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由 小堅源看娛樂 發表于 娛樂2021-06-27

簡介然而形勢比人強,由於不久後建寧王李倓即死於政治鬥爭,加上肅宗急於收復長安,李泌這個計劃相當於被擱置了一段時間

罷了罷了從此就罷了是什麼歌

大家知道,在安祿山起兵叛亂後,只半年時間,洛陽、長安兩座國都全部陷落。郭子儀和李光弼所率朔方軍,因此不得不撤出河北地區,到至德元載(756)下半年,叛軍骨幹史思明完全收復河北。與此同時,吐蕃也趁火打劫,接連攻陷唐朝在河西、隴右地區的據點,大唐形勢可謂內外交困。

更糟糕的是,由於唐肅宗輕信有勇無謀的文人宰相房琯,在這一年的年底,唐軍在陳濤斜之戰被叛軍大敗,收復長安的行動遭重大挫折。當時,杜甫有感而發,著詩題為《悲陳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最高統治者唐肅宗固然後悔所託非人,但也不由對前路產生茫然之感: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大唐?

“今敵強如此,何時可定?”——《資治通鑑》

在這關鍵時刻,有人向皇帝提出了一個比較高明的戰略對策,他就是李泌。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讀者,對這個名字不會感到陌生,這個被開元名相張九齡稱為“小友”的後生,如今已是肅宗身邊的高階參謀人員,直接參與各項重大決策。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李泌是這麼看的:“叛軍中的猛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寥寥數人而已。現在我軍可以命令郭子儀東出井陘,李光弼東出馮翊,各自圖謀河北、河東地區,這樣史思明和張忠志就不敢離開他們的駐地范陽和常山,同時安守忠和阿史那承慶也不敢離開長安——如此一來,等於說我們只用了兩員大將,就牽制住敵軍四支部隊!安祿山身邊只剩田乾真一人了。”

其實李密的這一策略還有點類似游擊戰,“我軍本著不攻城的原則,以逸待勞,叛軍如前來進攻,我們就避其鋒芒;如撤走,我們就趁勝追擊。對方對付我們的頭,我們就進攻其尾;對方對付我們的尾,我們就進攻其首。如此一來,叛軍必然在千里之間陷入疲於奔命!”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最後,李泌才提及這個計劃中的重中之重:“等到來年春天,陛下再派建寧王李倓從塞北出兵,和李光弼一南一北,形成掎角之勢,一舉拿下叛軍老巢幽州。對方老家被端了以後,洛陽的部眾必然不會安穩,此時再四面出擊,天下可定!”唐肅宗聽完這番高論,也是大喜。

李泌這個戰略如能實施,說不定能夠起到一木支危樓的意外效果,有利於平定叛亂。然而形勢比人強,由於不久後建寧王李倓即死於政治鬥爭,加上肅宗急於收復長安,李泌這個計劃相當於被擱置了一段時間。

幾個月後,西域援軍長途跋涉來到,休整完畢後,李泌舊事重提,再一次建議肅宗發兵直取幽州。但讓李泌想不到的是,此時的皇帝已經對這個方略不太感冒了。雖然李泌再三請求,但皇帝無論如何都下不了決心。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首要原因,當然是唐肅宗本人的戰略眼光有限,叛亂形勢緊急,又迫使他考慮的不能太長遠。其次,在肅宗的內心,雖然他當時已經是名義上的大唐一哥,但太上皇玄宗遠在成都,還能過問政務,這種實際上的二元政治,當然會讓他憂心忡忡。如果肅宗要名正言順接回父親,順利掌握並鞏固全部權力,那就必須首先收復長安,立下不世奇功,讓整個天下都心服口服!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肅宗告訴李泌:“朕現在最盼望的就是收復長安和洛陽,迎回太上皇,奉養他老人家,愛卿不必多言了!”

“朕切於晨昏之戀,不能待此決矣。”——《資治通鑑》

既然搬出來太上皇這個李泌無法辯駁的理由,肅宗的意思不能再很明確了,這個計劃徹底被拋棄了。這也意味著唐軍就此放棄了奇謀,而選擇了逐步平推這樣一種緩慢而低效的平叛路線。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雖然安祿山不久死於內亂,但肅宗的目光短淺註定了他要屢出昏招,導致這場大亂直到六年之後,他兒子代宗在位時才徹底平定。

安史之亂本能提前結束,只因皇帝不聽他的話,從此大唐再難翻身

而肅宗本人看不到的是,放棄李泌這個奇策,帶來的更大惡果是:叛將們紛紛在河北地區站穩腳跟,雖然唐朝剿滅了安、史兩家首惡,但從此再也不能動搖藩鎮軍閥在河北的根基,形成了中晚唐至五代初年的河朔三鎮割據。後來的一個半世紀間,唐朝再也沒有真正收復河北,直到滅亡。

Tags:李泌肅宗叛軍長安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