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由 磁力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1-06-09

簡介當然,洪秀全的字或者文采欠佳,甚至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有許多歷史侷限,都不能抹去他反封建、反帝國列強事業上的貢獻,“倡革命,改元易服,建號定都,立國逾十餘年,用兵至十餘省”

臺閣體是什麼意思

每當高考臨近,老師都會再三給學生強調:寫作文一定要卷面整齊,字型漂亮,就算做不到漂亮,至少別寫得跟鬼畫符一樣,令倉頡為之吐血。

很多人把高考比作現代“科舉”,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光考試內容這條,古代科舉就沒現代高考這麼豐富,整體上還是偏文,沒什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點。但有一點二者卻共通:一手好字,可以給考試加分。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古代科舉考試,考生的字寫得怎麼樣,相較現代,影響更大,甚至會影響其錄取資格。一手好文章,沒有好字匹配,依然是廢紙一張而已。

以科舉考試的鼎盛期——明清為例,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父子倆,武功出色,略輸文采,但他們在文化方面都做了不少關鍵工作,也都重視知識分子。

1370年,登基3年的朱元璋下令重開科舉,“非科舉者勿得與官”,此舉意在選拔有真正才能的人為朝廷效力,改變元朝科舉遭到冷落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出現的狀況,此後清朝基本沿用明朝的科舉各項規定。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比如對考生的字型要求。明朝的進士考試,都要用楷書寫卷,字型不佳,一律不錄,而上品字,或者說皇帝最喜歡推崇的字,稱“館閣體(臺閣體)”。

這是一種接近印刷體的楷體,不講究個性只講究寫得端正、整齊、橫平豎直,每個字都光潔漆黑,甚至連大小也保持一致,就跟“八股文”一樣,要求非常嚴格,不許考生隨便發揮。

被朱棣誇成“我朝(王)羲之”的侍講學士沈度,就是“館閣體”創立人之一,著名永樂大鐘,上面足有23萬字,都出自沈度手筆。名臣楊士奇在《東山集》中這樣稱讚沈度的字:

“婉麗飄逸,雍容矩度,八分尤為高古,渾然漢意。”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同樣,清朝科舉考試也看重考生的字型。1904年,河北人劉春霖被點為了狀元,由慈禧太后親自圈中,劉春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兄,因為清政府1905年便宣佈廢除科舉。

劉春霖寫的字也屬標準館閣體楷書,圓、勻、平、正,比未出閣的姑娘還端莊,常常被拿來與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並列,時人稱“大楷學顏,小楷學劉”。事實上,他的字的確很養眼: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與劉春霖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洪秀全。洪秀全在發起太平天國運動之前,也曾經想過靠科舉掙功名,卻連個秀才都沒能考中,光秀才這一關,他就嘗試了4次,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這裡先介紹一下,在清朝時,秀才的考試,不是一場就決定的,秀才由童試產生,童試又分為縣試、府試、院試3關,唯有闖過了最終的院試,才能具備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身份,算有了功名在身。

而1814年生於廣東的洪秀全,13歲便參加縣試,順利通關,但此後院試卻連續落敗4次。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1843年,已經29歲的他抱著不甘的心情又去廣州,參加人生最後一場院試,錄取名單仍然沒他。為了個秀才身份,洪秀全奮鬥了16年,可想而知,這對他的心理產生了多大負面影響,畢竟他原本是鄉親們眼中的讀書奇才。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洪秀全為何會走上信教傳教反清之路,於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其實他的心理,跟唐代的黃巢有點像。那麼洪秀全的字寫得如何呢?看完終於明白,洪秀全沒考中秀才,並非單純運氣不好。

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終於明白,為何他考秀才連續4次都失敗

這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洪秀全“書法”真跡,或許也不能稱之為書法,因為其字型不論算到楷書範疇還是行書範疇,都難登大雅之堂,就算洪秀全闖過了童試,也很大可能無緣會試錄取名單,無緣古代讀書人最高夢想進士。

當然,洪秀全的字或者文采欠佳,甚至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有許多歷史侷限,都不能抹去他反封建、反帝國列強事業上的貢獻,“倡革命,改元易服,建號定都,立國逾十餘年,用兵至十餘省”。

都說字如其人,其實字寫得不好人未必就無能,豈不見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都起於布衣,文化水平不高,仍然能開創強盛王朝,名留史冊。

很多時候不必執著於某方面缺憾,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揚長而避短,順應環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也是別樣的成功;當然,若能積極彌補不足,也不失為一種堅定人生態度。

Tags:洪秀全科舉秀才劉春霖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