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提筆安天下, 跨馬定乾坤什麼意思?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

由 悠閒餃子o 發表于 藝術2021-06-01

簡介從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是個深謀遠慮之人,他的行軍用兵之策都用得恰到好處

提筆安天下,跨馬定乾坤什麼意思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句話是諸葛亮對於姜維的評價,主要意思是說姜維是個在內能打理政務,在外能帶兵打仗的英雄人物。

對於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裡要講的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5歲才說話,語出驚人

王陽明出生前,他的祖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天神下凡,天神懷中抱著一名嬰兒,天神將嬰兒交給祖母。王陽明跟當時一般的小孩不同,他直到5歲才開口說話,可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卻驚豔眾人。若是現代,有孩子五歲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早就帶去尋醫問藥了。

王陽明會說話後,他常誦讀未學過的文章。祖父詢問,才知是自己平時讀書時被孫子記在心裡了。王陽明十一歲時,祖父王倫帶著王陽明一同北上,在金山寺發生了一件讓人難忘的事。

金山寺是一處名勝,古人登高臨水常會吟詩作對。王倫見美好風景,卻想不出好的詩句。王陽明當即代替祖父作出一首七絕:“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詩句境界開闊,讓人難以相信是一位十一歲孩子所作。王陽明驚呆眾人,現場的賓客隨即讓他再賦詩一首,王陽明不解思索地脫口而出:“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天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上學後便開始思考人生

王陽明到達京師後便開始上學。小王同學可不是個乖孩子,他喜歡舞刀弄槍,父親常因他的性格而感到不安。

王陽明讀書時好靜坐,他靜坐時在思考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從私塾裡發生的一件事,我們可以知道小王同學思考的問題不簡單。

他問老師:“何為第一等事?”老師的回答是:“惟讀書登第爾。”對於老師的回答,小王同學不太滿意,他說:“登第並非第一等事,讀書學聖賢方為第一等事。”

我們從老師的回答中可以知道,當時社會許多人的人生目標是入仕為官。可是王陽明並不覺得入仕為官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要事。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當別的小孩還在想著玩耍時,年幼的王陽明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了。

父親得知這件事後,不禁失笑,他對兒子說:“你是想做聖賢嗎?”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獨自外出遊歷

王陽明十五歲時,父親發現他失蹤了。原來他獨自去居庸關了,其實,他一直渴望能馳騁沙場。王陽明到達了蒙古族的部落,跟那裡的人成為好朋友,還跟他們比賽射箭和騎馬。在那裡生活了一個月時間,王陽明才收拾行李回家。回到家後,王陽明跟父親講述了這段時間的經歷,他的所見所聞。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酷愛讀書,沉迷兵書

弘治二年(1489年),父親返鄉,王陽明則準備科舉考試。王陽明白天跟大家一起讀書,晚上則沉浸在諸子百家和歷史類的書籍中。

據《孝宗實錄》記載,弘治十年(1497)邊境被掠,明孝宗與朝廷官員調動各方資源緊急備戰,明朝當時最缺的就是善於作戰的將才。在這樣的形勢下,王陽明知道讀兵書,研究兵法迫在眉睫。他拿起了各種兵書,認真研學。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情形:宴會期間,王陽明拿起果核排兵佈陣,模擬打仗現場。

明朝對於武舉並不重視,武舉提拔出來的人缺乏戰略和統御的技能。王陽明知道研學兵書是重中之重。正是這段時間對行軍打仗戰略的研究,為王陽明後來平叛打下了基礎。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劉瑾亂政,王陽明因一封奏疏招來牢獄之災

弘治十二年(1499年),28歲的王陽明中進士,第二年,他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擔任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陽明奉命審理江淮一帶的刑事案件,王陽明辦事能力極強,為許多冤假錯案平反。

劉瑾原來是一名普通的宦官,深得朱厚照的喜愛。朱厚照登基後,劉瑾擔任司禮監。明代沒有宰相這個職位,但是,當內閣或司禮監中出現強勢的人物,那麼這個人就如同實際上的宰相。

劉瑾初任司禮監,當務之急就是立威。當時,戴銑等人上疏言事,劉瑾立馬派錦衣衛將戴銑押至北京問罪。就在此時,王陽明卻呈上了一份為戴銑等人辯解的奏疏。正是這封奏疏招來了滅頂之災,他與幾位一同求情的同事被投入詔獄。

突然而至的牢獄之災,讓王陽明陷入了消沉。不久後,王陽明被廷杖。被廷杖後的王陽明被派去貴州龍場驛任職。王陽明帶著傷痛離京。別以為劉瑾會輕易放過王陽明,其實,他暗中派人追殺王陽明。

王陽明逃到一處河邊,他靈機一動,將自己的衣物扔到河裡,然後潛伏在小船下面。當錦衣衛追到河邊,見王陽明的衣物浮於水面,以為他已溺水而亡,便回去覆命。

在去貴州的途中,王陽明順路去看老爸,他還跟老爸說不想去貴州上任。老爸認為不管怎樣貴州還是要去的,王陽明聽從老爸的意見去龍場驛上任。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龍場驛上任

正德三年(1508年),王陽明到達龍場驛。雖然已做好心理準備,可是當他看到龍場驛現場時,王陽明驚呆了。那裡人跡罕至,到這樣的地方任職如同流放。王陽明與隨從開始了安居工程—修建房屋。

在龍場驛居住的都是少數民族,他們住的不是房子,而是山洞。王陽明在那裡既要忍受巨大的精神折磨,還要應付水土不服而招致的病痛。王陽明環顧四周,他想自己從前還過著舒適的生活,現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人往往在經歷了大災大難以後才會覺醒。

王陽明獨自呆在山洞中面壁打坐。這次獨處,讓他幡然醒悟,看人看事的眼光也發生了變化。

他改變以往的狀態,還開始了關於心學的講學。剛開始並沒有人來聽他的課,後來聽課的人越來越多,王陽明也因此聲名大噪。他很快贏得了當地土著的好感,一些遊學的人也遠道而來拜訪他。

三年的龍場

生活,讓王陽明脫胎換骨。

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王陽明升任吉安府廬陵縣知縣。這讓他十分意外,原以為自己將來會死於龍場,沒想到會升遷。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寧王朱宸濠叛變

在一次與寧王的談話中,王陽明深知寧王必將謀反。王陽明便安排冀元亨到寧王府暗中觀察寧王的舉動。

根據《明儒學案》的記載,寧王向王陽明請教學問,王陽明派弟子冀元亨到寧王府講學。冀元亨到達寧王府後,寧王大談王霸之略,冀元亨只好裝作糊塗,只談學術。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寧王謀反。這天,江西各級長官來到寧王府。寧王知道,機會來了。

剛抵達豐城的王陽明,得知寧王叛變的訊息,立即調轉方向,駛向吉安。抵達臨江府後,便與臨江知府商議應對之策。

據《年譜》記載,王陽明認為當務之急便是拖慢寧王的程序。於是他便派人散佈虛假情報,讓寧王相信朝廷對此早有防備。王陽明還偽造了一些書信,涉及招降和投誠之事。

這些策略,成功地拖慢了寧王的進度,寧王在這些情報上花費了不少時間。當他得知情報的真假後,為時已晚。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初三,寧王帶著六萬兵馬欲下南京。

根據《明史》記載,王陽明當時已帶領八萬兵馬出兵南昌,並很快攻克南昌。而此時的寧王卻未能攻下安慶,得知南昌被攻,寧王決定返回南昌。

其實,王陽明早有應對之策。寧王的前鋒不久便潰敗,寧王想盡辦法徵調其他地方的守軍。王陽明兵分兩路,趁機收復九江和南康。寧王最後在鄱陽湖發動總攻,當時的明軍有些招架不住。寧王退守後,部隊士氣低落,此時明軍殺到,寧王被捕。

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從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是個深謀遠慮之人,他的行軍用兵之策都用得恰到好處。王陽明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之人,他創立的心學對人類的發展意義重大。

對於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個問題,各位親們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Tags:王陽明寧王龍場劉瑾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