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書戴嵩畫牛》蘇軾

由 ZAKER生活 發表于 藝術2021-07-05

簡介然後才轉入正題,寫杜處士晾畫時,一個牧童面對這樣一幅珍品“拊掌大笑”,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畫的錯誤——“掉尾而鬥”

戴嵩擅長畫什麼畫

書戴嵩畫牛

【宋】蘇軾

蜀中有杜處士 ,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註釋】

戴嵩(sōng):唐代畫家,善畫牛,有《鬥牛圖》。

蜀中:四川。杜處(chǔ)士:不詳。蘇軾有《杜處士傳》,是將眾多藥名諧音連綴而成的。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計程車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

好(hào):喜歡,愛好。

所寶:所珍藏的。寶,珍藏。數(shǔ):清點數目,計算。

一軸:一幅。

錦囊玉軸:用錦緞作畫套,用玉裝飾卷軸。囊,袋子,此處指畫套。

常以自隨:《東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無此句。自隨,隨身攜帶。

曝(pù):曬。

拊(fǔ)掌:拍掌,嘲笑時的體態語。

耶:一作“也”。

牛鬥(dòu):牛互相爭鬥。

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chù)入兩股間:尾巴緊緊夾在兩腿之間。搐,抽搐,這裡指用力夾或收。股,大腿。

掉尾:搖尾。掉,搖。《左傳·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謬(miù)矣:錯了。謬,錯誤,差錯。

然之: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

古語有云:《東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語云”。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bì):比喻做事應該請教有經驗的人。《魏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俗諺雲:‘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譯文】

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數百件。其中有戴嵩畫的《鬥牛圖》一幅,他特別喜愛,於是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並經常隨身攜帶。

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道:“這畫上畫的是角鬥的牛嗎?牛在互相爭鬥時,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互相爭鬥,錯了。”杜處士笑了笑,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古人說:“種田要問耕種的奴僕,織布要問織絹的婢女。”這個道理是不變的。

【賞析】

此文開篇一句點明瞭杜處士的喜愛及書畫收藏的豐富,接著特意點出“戴嵩《牛》一軸”是杜處士特別珍愛的精品,並以“錦囊玉軸”四個字簡潔形象地寫出了這幅畫在杜處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後才轉入正題,寫杜處士晾畫時,一個牧童面對這樣一幅珍品“拊掌大笑”,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畫的錯誤——“掉尾而鬥”。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對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說明錯誤的理由——“鬥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另一方面則透過“此畫鬥牛耶?”一問和“謬矣”這一肯定的結論,在嘲諷中表現了全文的主題思想,讓杜處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後引用古語“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進一步揭示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全文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牧童的天真未鑿、處士的豁達沖和均躍然紙上,簡潔生動,意趣盎然。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書戴嵩畫牛》蘇軾

思想上,此文透過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畫牛的錯誤之處,清楚地說明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淺出,耐人尋味;同時運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故事當中,寄寓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發人深思。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書戴嵩畫牛》蘇軾

藝術上,此文有以下特點:

首先,此文敘述故事簡煉生動。全文用字不多,卻能扣人心扉。先寫杜處士所藏“戴嵩《牛》一軸”,百裡挑一,裱裝精美,隨身攜帶,愛不忍釋,從而把戴嵩之畫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著寫對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畫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謬誤處,名畫的價值也就一落千丈,頓失光彩。前後對照,大相徑庭,使人心為之動,頓感可嘆、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語言情態表現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見這軸畫牛的名畫,不假思索,順口發問:“此畫鬥牛耶?”透過發問指出此畫是“鬥牛圖”。由於牧童熟悉牛的習性,瞭解“鬥牛”時牛尾所在的位置,於是接著說:“牛鬥,力在角,尾搐之兩股間。”而畫中的“鬥牛”則不然,與“鬥牛”的常態不合,違背生活現實。牧童因而一語破的,明確指出:“今乃掉尾而鬥,謬矣!”這是內行話,是其它行業的人所講不出來的。在“知牛”這一點上,高於畫家的牧童形象就躍然紙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語言,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形象是小說文體慣用的手法,此文能夠運用這種手法,初步顯示出小說的雛型,可以說是小說的萌芽,把這類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說”也許無所不可。“情態”也是如此透過人物情態的描寫,自然可以表現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撫掌大笑”和“處士笑而然之”兩種笑態,所表現的內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撫掌大笑”是牧童恥笑畫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夠指出其謬,洋洋得意;而後句杜處士的“笑”則笑得很勉強,自己珍愛的名畫被牧童指出謬誤,而牧童的話又是對的,無法駁倒,杜處士只好以“笑”表示贊同了。

最後,此文引用了古語“耕當向奴,織當間婢”,引用得恰到好處,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點題。“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是為了說明“畫牛當問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對名畫批評得當。作者運用“引用”法,在篇末點題,不但突出主題,而且使主題得以昇華,帶有普遍意義。第二,結尾。引用古語結尾,留有餘味,發人聯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語,一共兩句八字精煉深刻可以說是優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話來敘述要精煉生動得多,從而節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創作背景】

此文作於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其時蘇軾因父喪歸蜀。一說此文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元祐年間蘇軾在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時所作。

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經典引路,詩詞為伴。在詩詞的海洋裡,你會欣喜地發現,那些遙遠的面孔,從未如此地鮮活而有趣,那些經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璣,撥動著心絃。

Tags:牧童處士鬥牛此文戴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