以及鄰近地區,有許多村寨沿用著當年屯堡的名稱,村民們依舊遵循江南古老的風俗禮儀,年復一年地頭戴面具上演著地戲,不厭其煩地講述著祖先奉命西征的往事,還會拿出厚厚的家譜族譜證明自己的血脈傳承。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玉米是當地主要的農作物之一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這隻貓的主人是位淳樸憨厚的老人家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現在已然很難見到的獨輪車,推得平穩並不容易

娘娘們的翹翹鞋和鳳陽漢裝

在其他地方只能在戲臺上看到的穿著打扮,在天龍屯堡卻是日常生活的便裝。

在屯堡見到鎮上的女性不能亂稱呼,要稱“娘娘”(一聲),對小姑娘稱“小娘娘”, 結過婚的年輕婦女稱“大娘娘”,老年婦女則稱為“老孃娘”。屯堡的婦女幾乎都穿著一雙非常別緻的繡花翹翹鞋,也幾乎都會做這種翹翹鞋。布制的千層鞋底,鞋面上有尖頭向上翹起呈倒鉤狀,鞋幫大多以藍色、青色、綠色為底色,上面是手工繡制的各種色彩斑斕的紋樣。有的還有兩層白布連線鞋幫的沿口,一直到腳踝或者小腿肚,從腳踝以上則打著綁腿。

屯堡的翹翹鞋由來已久。屯堡的女人們為了行軍和勞作的需要一律不裹足,當年男人們在外打仗,女人們留守家園,為防止外人欺侮,女人們的鞋頭被做成翹起的樣子,中間藏有小刀,危急時刻這玲瓏的翹翹鞋就變成了防身的利器。如今的翹翹鞋已不再內藏刀片,但翹翹的式樣被儲存了下來。屯堡的女人們愛穿翹翹鞋,不論去哪兒,就連在田間地頭勞作也會穿著這樣的鞋。走在古鎮上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孃娘悠閒地坐在樹蔭下,三三兩兩的一邊納著手工活,一邊說說笑笑聊著天,她們手上正做著的往往就是翹翹鞋。天龍屯堡內可以買到不同尺碼花色的翹翹鞋,樣式別緻繡工精美,同行的朋友愛不釋手,立刻買下了一雙換在腳上。 除了腳上一雙尖頭的繡花翹翹鞋,屯堡人獨具特色的明代服飾文化,也主要體現在婦女們的身上。她們的裝束依然保持著祖制,寶藍色的長衣大袖,外圍深藍色的圍腰,腰間繫上一條黑色絲帶。精緻的花邊透著江南刺繡的神韻。長髮挽起用圓網罩於腦後,並且佩戴著玉簪等首飾。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老家漢族婦女的正統裝束——“鳳陽漢裝”。屯堡當地有流傳的俗語形容她們的裝束是:頭上有一個罩罩(頭帕),耳邊有兩個吊吊(耳墜),腰上有兩個繰繰(腰帶),腳上有兩個翹翹(翹翹鞋)。

從天龍屯堡婦女的裝束上可以分辨出該女子婚否,以及家庭結構等資訊。這裡的未婚少女都梳一條長辮子,而已婚的女子除了要把頭髮挽起來,往往還需要剃額修眉。屯堡的老孃娘們頭頂都是沒有頭髮的,因為按照習俗,女人結婚後就要將頭頂的頭髮全部拔掉,以此表示對在外征戰的丈夫的忠誠。那些頭上罩白色頭帕的大娘娘說明她的家裡還有婆婆,現在還是兒媳婦的身份。如果頭上罩的是黑色的頭帕,則說明她已經身為婆婆,是家中年長的婦女了。

我們在彎曲的小巷(當地人稱“坎”)裡穿來繞去,常會遇到身著藍色長衫、腳穿翹翹鞋,儀容端莊的婦女走過,她們身後搖曳的長長的黑色絲帶,將人的神思帶入了明朝的古老傳說。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雲山屯與本寨一樣,遊人很少,可以慢慢地在裡消磨時光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屯堡的老孃娘們時常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一邊話家常一邊縫製翹翹鞋

穿著翹翹鞋逛石頭古鎮

走進天龍屯堡古鎮,彷彿穿越數百年時空隧道,來到石頭的世界。這些石頭建築的古民居,堪稱中國古代山地石建築的絕唱。

穿著翹翹鞋往古鎮深處走,踏著600年鋪就的石板路,眼中是依然矗立的碉堡和家家戶戶還留著望窗的宅院,如同進入了時空隧道,重回了遠離我們的明朝。

天龍屯堡的石屋平時用於居住,戰時即可用來防禦。石牆高大、厚實,帶有可以望四周的碉樓。石門的構造都非常矮小,難攻易守。所有的民居都可以通過後門相通,既獨立,又跟整個村寨的佈局渾然一體。屯堡的街巷不但縱橫交錯,而且非常眾多,十分狹長。在巷子的兩端大多做有圓形的門,原來這門也是為了禦敵而修建的。這樣一來,每條街巷既能單獨防禦又可聯合作戰。進入巷中就如同走進了迷宮,如果敵人貿然進入,封閉各個道巷門即可從狹窄的視窗擊敵,有如關門打狗一般。

屯堡古鎮上真可謂“滿目皆石”。每一條小巷都由石板鋪制,縱橫交錯,狹長而幽深。走在名為“九道坎” 的窄巷,窄窄的石板路僅夠兩人擦肩而過。每一間古屋的牆壁都是用巨大的方石修砌而成,錯落有致,敦厚而結實。從高處向下放眼望去,更是白白的一大片,一塊塊厚薄均勻、大小相近的石片穩穩當當地蓋在房上。這也正是著名的“貴州八怪”之一——“石板當瓦蓋”,屯堡人可謂把石頭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除了軍事作用,這些古老的石屋也非常有看頭,屯堡內的院落還帶有明顯的江淮特色。每家每戶的垂花門和木構件都精雕細琢,那一絲絲溫柔的江淮情調,無不鐫刻著懷鄉的暖意和情趣。不同的是,屋頂、山牆、後簷牆則就地取材由石板、石塊造就,真可謂是江南木雕與本地石材的結晶佳作。

我們沿著橫穿天龍屯堡的小河緩緩前行,重拾的是已經被時光淹沒的古老江南的風韻和小橋流水人家,空氣中彌散著悠悠歲月的醇厚氣息。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鮮豔的戲服,激越的打鬥,高亢的唱腔,演武堂的地戲表演令人印象深刻(nona攝)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收穫季節過後,忙碌了一年的農家終於可以稍事歇息

戲劇“活化石”之三英戰呂布

沉浸在這地戲與茶香中,彷彿穿越時空隧道,與歷史對話,浮現出那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悠悠歲月。

天龍屯堡非常有名的還有“地戲”,地戲也稱跳神。顧名思義就是不搭建戲臺,直接在平地上演出的戲劇。相傳地戲源於明代的軍儺,作用是鼓舞士氣,由南下大軍帶入貴州,隨著時光的流逝,也就逐漸演變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戲。而這種貴州深山中的戲劇也幾乎成了江南水鄉文化的絕版,因為即使在現在的江南水鄉,也很難見到這一珍貴的民間戲種了。

地戲一般邊唱邊說,除了一鼓一鑼別無其他伴奏。演員全部是男性,一人領唱眾人伴唱。曲調簡單,通俗易懂。演員無須化妝,演出時臉用黑布蒙起來,頭上戴一種用原木做成的面具(俗稱“臉子”)。地戲靠著角色的走位交待劇情,正因如此,地戲的劇情大多簡單,多數為古代至明初的民間故事與傳說,但所反映的內容卻都是與精忠報國有關,不談風花雪月,更不說才子佳人。屯堡地戲的演出一般都在演武堂,這是一個四方形的院子,兩面是木製的小樓,一面是用來演出的地方,石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臉子”。在地戲表演中,“臉子”是最重要的道具,在屯堡人心中,“臉子”是英雄的縮影,更是神靈的化身。屯堡的戲班為我們表演了一段地戲,大家坐在周圍的長凳上觀看。激揚的鑼鼓聲在院子裡響起,演員們全副古裝地賣力演繹。當天演出的劇目是《三英戰呂布》,精緻華美的臉子,繁華鮮豔的戲服,簡單激越的打鬥,高亢悠長的唱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稀可辨的唸白唱詞迴繞在耳畔,悠然的心境已經隨著呂布與劉關張身後彩旗雉羽的舞動,被帶入荒寂繚亂令人痴迷的歲月長河。

在時間深處,在大山深處,時光彷彿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屯堡人在這裡延續自己的血脈,一代又一代,固守著原有的習俗和文化,鄉音未改,服飾依舊。這飄逸在大山皺褶裡的明代遺風,猶如風蝕的化石,古老的民謠,召喚著人們去尋覓先民的足跡。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男人們的服飾並無多少特別,但是幾乎人手一根長長的大煙杆

天龍屯堡的地戲

地戲,俗稱跳神,由軍儺演變而來,盛行於屯堡村寨,是集祭祀、娛樂於一體的古老戲種。以憨直拙樸、粗獷自然的露天演唱形式,用唱、念、做、打的藝術手法,表現中國古代忠義故事和神話傳說。被稱為戲劇史上的”活化石”。曾經在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演出,引起轟動。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吃喝玩樂攻略

交通:

在貴陽客車站或體育館汽車站,乘到安順的大巴,20分鐘一班,30元/人。在“天龍”高速出口下車,步行3千米或乘摩托車10元可至天龍屯堡。也可從安順乘到平壩的中巴,在天龍下,6元/人。也可在平壩下車,乘發往安順的中巴。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住宿

:天龍屯堡有幾家客棧,標間大概50元/間。如果你只需要一張乾淨舒適的床,建議可到七老闆家。七老闆家二樓是“農家樂”餐廳,三樓是客房,15元/床。

餐飲

:為適應戰爭的需要和相對封閉的環境,屯堡飲食最大的特色是利於儲存。當地主要的美食有粑粑辣子、血豆腐、雞辣子、帶皮仔牛肉等。

票價

:門票全價35元/人,淡季20元/人,包含導遊和地戲表演的費用。

購物

:木質地戲面具、手工繡花的翹翹鞋、蠟染、銀飾、屯堡古酒等都是不錯的旅行紀念品。

你還可以去

天台山

:位於安順以東27公里,被稱為“黔南第一山”,山巔上有座建於明萬曆年間的伍龍寺,存有吳三桂留下的寶劍等遺物。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紅楓湖

:距貴陽33公里,湖域水面東西2公里,南北達25公里,四周遍佈紅楓樹,一定要秋天去。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via Fotomen

相關文章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貴州天龍屯堡行攝 明朝那雙翹翹鞋

Tags:屯堡翹翹地戲天龍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