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單苞與雙苞這兩種執筆法,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

由 劍飛齋主人 發表于 藝術2021-05-12

簡介“雙苞”又叫雙鉤,也就是五指雙苞,就是“五字執筆法“

單苞執筆如何寫出中鋒

執筆的方法一直是書法藝術討論的一個熱點,如“撥鐙法”、“龍眼法”、“鳳眼法”、“迴腕法”、“五字執筆法”等等,甚至清朝人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裡提出了十二種執筆之法。有些執筆法現在已經失傳了,但是“單苞”與“雙苞”這兩種執筆方法不僅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而且現在仍舊為人們所傳承與使用。

書法注重執筆,單苞和雙苞有什麼區別

一、宋以前是“單苞“執筆法,是古法執筆。

“單苞”就是單鉤,就是三指執管,和我們現在硬筆的持筆姿勢相似。

但是,“單苞”三指捻管,腕肘固定,運動範圍較少。運筆時,筆易偃,易出側鋒,多肉微骨。

書法注重執筆,單苞和雙苞有什麼區別

採用“單苞法”寫字,歷史上真正成功的好像只有宋朝蘇軾一人。

後人批評蘇東坡的書法“病”多在“偃筆”,大概是由“單鉤執筆法”造成的弊病。

比如,黃山谷曾評蘇轍的字說:“子由書瘦勁可喜。反覆觀之,當是捉筆甚急而腕著紙,故少雍容耳。”蘇轍的書法是以蘇軾為師,黃庭堅的實際是在評論蘇公。

馮班在《鈍吟書要》中說:“東坡有病筆,唐人無此。”

蘇東坡以後,對“單鉤”的非難之詞不絕於耳。

“單苞”在當代硬筆執使中找到了它的歸宿。“三指虎口執筆法”正適用於運動幅度較小的硬筆書法,無名指、小拇指的作用蛻化,藏匿在手掌之下。沒有了筆毛的偃臥騰挪,筆法的弊處也無從顯露。

二、宋以後流行在高腳桌椅上伏案書寫,以及制筆方法的改變,執筆法也形成了“雙苞”。

宋以前的筆多為宣筆,蘇東坡就喜歡用“諸葛筆“。這種筆一般先選用上好的兔毫作為筆柱,外面再用較軟的狼毫作披以支援筆柱,擅長書寫楷書與行書,若用來寫草書或作畫則有點力不從心了。於是就出現了“無心散卓筆”,與之前制筆的不同就是“無心”,即沒有筆柱。直接選用一種或兩種毫料,具有耐用、勁挺、貯墨多的效能,從而更適合文人畫筆墨的隨意發揮。

“雙苞”又叫雙鉤,也就是五指雙苞,就是“五字執筆法“。 “雙苞”易中鋒,線挺而筋健,神氣完備,韻味十足。

書法注重執筆,單苞和雙苞有什麼區別

當然,三指還是五指,單苞還是雙苞,其實是無可無不可的。不是說一定要用三指單苞或者一定要用五指雙苞。

三、我的觀點是:“執筆無定法”,無論三指五指,共同的要點都在於穩實靈便,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處理,不宜教條。

兩者其實各有優缺點。

三指比較靈便,五指容易穩實。

只要能做到穩實靈便就是好的執筆法,做不到就不好,其他都不重要。

比如伏案寫中楷、小楷、小行草等的五指雙苞執筆是更容易做到穩實,但如果懸肘做行草就難免有一點僵,不如三指單苞靈便。

曾有人向啟功先生請教關於寫字執筆的問題,啟功先生直白而言:“沒聽說拿筷子還有專門的方法!怎麼方便把飯菜送進嘴,就怎麼夾。寫字也是一樣,怎麼寫得順手、寫得好,就怎麼執筆吧。”

書法注重執筆,單苞和雙苞有什麼區別

東坡論用筆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執筆方式為了把字寫好,不可為方法而方法。

其要旨在於運筆時能夠輕鬆自然而無僵勁。

一句話,執筆要自然靈活便於書寫。

Tags:執筆雙苞單苞三指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