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我明明是高血壓,怎麼醫生說我頭暈是低血壓引起,降壓藥還能不能吃了?

由 健身減肥助手 發表于 藝術2021-10-10

簡介為了維持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血壓穩定性,建議:➤ 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應用,每1~2周開始增加劑量,同時嚴密監測直立血壓

從小低血壓通常怎麼引起

前天我收了一個這樣的患者,80歲的王大娘是一名高血壓患者,也很聽醫生的話,堅持服用降壓藥物,血壓控制也比較理想。

但最近,她出現了早上一起床就眼前發黑或者站久了頭暈的情況,而且發生得越來越頻繁,有天早上還突然眼前一黑絆了一跤,趕緊又到我這住院治療。

我明明是高血壓,怎麼醫生說我頭暈是低血壓引起,降壓藥還能不能吃了?

王大娘問我,周醫生我頭暈是不是高血壓加重了?經給王大娘做了動態血壓監測等一系列檢查後,明確了患者頭暈原因並非高血壓而是低血壓所致。

“啥?低血壓?!我明明血壓那麼高,咋會得低血壓呢?那我的降壓藥還吃不吃了”

其實,這種低血壓情況的發生,在高血壓病人身上並不罕見,尤其在老年人群體中更常見。那麼當患者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停降壓藥嗎?今天跟大家講一講。

第一種情況:體位性低血壓

2009年第一次提出體位性低血壓定義是指:從臥位變為直立位(或頭部傾斜60度以上)的3min內,收縮壓較平臥位血壓值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導致了腦缺血癥狀。

也就是很多人“鼓秋了一會兒”突然站起來出現的頭暈,基本上都是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

雖然體位性低血壓在大多數年齡段都會出現,但在老年人中出現的機率最大→體位性低血壓在年齡≥65歲人群中的發生率可達20%~50% ;我國年齡≥80歲高齡人群中的發生率為27。2%,合併高血壓者發生比例更高。

01

為什麼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1、正常人從臥位到直立位時,約700mL液體從內臟轉移至下肢,迴心血量明顯減少,啟用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從而增加心輸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維持血壓。但是,老年患者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對心率的反應及腎上腺素能收縮血管的能力減弱。

2、老年患者更易發生脫水。老年人對口渴的反應能力下降,透過神經體液調節有效血容量的能力也有所下降。這些因素使得老年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也有所上升。

3、動脈硬化程度增加了老年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風險。隨著動脈硬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心臟順應性降低,舒張期充盈受損,使得每搏輸出量,尤其是在靜脈迴心血量減少時明顯降低,從而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02

體位性低血壓症狀及危害?

常見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虛弱、暈厥、心絞痛及TIA發作;體位性低血壓引起最大的問題是會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和卒中的風險,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會增加發生反覆跌倒及衰弱的風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03

體位性低血壓的預防

1、患者在站立時動作要緩慢,站立前先做輕微的四肢活動;睡醒後幾分鐘再坐起,隨後在床邊坐1~ 3 min,逐漸過渡到站立位,這樣有助於促進靜脈血向心髒迴流, 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2、應該儘可能減少臥床時間。

3、避免洗澡水過熱或洗澡時間過長。

4、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症狀時,應儘快蹲、坐或躺下,有助於維持血壓及腦灌注。

5、對原發性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不能單純追求血壓的下降,維持血壓穩定更為重要。

此外,還有這兩種方法可以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① 穿彈力襪和使用腹帶;

② 睡覺時把床頭墊高/抬高10°~20°,白天坐下的時候可以用用斜靠椅,這樣哪怕你站起來,體位改變的角度也不會那麼大!

04

高血壓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降壓藥物怎麼吃?

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危害更大,一方面高血壓會帶來靶器官損害,而另一方面血壓過低導致器官灌注不足,高血壓和低血壓共存造成治療矛盾。對於此類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治療目標應儘可能緩解症狀,糾正病因,恢復自主神經功能,減少併發症。

為了維持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血壓穩定性,建議:

➤ 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應用,每1~2周開始增加劑量,同時嚴密監測直立血壓;

➤ 降壓藥物減量;

➤ 可優先選擇能夠有效調節血壓及增加心腦灌注的ACEI/ARB類藥物;

➤ 慎用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降壓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肼苯噠嗪、利血平和β受體阻滯劑、吲達帕胺和利尿劑等。

注意患者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患者降壓藥物調整應遵從醫囑,切忌自行調整,或停用。

第二種情況:餐後低血壓

通常定義為進餐後(包括早、中、晚餐)2小時內患者收縮壓降低達到或超過20mmHg。對於餐前收縮壓絕對值超過100mmHg的個體,進餐後若收縮壓低於90mmHg,也可認為是餐後低血壓。

有些患者血壓下降輕,但出現心腦缺血癥狀(心絞痛、乏力、昏厥、意識障礙等),也屬於餐後低血壓。

我明明是高血壓,怎麼醫生說我頭暈是低血壓引起,降壓藥還能不能吃了?

01

餐後低血壓有什麼表現?

餐後低血壓的常見症狀為睏倦、乏力、頭暈、黑曚、暈厥、噁心等非特異性症狀,部分嚴重者可出現跌倒、言語障礙、視力障礙、短暫腦缺血發作,甚至誘發心絞痛。

02

A。吃東西時熱刺激作用於胃腸道黏膜,使血管擴張,迴心血量減少;

B。老年人外周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餐後交感神經活性降低,進餐導致的胰島素釋放可透過中樞或外周發揮擴血管作用,同時胃腸道內釋放的包括P物質在內的各種激素水平變化均可導致餐後血壓的顯著降低。

C。在膳食結構方面,儘管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攝入均可導致餐後低血壓,但其中以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速度最快。研究顯示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餐後血壓降幅最大,其中澱粉與葡萄糖是導致餐後低血壓的主要因素。

03

怎麼預防餐後低血壓?

A。首先,應當瞭解餐後低血壓的危害,尤其需強調在餐後15分鐘至90分鐘之間可能因餐後低血壓發作導致暈厥與跌倒風險增加。

B。停用不必要的、可能導致低血壓的藥物,若患者因高血壓需要降壓治療,儘可能避免應用利尿劑,將降壓藥調整至餐間服用,並監測進餐前後血壓。

C。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餐前適當飲水(300-500ml)、茶或咖啡以增加迴圈血量並透過咖啡因的腺苷受體拮抗作用抑制內臟血管擴張(要是不能喝咖啡或者茶葉千萬別勉強);適當減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佔比,尤其避免高糖及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少量多餐,減少因血糖驟升刺激的胰島素分泌;

D。餐後鼓勵適當散步提高心率以增加心臟排血量,但應監測運動後血壓,若恢復正常可繼續餐後散步;否則,建議餐後可採用半臥位90分鐘,避免餐後久坐或久站。

Tags:低血壓體位餐後血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