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由 小話詩詞 發表于 藝術2021-10-21

簡介三、張炎的詞形神兼備,意境高遠張炎的詞融入了真實感情,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不管是他作詞,還是繪畫,往往能做到形神兼備,融情於景,意境高遠,體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力

文學中的虛筆什麼意思

宋代的很多詞人多才多藝,他們既精通音律,譜寫出了一首首絕妙好詞,同時他們又是書法家、畫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傳世名作

。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蘇軾,他的詞作就不用再說了,他的書法也是自成一家,在繪畫方面的造詣也是很高的,比如他的傳世名畫《枯木怪石圖》。米芾在《畫史》中評論蘇軾此畫時說到:“

子瞻(蘇軾字子瞻)作枯木(《枯木怪石圖 》),枝幹虯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蘇軾《枯木怪石圖》

如黃庭堅,詩詞散文,都堪稱一流,他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自己“中宮斂結,長筆四展”的獨特風格,他的書法作品《松風閣詩帖》、《李白憶舊遊詩卷》、《諸上座帖》等都是傳世名帖。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黃庭堅《諸上座帖》

再如被人們稱為“宋末四大詞家”的周密、張炎、王沂孫和蔣捷,他們幾個人不僅詞寫得好,而且擅長書法、繪畫。而張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是“西湖詩社”的重要成員,他還是能夠

填腔填詞(自度曲)

的詞人,筆者前文《

宋代詞人多雅號,張炎也不例外,他為什麼得到“張春水”的雅號?

》已對張炎生平和詞作有所介紹,

這篇文章將重點探討一下他是否是一位畫家,以及他的詞作中是否融入了繪畫的技法。

張炎是畫家嗎?答案是肯定的

張炎在正史中沒有傳記,宋元人的筆記、詞話中對他的記錄也很少。但是張炎的詞集《山中白雲詞》流傳了下來,《山中白雲詞》中有張炎的詞作302首,在張炎的詞集中,能不能找到詞人作畫的資訊呢?

為了一探究竟,最好的辦法就是翻閱張炎的詞集,從中找到答案。

透過張炎詞作和介紹詞作的小序,我們可以得知:

他不光是一位丹青高手,而且深諳繪畫理論,還懂得鑑賞點評別人的繪畫作品。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張炎繪像

如在《浣溪沙·昨夜藍田採玉遊》這首詞作中,有這樣一條小序:“

寫墨水仙二紙張寄曾心傳,並題其上

。”曾心傳就是曾遇,字心傳,工書畫,是張炎的朋友。

詞人畫成《墨水仙》兩幅送給朋友,而且還在畫作上題上了這首《浣溪沙》詞。

在詞作《浪淘沙·回首欲婆娑》中,有小序“

餘畫墨水仙,並題其上

”。從詞中小序得知,詞人還是畫了一幅《墨水仙》,並將這首《浪淘沙》詞題在畫中。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水仙花

在《臨江仙·剪剪春冰出完壑》中,小序寫道:“甲寅秋寓吳,作墨水仙,為處梅吟邊清玩。時餘年六十有七,看花霧中,不過戲作筆墨,觀者出門一笑可也。”在小序中詞人不光寫明作畫時的緣由、作畫地點,作畫時間(甲寅年秋,1314年秋季),甚至還透露了詞人的年齡(67歲)。小序還說明這幅《墨水仙》是因何而作(詞人在朋友家做客,閒情雅緻之時而作)。

也可見詞人善於描摹花卉,對畫水仙是情有獨鍾。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水仙

在《華胥引·溫泉浴罷》一詞中,小序寫到:“

錢舜舉

幅紙畫牡丹、梨花。牡丹名洗妝紅,為賦一曲,並題二花。”

錢舜舉就是錢選,字舜舉,

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畫家,善畫人物、山水、花鳥,元初與趙孟頫等稱為

“吳興八俊”。

從這條小序可以看出,

張炎與當時的著名畫家錢選關係不錯,經常有書畫方面的交流。錢選畫下牡丹和梨花的畫作後,張炎曾作曲一首,並寫下此詞,稱讚錢選的畫作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梨花

在《清平樂·黑雲飛起》一詞中, 有小序“

題處梅家藏所南翁畫蘭

”。處梅是作者的朋友,

所南翁

是宋代著名畫家

鄭思肖

,鄭思肖號所南,創作的詩畫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

由此條小序可以得知,張炎在處梅家有幸看到了鄭思肖的一幅蘭花畫作,鑑賞之下寫下這首詞。在這首詞作中張炎不僅對鄭思肖的蘭花畫作做了點評“

魂返靈根無二紙

”,而且提出了

蘭花的繪畫技巧“香心淡染清華”、“似花還似非花”

。這也可以看成是張炎提出的蘭花繪畫技法。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蘭花

在《蝶戀花·濟楚衣裳眉目秀》一詞中,有小序“

題未色褚仲良寫真

”。這是張炎給朋友褚仲良畫完寫真肖像之後,來不及給畫作上色,就寫下了這首詞作,也可以看出張炎對這幅白描人物肖像是很滿意的。他給朋友畫完肖像,來不及給畫上色,就在肖像的旁邊題上一首詞,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清平樂》中,有小序“

題倦耕圖

”四個字。這是張炎完成了一幅《倦耕圖》的畫作後,題在畫作上的一首詞。詞句對田園耕作做了繪聲繪色的描寫,“一犁初卸,息影斜陽下”、“煙村草樹離離”,這幾句詞是對畫作內容的描寫:夕陽餘暉灑在村外的田地上,村莊裡炊煙裊裊升起,而耕作的人此時才結束了辛勞的工作,準備回家 。寥寥幾筆,寫意而又傳神,正可謂是

詞中有畫,畫中有詞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張炎繪像

還有如詞作《小重山·淡色分山曉氣浮》中,小序為“

題曉竹圖

”;《如夢令·不是瀟湘風雨》中,有小序“

題漁樂圖

”;《浪淘沙·香霧溼雲鬟》中,小序為“

做墨水仙寄張伯雨

”;《清平樂·平沙流水》詞中小序是“

題平沙落雁圖

”;此外還有如“

題賓月圖

”、“

題陳汝朝百鷺畫卷

”、“

題陸壺天水墨蘭石

”等小序。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從這些詞題和小序中可以看出,張炎確實是一位丹青能手,他的繪畫創作體裁多樣:有曉晨的竹子、捕魚的場面、平沙落雁的畫面,百鷺畫卷,還可以看出張炎繪畫涉及的領域有植物、人物、山水、還有勞作場面等。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張炎是一位畫家。

而從張炎詞作小序還能看出,他喜歡在畫作中題詞,正像明代畫家

沈灝

在《畫》中說得那樣:“元以前不用款,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後來

書繪並工

,附麗成觀。”

書畫同源

這一點在張炎的詞與畫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張炎《山中白雲詞》書影

張炎還把繪畫的一些技法和理論融入到他的詞作中,使得他的詞具有繪畫美,

流傳下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但他的書畫作品都以散迭,至今無跡可尋,沒有流傳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畫作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可以肯定地說

張炎是一位丹青高手

,他常常運用畫家的獨特眼光去觀察捕捉大自然的萬事萬物,再融合繪畫的技巧,譜寫成了一首首絕妙好詞。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一、張炎的詞佈局巧妙,構思精巧

中國古代繪畫

講究技法

,在佈局的的時候,要做到構思精巧,會用到

遠近結合、點面組合搭配、虛實相間

的多種方法。張炎在填詞的時候很好地運用了這些技法,做到了佈局巧妙,構思精巧。如這首詠物詞《解連環·孤雁》: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詩詞需要用文字來來體物寫景,並達到抒情的目的,繪畫則是藉助紙墨、顏料等工具。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以真實景物來作為描摹的物件,

詩詞也可以透過其中優美文字和所表達的意境,讓人得到美的享受。張炎的這首詞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大雁

開篇三句“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作者運用了

遠近結合

的技法。傍晚的楚江,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茫茫,一隻孤雁由遠處飛來,進入詞人的視野,畫面也定格在這隻離群的大雁身上。

“自顧影、卻下寒塘”,這兩句猶如緩緩拉近的電影鏡頭一樣,視角也

由遠及近

,寫這隻孤雁徘徊在江邊,顧影自憐。然後詞人又把鏡頭

切換到遠處

,“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江邊衰敗的枯草在寒風中搖曳,清冷乾淨的沙洲一望無垠,楚江靜靜地向遠處流去,流向目光所及的盡頭。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水邊蘆葦叢中的一隻大雁

開篇中,詞人還將繪畫中

點面結合

的技法融進詞中。

“點”就是這隻離群的大雁

,孤雁置於幽曠的空間,大的環境中只有這一隻孤雁,更加襯托出雁的孤獨淒涼。

畫面佈局的重點聚焦在這隻離群的孤雁身上,

這是詞人匠心獨運的地方。

所以從整體佈局來看,孤雁就成了整幅畫面的中心焦點。圍繞著孤雁,詞人又描繪了其它的景物:

楚江、沙洲、衰草、暮雨、畫簾

。詞人把眾多零亂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再融進詞中,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則是這樣的

三幅畫面

第一幅畫面是

徘徊於楚江邊的孤雁;

第二幅畫面是

雁的夥伴們在遠方蘆花叢中歇息;

第三幅畫面是

在融融的春日裡,與寄人籬下的雙燕相見的場景。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技法

中國山水畫在構圖的時候會用到

虛實結合的技法

,像山石、樹木、花鳥蟲魚之類的一般用實筆去勾勒,而江河、雲霞、天空、河流則用虛筆,也就是“

留白

”的技法,不以筆墨渲染。

這樣反而會使整個畫面、章法協調精美,留有想象的空間,反襯出美的藝術境界。

張炎在詞中將完美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技法。“楚江空晚”這一句用

白描的手法

展現了暮色中幽曠的江面。一個“空”字寫出了環境的悽清,這是典型的“留白”,為接下來的描繪做了伏筆,虛實結合的技法給整首詞的傷感氛圍做好了鋪墊。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南宋山水畫作,可以看到圖中的河流是透過“留白”技法表現出來的

“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作者對沙洲和衰草沒有做過多的描寫,只用了

“淨”和“枯”

二個非常精煉的字,就形象地襯托出雁的形單影隻,渲染出環境的淒涼。這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悽悽的沙洲和衰敗的草叢,江水漫無邊際地向天邊流去,似乎沒有盡頭。

作者輕描淡寫的寥寥幾筆就把整幅大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沒有絲毫刻意雕飾的痕跡,由此也能看出張炎擁有深厚的繪畫功底。作者描寫孤雁,不是簡單地對它的外貌形態進行刻畫,而是將重點放在神態的描繪上,如

“悵”、“驚”、“料”

這三個表示神態動作的詞語。

詞人用清淡的筆調,把離群孤雁的神態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出來。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下闋採用了

化實為虛的方式

,將詞人的繪畫功力展露無遺。“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在漫長的遷徙旅途中,孤雁的哀鳴聲迴盪在蕭蕭暮雨中,若是能在玉門關與往日離失的伴侶再度相逢,該是多麼驚喜的事情呀!

“想伴侶、猶宿蘆花”,詞人不是從正面寫孤雁是多麼想和夥伴相聚,而是暗想夥伴們現在應該在蘆花叢中歇息。“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快到春天的時候,就應該改變路程了,這幾句又是

化實寫為虛寫,把視角轉向更遙遠的地方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這樣一來整首詞

虛中有實,虛實相生

。作者繪畫的功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難怪元初文學家

孔齊

在《至正直記》中寫到:“張叔夏孤雁詞,有云‘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人皆稱之曰‘

張孤雁

’。“

張炎因為這首寫孤雁的詞又得到一個雅號“張孤雁”,確實是實至名歸的一件事。

全詞以淡雅空靈的筆調,運用繪畫藝術的幾種佈局方法,把一隻離群的孤雁形象刻畫得生動逼真,詞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效果,讀來有一種極度的舒適感。

二、張炎的詞中,景、情、畫交融

繪畫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描摹,中國畫講究傳神、注重寫意。就如張炎在評論畫作時說的“

似花還似非花

”,中國傳統繪畫中說的

神似

,就是這個道理。畫家首先對所要描繪的事物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拿捏好其外在的特點之後,再拋開外在物象的束縛,融入主觀的感受進行再創造。

詩詞也是一樣,不滿足於形似,追求神似。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紹興,山陰古道景色

張炎在詞學論著《詞源》中也說到:“

所詠瞭然在目,且不流滯於物,方能全章精粹。

”所以他的詞往往能做到景、情、畫的交融,意境高遠,他深厚的藝術功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如

《湘月》

這首詞: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裡。星散白鷗三四點,數筆橫塘秋意。岸觜衝波,籬根受葉,野徑通村市。疏風迎面,溼衣原是空翠。

堪嘆敲雪門荒,爭棋墅冷,苦竹鳴山鬼。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遊如此。落日沙黃,遠天雲淡,弄影蘆花外。幾時歸去,剪取一半煙水。

這首詞還有小序:“餘載書往來山陰道中,每以事奪,不能盡興。戊子冬晚,與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蕭颯。中仙有詞雅麗;平野作《晉雪圖》,亦清逸可觀。餘述此調,蓋白石《念奴嬌》鬲指聲也。”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紹興,山陰古道

山陰道,是浙江紹興附近的古代管道。詞作寫的是在戊子年(公元1288年)冬季的一個夜晚,詞人與好朋友

徐平野、王沂孫(號中仙)

在山陰道的小溪的小舟上,聊天敘舊的故事,中途他們還共同欣賞了徐平野的畫作《晉雪圖》。王沂孫填詞一首,而張炎為了助興,寫下了這首《湘月》詞。

詞人還指出他的這首詞就是

白石(

姜夔號白石)《念奴嬌》的鬲指聲,

也就是一首

雙調詞,是張炎的自度曲。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詞作上闋主要寫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畫,處處瀰漫著詞人對山陰道上所見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下闋轉入抒情,在對冬晚泛舟暢遊的深長感慨中,融景、情、畫於一體,意境高遠。

張炎在小序中交代,他曾多次往來山陰道中,往往因事情紛繁,失去暢遊機會,總覺得未能盡興。而這一次他和朋友正好相聚,也有閒情逸致,所以一道乘舟泛油山陰古道。這一次和詞人共同出遊的一個是王沂孫,一個是畫家徐平野。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世說新語·言語》

中記載了一則

東晉名士王子敬

的故事,說的是王子敬在冬日經過山陰道,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他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這次張炎與朋友泛舟山陰古道溪流之中,才真正領略到晉代王子敬所說的意境。張炎詞中所描繪的山陰道中的冬日景色,比王子敬的敘述要更加具體,更加生動。

上闋句句寫景。“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裡”三句,先點出他們一行泛舟溪上的事情。接下來寫從舟中向外望去,所看到的山水風景。詞人

從高遠處著筆

,只見稀稀落落的三四隻白鷗,在水面上徘徊。張炎丹青妙筆,只用疏疏幾筆便描繪出一幅《

山陰古道冬意圖》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岸觜衝波,籬根受葉,野徑通村市”三句,詞人用細膩的筆法,描繪出眼前

平遠的景色:溪流中激起的水波,籬笆下枯黃的落葉,通向集市的鄉間小路

“疏風迎面,溼衣原是空翠”二句,詞人筆鋒一轉,寫在舟中感受,夜晚寒涼,微風中的水汽沾溼了衣裳。

縱觀《湘月》上闋的意境,既是寫景,又是寫意畫,亦景亦畫,渾然一體。

張炎詞長於寫景狀物,在這首詞中得到了極致的體現。

詞人就像一位丹青高手,愜意地揮毫潑墨,一幅《山陰古道冬意圖》就完成了。

換句話說,就是一幅清雅逸緻的山水畫卷。

詞作由此自然而然地轉入下闋。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下闋即因《晉雪圖》而生思古之幽情。詞人在舟中欣賞朋友的畫作《晉雪圖》,小序中提到徐平野創作《晉雪圖》,從畫作題目可知,圖畫內容是東晉名士

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

的故事。

開頭三句“堪嘆敲雪門荒,爭棋墅冷,苦竹鳴山鬼”,用了兩個東晉名士的典故:

一個是

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的典故;另

一個是

淝水之戰前夕,謝安與侄子謝玄在建康別墅中下圍棋的典故。

山陰古道,曾是東晉名士經常聚會清遊的地方,但經過戰亂之後,現在一切都變了。所以詞人發出飽含強烈感情的長嘆“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遊如此”。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接下來五句,詞人以景寫情,表達思歸之意:落日的餘暉把沙灘染成金黃的顏色,淡淡的雲影在遠處的天空中飄蕩。透過蘆花的間隙,可以看見它們的影子在閃爍。

眼前的美景是如此讓詞人和朋友流連,所以詞人不禁又發出讚歎:

什麼時候能把這一江煙水,剪去一半歸去呢!

此句中,詞人巧妙的化用典故,將典故中所表達的情感與當前和朋友泛舟的情感聯絡起來,昇華了詞作的意境。這個典故說的是

東晉索靖

的故事,索靖觀賞顧愷之的畫作時,被顧愷之出神入化的作品深深吸引,他不由得發出讚歎“

恨不帶幷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紋練歸去

”。

此詞上闋句句寫景,亦句句寫畫;下闋則因《晉雪圖》而抒發強烈的家國情感,借晉說宋,寄託了詞人深深的感慨。整首詞寫景狀物渾然天成,融入了詞人強烈的感情,境界高遠。尤其最後二句,

張炎把景、情、畫三者融合在一起,全面地展示了詞人在創作方面的藝術造詣

,讀來使人回味不盡。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三、張炎的詞形神兼備,意境高遠

張炎的詞融入了真實感情,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不管是他作詞,還是繪畫,往往能做到

形神兼備,融情於景,意境高遠

,體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力。如

《綺羅香·紅葉》

萬里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正船艤、流水孤村,似花繞、斜陽歸路。甚荒溝、一片淒涼,載情不去載愁去。

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飄零如許。漫倚新裝,不入洛陽花譜。為迴風、起舞尊前,盡化作、斷霞千縷。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這首詠紅葉的詞就是張炎的代表作,整首詞用了擬人的手法,既是寫葉,也是寫人,寄託遙深。“萬里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林木都脫盡了葉子,只有楓葉還在飛霜中凌寒而立,樹葉的顏色在寒冬裡更加紅豔。

盛時難再,令人感慨,身為異鄉之客的張炎在船上目睹紅葉飛舞的場景,紅葉像花一樣隨風起舞,隨即又飄落在詞人所乘的船頭、江中。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由宋入元,張炎也經歷了身世的變化。他從一位在西湖畔吟風弄月的優遊公子淪落為失意文人,飄零江湖,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對故國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這首紅葉詞就是這一時期張炎的代表作品,整首詞用了擬人的手法,既是寫葉,也是寫人。寄託了詞人深深的感情。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在這裡“倦”字和“衰”字準確地刻畫出作者的飄零異鄉的愁苦和困頓。這是作者的自我展示,“飄零如許”既是紅葉的歸宿,其實也是詞人此刻心境、命運的寫照。“漫倚新裝,不入洛陽花譜”,紅葉雖然把自己打扮得美,卻不能入花譜。就如同作者一樣,才華橫溢卻絲毫不能與那個環境相融合。

整首詞準確地把握了物象又不被物所束縛,“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窗邊聽雨的虛寫之景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給整幅畫面增添了朦朧美,也寫出了作者飄零江湖的悲涼、悽苦心境。

上闋從紅葉寫到人,下闋又從人寫到紅葉。寫紅葉形神兼備,如工筆細描;以紅葉擬人,意境高遠。

整首詞圍繞紅葉,寫景狀物渾然天。全詞又扣緊題目,物與人關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身世之悲,意境非常高遠。正如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

評論張炎的這首詞時說的那樣:“

情詞兼之,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也。

”這可以說得上是對張炎真知灼見的評價。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總結

張炎以其深厚的詞學功底和繪畫功底蜚聲詞壇,以詞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面,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因為他本身也是一位優秀的畫家,他以畫家特有的細膩,藝術家的靈感,將繪畫技法融進詞作中,所以他的詞作中就具有了繪畫美。

品讀張炎的詞,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

那既是一首首優美的詞作,也是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本文參考資料:

張炎·《山中白雲詞箋》 浙江古籍出版社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杜維沫校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軍、江楠·《宋畫鑑賞》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說新語》 中華書局

Tags:張炎詞人詞作繪畫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