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無為而無不為

由 請問夏老師 發表于 藝術2021-07-04

簡介【譯文】道的空無本性可化生承載萬物,那麼修道者的狀態及資訊與道相同,也在宇宙萬物之中,無所不有無所不在

道無窮盡誰寫的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無為而無不為

1、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譯文】

作為學習,求知的慾望和知識是越來越多;作為修道,慾望和貪求是越來越少的。少之又少,以至於沒有狹隘的、自私的心態,進而身心與道的空無本性相合,達到無為的狀態。

【解析】

不斷地學習,知識積累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興趣也就越大,所以就越喜歡學習。而對於修道,捨去貪求和慾望是屬於修行的心法,是修道的工具。所以修道層次越深,慾望和貪求就越少。最後越來越少,沒有狹隘的、自私的心態,心胸越來越寬闊,就能以無限寬廣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宇宙大自然與各個空間,並以寬闊的胸懷,以及無窮盡的身體資訊與道的能量資訊相合,這樣無限性的相合,以至於化為非空之空的空無狀態,這就是無為狀態。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無為而無不為

2、無為而無不為。

【譯文】

道的空無本性可化生承載萬物,那麼修道者的狀態及資訊與道相同,也在宇宙萬物之中,無所不有無所不在。

【解析】

與道無窮盡的相合,就會化為非空之空的空無狀態,但是這非空之空的空無狀態中卻是含有萬物的,是不顯性質的非空,具有樸的性質。它可以進入萬物之中,是運化與組成萬物的其小無內的積微物質,所以在這個非空之空的無中,就可以無所不為。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無為而無不為

3、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

得到天下是以道的空無本性,承載於天下,順其自然的規律,無為處之,不干擾社會自然發展,如果以事端干擾社會的自然發展,不會得到天下。

【解析】

在處於這個合於道的非空之空的自然狀態下,可以運化萬物,承載萬物,掌控萬物。如果想要得到並管理天下,就要將順天道而行的自然規律運用在社會之中,引導社會迴歸淳樸自然,使百姓安居樂業。如果不順應天道自然,經常挑起事端,使百姓不得安生,則坐不穩天下,即使得到天下也會很快被推翻。

Tags:無為萬物天下非空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