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提升馬克思主義文論闡釋能力

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表于 藝術2023-01-26

簡介在西北大學日前舉行的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39屆年會暨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會長黨聖元表示,深化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研究,要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認識和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藝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新的歷史方位。與此同時,文藝理論與批評也伴隨著歷史變革而不斷進行新的理論開拓,呈現乘勢而進的新氣象。

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論

推進新時代文藝理論創新發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文藝理論界的指導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會長張江表示,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深入人心,文藝理論和批評才能接地氣、有活力。鞏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文藝理論“三大體系”建設中的指導地位,要講清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結合什麼、怎樣結合的問題;要提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當代中國文藝理論、文藝現象、文藝現場的介入能力,彰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指導力量;要審思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歷史進步以及如何取得更大進步的問題,多提出路線性、方向性、原點性的問題;要以文學闡釋學為嘗試方向,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闡釋學的結合,提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闡釋能力。

提升馬克思主義文論闡釋能力

推進和深化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研究,是推進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創新發展的題中之義。在西北大學日前舉行的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39屆年會暨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會長黨聖元表示,深化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研究,要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認識和解釋文學現象,在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為何”和“何為”的體用二維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藝思想;要建立起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的新的闡釋學原則,推進其研究和學科進行經典闡釋學方向的重構與創新,突出通經致用、明體達用;要以豐富多樣的學術研究實踐回答時代之問,使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之中。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胡亞敏提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任務在於重新發現馬克思,拓展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空間。

在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本土的傳統觀念曾經介入其中併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中心教授泓峻認為,傳統觀念介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論建構具有三種具體方式:一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在中國傳播與接受的潛在背景發揮作用;二是中國學者對外來的馬克思主義文論進行接受、理解與闡釋時,消化吸收了傳統觀念的合理因素;三是透過與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思想和觀點發生共鳴共振,形成核心命題,促使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特色更加鮮明。這三種方式之間不是相互排斥的,傳統觀念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之間的共鳴共振,以及傳統觀念影響下對理論的選擇性接受,既可能是有意識的理論追求,也可能是在無意識之中潛在地發生作用的。

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華傳統文論相結合,要在理論深處把握兩種文論的內在同構性。江西師範大學資深教授賴大仁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華傳統文論相結合,關鍵是找到兩種文論相結合的理論基點,而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華傳統文論具有走向異質同構、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兩種文論在觀照文藝現象的宏闊歷史視野上具有異質同構性,在認識文藝特質的內在精神上具有異質同構性,在理解文藝價值功能的觀念上具有異質同構性,在看待文藝理論人學價值的理念上具有異質同構性。

文藝話語要實現新突破

在百年文學批評演變中,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探討了文學批評的形式維度與歷史維度及其內在統一性,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在形式與內容、結構與歷史的轉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相關進展。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汪正龍認為,文學批評在借鑑形式主義、結構主義批評研究成果的同時,要思考如何將符號引向外界,打通語言與實體、系統與行為、結構與事件之間的邊界,探討融合形式與歷史的可能性。

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依然是當今時代最具革命性意義的文化政治理論,馬克思的歷史辯證法依然是我們建構當代藝術理論的哲學基礎和方法視域,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的辯證批判依然具有解釋當今時代的有效性,其核心命題“藝術與社會”依然是當今時代文化藝術生產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總體性問題”。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教授宋偉認為,如何理解“藝術與社會”對於回顧和闡釋中國馬克思主義藝術學的百年曆史具有關鍵決定意義,有助於從“歷史總體性”視域來把握和理解馬克思主義藝術學的理論實質和知識譜系,以啟用或煥發馬克思主義闡釋當代社會文化問題的理論活力,有助於中國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的當代化發展。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主任譚好哲認為,用“自主創新”概括新時代中國文論的發展,既有現實依據,也有前瞻性期待。十年來中國文藝理論和批評的歷史變革與新氣象不是僅僅顯示於個別性理論問題上或區域性性理論領域中,而是整體地、全面地走向了體系化的自主創新。

推進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創新發展,文藝話語是重要支撐。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民表示,文藝話語要實現新突破,可以從兩個層面來進行:一是根據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文藝現實,對現有文藝話語從理念到方法加以系統性反思和提升。二是著力加強文藝基礎理論研究,文藝話語能否實現實質性的突破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藝基礎理論研究的水平。張清民認為,要深化對文藝性質、特徵、價值、功能、研究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的討論,立足新時代的文藝實踐活動,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提煉出富有美學洞察力和邏輯概括力的理論概念、術語、範疇、命題,更好地發揮文藝批評和研究的引領作用。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是新時代中國化自主文藝理論建立的五項基本原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認為,保持這五項基本原則對新時代理論現場的指導力、建構力和闡釋力,就要面對新時代的新場域、新現場,對這五項基本原則進行姿態調整。關於“百花齊放”,要適應從人類到後人類、從文字到超文字、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等時代重大變化,尊重多元差異,尊重多元發展,允許不同觀念、範疇、話語、體系、方法、流派等各種文藝理論充分發展;關於“百家爭鳴”,要強調討論的開放性、學術性、公共性、平等性、建設性和寬容性;關於“古為今用”,要增強對歷史規律的理解力、對時代主旨的把握力、對新興現象的感知力、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力、對理論資源的實踐力;關於“洋為中用”,要以全球為經緯,在中外雙向互鑑的過程中超越“西方中心論”,向世界講好中國文藝理論;關於“推陳出新”,要立足新時代文藝現場和文藝情景,在互文關係中催化啟用經典文藝理論中的問題和方法,推動經典文藝理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Tags:文藝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文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