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陪孩子or“賠”自己?不要讓密集養育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由 天下女人研習社 發表于 娛樂2021-06-10

簡介一、“密集養育”的背後,是“互相傷害”密集養育會讓周圍的人對你很肯定,覺得你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但對於真正的養育,並沒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它還有三個明顯的缺點:1、“自我”退位:媽媽在家庭和事業中不斷搖擺,導致焦慮橫行當媽媽想要為孩子付出大量

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好嗎

繼“中國式婚姻”“中國式家庭”後,“中國式媽媽”也越來越普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事業、愛好等。

梅婷在電視劇《陪讀媽媽》中,便演繹了一個名叫李娜的“中國式媽媽”:本是化妝品公司老闆,在事業上一路高歌。但在國外留學的兒子一直“搞事情”,她毅然決然放下事業,出國做陪讀媽媽。

然而她的付出並沒有得到兒子的認可,相反,她越是付出心血,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越緊張。就這樣,兩個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梅婷在劇中難過地說:

我這是陪讀,還是賠罪......

陪孩子or“賠”自己?不要讓密集養育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圖片來源網路

相信很多媽媽有和李娜一樣的迷茫:為孩子付出了精力,為什麼卻沒有想象中的母慈子孝?為孩子放棄了自我,為什麼孩子不僅不感恩,還會和自己作對?

其實,這是因為媽媽們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密集養育”的陷阱:

以孩子為中心,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一種養育方式。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大都很難避開這一陷阱。然而,這並不是好的養育方式,密集養育會讓媽媽越來越辛苦,而孩子卻並不一定會領情。

一、

“密集養育”的背後,是“互相傷害”

密集養育會讓周圍的人對你很肯定,覺得你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但對於真正的養育,並沒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它還有三個明顯的缺點:

1、“自我”退位:媽媽在家庭和事業中不斷搖擺,導致焦慮橫行

當媽媽想要為孩子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時,不僅“自我意識”會退居二線,還會陷入家庭和工作的兩難抉擇中:

選擇家庭和工作兼顧,往往會因有限的精力而力不從心;

選擇放棄事業迴歸家庭,又會因密集養育需要投入的金錢而苦惱。

不管怎麼選擇和平衡,似乎都不是完美的答案。在這進退兩難中,媽媽很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

這樣的焦慮讓媽媽一開始只是抱怨,攢到最後,便會把孩子和家人當作情緒的發洩口。這樣的媽媽情緒是不穩定的,甚至是不可愛的,孩子也得不到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陪孩子or“賠”自己?不要讓密集養育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2、感動自己:媽媽過度付出時不考慮孩子的真正需求,導致逆反增強

很多媽媽在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的時候,會自我感動,覺得自己盡到了媽媽的義務,卻從沒有換位思考,去考慮孩子需要什麼。

孩子也許並不想要媽媽放棄自己喜歡的電視劇,而陪同寫作業;孩子也許並不樂意媽媽省吃儉用,只為了報昂貴且不喜歡的興趣班;甚至,孩子並不喜歡你挑選的本子,因為上面沒有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

這樣打著“為你好”頭銜的過度干預,孩子會不由自主對抗起來,反而不利於親子關係。

3、面子工程:媽媽在高度投入後很在意自己的“成果”,導致控制慾增強

越投入,越在意。當媽媽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時,便會對自己的養育結果有很高的期望:期望孩子和自己最親,期望孩子的成績給自己長臉,期望孩子有完美的表現等等。

比如《小歡喜》中的宋倩便把全部精力放在女兒英子的身上,導致的結果便是,過分在意孩子的學習,控制孩子的人際關係,女兒和鄰居阿姨說幾句心裡話,她也會“吃醋”。在這樣的心理高壓下,女兒越來越抑鬱,甚至想要去跳江。

陪孩子or“賠”自己?不要讓密集養育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一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說

:凡是自我犧牲的父母往往對孩子非常自私,會試圖從情感上掌控孩子,過分的牽掛往往是佔有慾的偽裝。

其實,可以“看見”自己的媽媽,才能更好地“看見孩子”。

二、

給孩子有限的養育,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媽媽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往往不是工作和家庭之間的“決鬥”,而是養育孩子的觀念。

與其用“密集養育”的方法,讓自己不僅成為吃力不討好的媽媽,還在工作和家庭中陷入兩難,不如給孩子有限的養育,既能做好自己,又能成就孩子。

1、有限干涉孩子的時間,有限付出自己的時間

有的媽媽會覺得好孩子的時間規劃不該有空閒,所以,不停給孩子加課外作業,課外補習班,讓孩子沒有一點自己支配的時間。

如此干涉孩子太多時間,孩子的負面情緒便會溜出來,不自覺站在家長的對立面。換個角度想一想,若大人的時間都被工作和家事填滿,也會覺得相當鬱悶,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不過度干涉孩子的時間,給孩子留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媽媽也會有更多的時間給自己,哪怕是讓這個時間“虛度”,也是對自己精神的一種滋養。

要知道,

養育孩子,應該以親子關係為中心,讓媽媽和孩子都有良好的感受,這才是健康的養育方式。

2、有限干涉孩子的決定,有限給孩子參考建議

古話說,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有的媽媽便總是不放心孩子,覺得孩子還不夠“成熟”,便去幹涉孩子的每一個決定。這讓媽媽勞心勞力,然而孩子卻並不領情。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強,過多幹涉,一般會出現三個結果:

(1)孩子和父母對著幹:

你說這樣做是錯的,我偏要做了證明給你看。

(2)孩子先壓抑,攢到一定程度爆發:

你一直這麼專制霸道,我受夠了,再也不聽你的了。

(3)孩子放棄主見,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媽媽:

反正我想了也是白想,還是你做決定吧!

不管孩子是積極反抗還是消極對待,對於親子關係來說,都不是好的結果。讓自己成為一個“顧問型”媽媽,更有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發展:

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界限,讓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權利,媽媽只需把握關鍵部分即可。

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著對孩子撒手,而是讓孩子做成長過程中的主角。

陪孩子or“賠”自己?不要讓密集養育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3、有限使用媽媽的權利,有限放棄做自己的機會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是家長,對孩子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動不動便指定規則,甚至還會隨著自己的心情獎罰孩子所做事,這樣過度使用媽媽的權利,會讓自己的威信逐漸喪失,如同“羊來了”的故事,當真的出現問題時,孩子也不會信服媽媽,讓養育變得難上加難。

同樣,媽媽也不要為了孩子過多放棄自己的喜好,讓自己成為快樂的媽媽,媽媽的快樂溢位來,才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養育有無數選擇,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好媽媽也沒有固定模樣,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好媽媽。如果你還在為選工作還是選家庭猶豫,如果你還在為親子關係發愁,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養育孩子,那就快點選下圖,聽一聽最新一期的《楊瀾知·道》,為自己解開心底之惑吧!

Tags:孩子媽媽養育自己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