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由 拾畫書房 發表于 藝術2021-12-12

簡介北宋許道寧《關山密雪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二、《漁父圖》:“漁隱”中的生命自適許道寧的“山水”與李成、范寬的“山水”不同,於我看來,這是不同的江湖

漁父圖是誰的作品

談到北宋山水畫,我們會覺得那是一箇中國山水畫最為輝煌的時代。因為在這個時代,出現了李成、郭熙、范寬、米芾。李成開創了“林木清曠,氣韻蕭深”的繪畫意境;郭熙以《早春圖》笑傲群雄;范寬更是以《溪山行旅圖》名聞千古;而米芾則創造了米點皴法。“李郭範米”幾乎成為了整個北宋的山水典範,更是影響了後世多少個世紀。

我們今天要聊的許道寧,在我看來,是可以與“李郭範米”相提並論的天才畫家。黃庭堅、米芾、郭若虛等對許道寧給予了極高評價。郭若虛甚至評其可“別成一家之體”。

只是很遺憾的是,“賣藥”出身的許道寧,卻經常在藝術史中被一筆帶過,極少有藝術史研究者能夠像寫李成、范寬等人一樣濃墨重彩地去寫許道寧。雖然史料中關於許道寧的描述極少,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偉大;特別是其留下的幾幅作品,足以讓他與“北宋四大家”並列,故而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提出了“李郭範米許”北宋五大家的說法。現今被藝術史界基本認定為許道寧真跡的作品有《秋山蕭寺圖》、《漁父圖》、《關山密雪圖》、《秋江閒釣圖》、《晴巒漁浦圖》等,其中《漁父圖》可謂許氏最負盛名的山水作品。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現藏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一、樂在江湖的許道寧

當我們讀中國美術史或者中國繪畫史的時候,時間來到北宋,我們總是會看到李成、郭熙、范寬、米芾等被詳加敘述,而許道寧,似乎總是被簡短地帶過。許道寧大約活躍於北宋中期。這一時期的中國山水畫已然發展出了自己的格調,李成、范寬、郭熙等大師輩出,並且在各自的創作中建立起了中國山水畫的標杆。許道寧和這些大師基本上是處於同一時期的藝術家。但是,一般認為,許道寧在山水畫上是學習了李成的。

從目前僅存的幾幅作品來看,特別是後期的一些作品的確有李成的影子,事實上,五代至北宋這一時期的山水作品始終呈現出一種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也可以說是中國山水畫在這一時期的基本正規化。中國畫的發展素來講究傳承有序,乃至今天,當我們試圖對一位當代書畫家“追根溯源”時,總會驚奇地發現,中國筆墨始終在既定的文化系統內各自璀璨,無論山水、花鳥,亦或人物,它們的燦爛盛開,終究是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從未遠離。每朵花都是獨立的,卻又有著內在的聯絡。

山水畫於許道寧,是北宋李成、范寬之後最嬌豔的一朵玫瑰花。

許道寧最初是以賣藥為生,也許許道寧出生於一箇中醫世家或者一個藥商之家。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士大夫階層。無論是中醫世家或者藥商之家,許道寧便有可能時常拿筆寫寫畫畫。這為日後許道寧用筆作畫提供了土壤。

為了讓自己的藥多賣出去。許道寧想到了一個辦法,這便是“買一送一”:買藥送畫。“買藥送畫”的許道寧出名了。其作品不僅獲得了老百姓的喜愛,也獲得了許多達官貴人的認可,這其中就包括當時朝廷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詩人的張士遜。張士遜在看過許道寧的作品之後,給予了極高的讚美——“李成謝世范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能夠將許道寧和當時已經享譽朝野上下的李成、范寬相提並論,可見張士遜對許道寧作品的喜愛與認可。

後來的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更加不吝溢美之詞,在其詩作《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寧山水圖》中,黃山谷寫道:

“往逢醉許在長安,蠻溪大硯磨松煙……醉拈枯筆墨

淋浪

,勢若山崩不停手。數尺江山萬里遙,滿堂風物冷蕭蕭。”

這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更加鮮活的許道寧,唐時有“李白詩酒鬥百篇”,今有“許生醉筆寫千卷”。許道寧的才華在黃山谷的筆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是詩人黃山谷與畫家許道寧跨越時間的一次照面。這次照面,不僅為我們留下了一段美妙的詩文,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了才情的許道寧。

許道寧並未因為畫得好而進入仕途,或許他本就不屑。早年在汴京城裡,他的職業就是一個賣藥的江湖人。畫畫,只不過是他閒暇之餘的娛樂愛好而已,他並未想過要走職業繪畫之路,更沒有想過要靠畫畫來謀生。然而,千百年後,人們記住的不是藥販子許道寧,而是畫家許道寧。這是命運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關山密雪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二、《漁父圖》:

漁隱

中的生命自適

許道寧的“山水”與李成、范寬的“山水”不同,於我看來,這是不同的江湖。在許道寧的筆下,江湖是遼闊悠遠的,而李成、范寬的江湖,是氣勢雄渾的。許道寧的更加符合陰柔之美,李成、范寬的是陽剛之美;許道寧的是沖淡之美,李成、范寬的是雄渾之美。前者是“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後者是“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許道寧一生畫過許多以“漁父”為題的作品,這大概和他的江湖情結有關。“林隱”和“漁隱”是中國文人隱士文化的兩大主題,它們既關聯,又有區別。“林隱”旨在在遠離塵世中尋找一個隱遁之所,在隱遁中尋找心性的自適;而“漁隱”則是在江湖風浪中尋覓解脫,追求寧靜。“林隱”重在“逃”,在風波之外尋找寧靜自適;“漁隱”重在“迎”。在風波中尋找寧靜自適。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區域性1

這卷《漁父圖》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上世紀30年代,雅堅斯藝術館(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前身)的顧問尋找到了哈佛大學的中國藝術史專家華爾納,希望其能為藝術館蒐購藝術品,華爾納便找到了自己的學生席克門(後來任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席克門於1930-1935年在北京進修深造,這期間,他同時負責為藝術館蒐購中國藝術品。許道寧的《漁父圖》便是在這期間從一位中國人手中搜購來的。據席克門後來所說,當時《漁父圖》的原主人開價900銀圓,但是席克門只肯出500銀圓。主人不同意。當天晚上,有一小孩“叩門甚急”,只雲“就五百元”,於是就這麼成交了。五百元在當時僅為普通大學老師兩個月的工資,或者一名教授一個月的工資。納爾遜藝術館就這樣以“一兩個月工資”的代價得到了這幅許道寧的傳世名作。李霖燦先生在評價此事時說:“想系賭徒無奈之所為,不然,不可能如此便宜……”

《漁父圖》是一卷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作品。描繪的是深秋時節漁人江中捕魚,行旅蹣跚前行的情境。該卷以“三遠法”構圖,將高遠、深遠、平遠的視點完美地統一在了一起。起首處,畫枯樹寒林小片,樹的畫法頗似李成的技法。在墨色的運用上,多以溼筆。這讓樹在這深秋的江邊多了幾分通透感。寒林中,有一酒肆,見酒旗歪立在枯木林蔭之下。往來的行旅之人,可在此歇腳飲几上碗。嗜酒的許道寧被黃山谷成為“醉許”,在這卷作品中,酒肆的出現絲毫不奇怪。行走江湖,哪能沒有美酒?此處枯木深淺虛實相映,虛的枯木畫法頗為有趣,許氏似乎並不想費心思地去畫得很寫實,而是如同醉酒狀態中的性情勾勒,可以看出,其運筆極快。最右邊的虛枯木真正是隨意得很。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區域性2

最右上方的遠山,完全是溼筆繪製而成,似有似無若真若虛的遠山,已見陡峭險峻之勢。最遠處的遠山,幾乎融入在絹布之中了,彷彿有云霧繚繞其間,讓畫面顯得格外溫潤。一條小溪流從遠處蜿蜒流淌而來,最終匯入江流之中。這部分的留白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山水,這是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山水。遠方遼闊的山谷空間,惹人遐想。不知道哪裡是否住著神仙老道?

畫卷來到中景處,最下方山丘上畫是稀稀落落的枯木,右邊林木上有屋宇三層,看起來像是道觀之類的建築。想來也沒有人會將居住之所建在峭壁上。與之相對的山的另一側,同樣有屋宇幾間,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座亭子,站在這亭子上看著遼闊的江景,想必是格外愉悅的一件事情。在中景下方最左邊的林木下,畫家畫有行人幾位在樹下小路上行走。也許是漁民趕著去捕魚,也許是行旅之人打此經過,又或許是剛從道觀裡出來歸家之人。道路蜿蜒延伸至江面小橋處,橋下波水粼粼,畫家對水紋的表現極為傳神,彷彿畫面在流動著。中景的群峰成了整幅畫卷的焦點,許道寧對山的表現有著自己的獨特語言,短促有力的用筆,表現出了山的俊朗險絕。山的外輪廓線條格外的硬朗,有些地方很直,如同被刀劈開一般。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獨屬於許道寧的自信。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區域性3

這卷作品有一點特別有意思,在山峰上有許多的樹,有些就是光禿禿的一根樹幹,遠遠的看上去,如同城頭上士兵拿著長槍站成一排。江湖亦如沙場,沙場中的敵人尚且看得見,而江湖中的敵人卻常常看不見。似乎,在許道寧看來,江湖並非是寧靜的,在江湖中亦處處險象環生。“漁隱”之人,便是在這險象環生的風波中覓得寧靜。

再看畫卷中的江面,有四艘船在江面中行進,另有一艘船在岸邊停靠著,我們先看最右邊的漁船。這艘船上有兩人,一人划槳,而另一人則很有趣,他端著一碗酒在對江自飲。這倒是真正的自在快活。而靠近這艘船的另一艘船上,一人划槳,另一人坐在船尾休息。看得出,這兩艘都是渡船,而不是漁船。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區域性4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區域性5

從右自左第三艘船,無疑是一艘漁船。一人划槳,一人披蓑衣垂釣。有意思的是垂釣者所用釣具,明顯就是現代釣魚所使用的造型。由此可見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再往左,船頭坐一人,很有趣的是其手中正飛往湖面的兩條魚,興許是這名漁人正在清點今天的收穫,正當情不自禁拿起兩條最大的魚時,魚卻彈越而起了。另一頭划槳之人,聽到了另一頭的動靜,停下了手中的漿,轉身回頭看著另一邊的情形。再看最左邊靠岸的船,這裡有五人一驢。明顯是行旅之人要乘船渡江,五個人的視線落在驢身上。因為驢不肯上船,後面一人舉著鞭子試圖將驢驅趕到船上,而前面的人則使勁拉著繩子要將驢拉上去。驢很害怕,四個蹄子的姿態將驢的“不肯”表現得格外傳神。這一幕雖然是定格的畫面,但是我們卻能感受到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緊張激烈之態。在這艘船的上方,有一座橋,橋上有兩人,前面的人肩上扛著什麼東西,後面的人騎著驢。雖然看不到具體的神態,但是透過整體的姿態也可以看出人的閒逸。

許道寧的《漁父圖》是中國繪畫中“漁隱”文化的的一次全新體現。作品並非著意刻畫一種“隱”之寧靜,相反,我們在這卷作品中看到的依舊是塵世間裡鮮活的生命延續。在這裡,藝術家並非在逃避,而是在尋覓,是在風波中的尋覓。他的山,是險絕的山;他的水,是流動的水;他的人,是塵世之人。這是許道寧的江湖。相比後世吳鎮的“漁隱”,許道寧的漁隱多了幾分閒適。這份閒適中有一種“沖淡”之美。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區域性6

在許道寧的山水江湖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或行走,或停歇,或垂釣,或渡船,或雀躍,或悲傷,或沉思,或焦慮……江湖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時候是激流湍急的,有的時候是山呼林嘯的,有的時候是刀光劍影的。無論怎樣,江湖就在這裡,不逃避,不隱遁,直面江湖,在江湖中尋覓生命自適。

三、美好的生命,需要自適

在《漁父圖》中,我們看到了許道寧的自信與自適。生命常常需要自適,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卻忽略了這點。我認識一位女設計師朋友,兩年前,她從市中心搬到了臨海的一個小漁村裡。她所居住的房子是一棟老式的漁民房子,這棟房子與四周的建築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她對這棟房子很滿意。我第一次走進這棟房子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張老舊的八仙桌,幾條腿不齊平的長凳,以及牆上掛著的竹籃子,還有幾把矮腳的靠背椅。對於習慣了在窗明几淨的環境中工作的人來說,這裡的一切都是讓人感覺到沉悶的。但是,朋友卻很開心。

她說:“現在的自己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感到幸福。”因為在這棟老房子裡,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物。在一個大多數人感到不適的地方,她學會了自適。生命中,常常伴隨著孤獨,但是孤獨並不代表著不快樂。孤獨有時候是一種很美的情緒,因為在孤獨中,我們很容易學會自適。自適的生命,難免孤獨。

我們不知道許道寧是否在繪製這幅作品的時候有一種孤獨,但是對於看的人而言,卻能在這卷《漁父圖》中看到自適,看到孤獨,看到一個喝醉酒的許道寧獨步在江邊。許道寧的江湖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的江湖還在。江湖一直都在,風波從未平息。每個生命,都是一個江湖。有的人在自己的江湖裡仗劍走天涯,有的人在自己的江湖裡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江湖還是那個江湖,人卻可以有不同的活法。

對於當下的我們而言,生命有的時候難免會沉重,生活中難免會有不如意,甚至於不如意十之八九。當別人在巴厘島的海濱酒店裡愜意地欣賞這落日夕陽的時候,你也可以在城市老房子的天台上品嚐落日下這座城市的別樣寧靜;當別人身著名貴高檔時裝穿梭在所謂的名媛會上的時候,你也可以身著休閒舒適的家居服和朋友泡在樓下街角轉角的書吧裡品嚐一杯清香的滇紅茶;當別人在紅酒西餐裡盡顯輕奢格調時,你也可以在啤酒蛋炒飯找到生命的沖淡之趣。

一條專訪雷佳音,雷佳音說:“我心中的大範兒就是褲衩、拖鞋,你不敢那是因為你沒自信。”說得極好。

當你足夠自信的時候,生活處處有自適。一個懂得自適的人,生命便是美的。

許道寧《漁父圖》:樂在江湖,生命因自適而美

北宋許道寧《漁父圖》全卷

Tags:許道漁父江湖自適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