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由 檔案地理 發表于 藝術2021-05-21

簡介萬曆五年編撰的正定縣誌“古蹟”條記載:大唐清河郡王碑,在縣治東北察院內,唐代宗永泰二年為成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清河郡王李寶臣紀功載政碑,高三丈許,剝落不全,俗傳有風則搖

金石萃編有價值嗎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城解放街西側的“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俗稱“風動碑”,是一座唐代巨碑石刻。內容系頌揚當時成都軍節度使李寶臣“功德”之辭及立碑人姓名、官職等。書法遁勁瀟灑,為歷代書法家所稱道。1956年公佈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該碑立於唐永泰元年(765年),此碑為青石質,坐北面南,龜趺座,雙龍抱額,造型雄偉,刻工精細。碑首作半圓形,六龍相交。碑身高4。81米,磨四角,磨角部位陰線刻纏枝牡丹,背面亦然。

龜趺座半埋地下,篆額“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字樣。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關於大唐清河郡王李寶臣,《舊唐書》、《舊唐書》均有傳。

萬曆五年編撰的正定縣誌“古蹟”條記載:大唐清河郡王碑,在縣治東北察院內,唐代宗永泰二年為成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清河郡王李寶臣紀功載政碑,高三丈許,剝落不全,俗傳有風則搖。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碑文陰刻大字楷書29行,滿行55字,共1398字,現存1007字。據《金石萃編》、《常山貞石志》、《八瓊室金石補正》等可查補340字,尚缺51字。

該碑的碑文儲存了有關河北地區唐代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該碑由支度判官、朝散大夫、行監監察御史王佑撰文,朝散大夫、行太子司儀郎王士則書並篆額。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碑文載:“公德載於人,人以蕃殖,翼贊三主,鋪敦四凶”;“惟公牧恆,天眷爾下。爾有君臣公正,爾有父子公保,爾有災厲公奠,爾有稼穡公成。微公疇依,恆大圯也……”

王士則書法猶勁瀟灑,筆力沉靜,有李邕、張從申之筆,為歷代學家所稱道。《金石萃編》、《河朔訪古記》、《常山貞石志》等書均有載錄。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有人認為,唐碑自然就是一種標誌,年份在石頭上刻著,距今大約1200多年。這就夠了。

專家認為,“風動碑”的價值有三:歷史價值:對研究唐代中晚期藩鎮割據具有重要價值;藝術價值:受到歷代書法家的推崇,它代表了唐中晚期書法藝術的一種流派;科學價值:它的造型、雕刻、紋飾等藝術手法是唐中晚期碑刻的代表作。

正定縣這通唐代巨碑為何叫“風動碑”?碑文受歷代書法家推崇

Tags:清河郡王李寶臣該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