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好書推薦」霓雲什麼意思《雅體詩詞選》| | 東方尋根| 2016.10.12

由 哲學聲音 發表于 藝術2021-07-03

簡介例如《觀景》是我於2006年10月2日創作的五言更詩,雖然沒有平仄的限制,但是字數和音韻要求十分嚴格,強烈的情動節奏隱藏於齊言詩歌的形式之中,外表平常,本質驚天地泣鬼神:高雲留峰清,勁雨秀松朦

霓雲什麼意思

《雅體詩詞選》

作者:東方尋根

前 言

人類社會最致命的問題是:用錯誤的標準,謬判正確的事物——或者——用低層次的標準,謬判高層次的事物。創作不出好的詩歌作品的詩歌理論,肯定不是正確的詩歌理論。必然引起意識形態和社會形態的對立、分裂、惡鬥的哲學理論,也肯定不是正確的哲學理論。在以上三條無法否定的真理的視野裡,中國詩歌是人類詩歌的優秀代表,其形式驚美、韻律驚美、意境驚美都是世界頂級的。從中國古代的二言、四言為主流特徵的詩歌(當然不少非主流古體詩歌每一句的字數並不完全限制於此),發展到《詩經》、《楚辭》,又到漢魏六朝的樂府、古風,再到唐詩宋詞,標誌著漢語詩歌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的奇蹟。我的詩歌創作高潮,也從四言詩歌開始,應該不是巧合。在《詩經》之前,數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詩歌是二言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ròu)。該詩短小精悍,句句押韻,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早期的人類生活,已經是了不起的文化成就。所以,根據承前啟後的邏輯,有成就的中國詩人,不應該缺少二言詩歌的創作。

《雅體詩詞選》前言

非準確意義的詩歌,包括詩、詞、歌、賦等文體。準確意義的詩歌,指的是“不是以演唱為目的、有韻律的、每一行字數不太多、動人心魄”的文體。最典型的詩歌,以唐詩宋詞為代表,其格律的精美之處,是拼音文字的詩歌無法比擬的。由此完全可以從詩歌規律的高度,把詩歌分為“詩”和“詞”兩大類,然後再進行細分,自然而然能夠包含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又能夠使它們各歸其位,杜絕混亂和錯誤,更有利於它們的正向發展。詞又被稱為長短句,以區別詩句字數的整齊劃一。雖然古體詩也有長短句,然而那時候還有沒出現詞的詩歌類別,詩的定義非常寬泛。同理,宋詞中也有齊言形式,這也是古詞的“不成熟和不規範”的現象。初期的詩詞都能夠演唱,後來詩詞不以演唱為目的了,但是並不拒斥為它們譜曲,進行演唱。正確的規範,對該事物不是限制,而是促進。也就是說,凡是對該事物產生限制而不是促進的,或者造成混亂的,都不是正確的規範,詩歌也是如此。當代人研究詩歌,應當根據詩歌的藝術規律,進行準確意義的“整齊詩”和“長短詞”的劃分,才有利於詩歌正向發展。

詩歌肯定是對日常白話超越,否則就不能稱之為詩歌。詩歌最低也有意象和韻律的要求,日常白話則沒有這些要求。可惜,近代以來,由於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中國詩歌竟然向日常白話迴歸,大大降低了其文明層次,屬於事實的逆向發展。人類思想需要解放,詩歌當然也需要解放。但是,任何解放都不能破壞事物的本質,否則就毀壞了該事物。“形意驚美”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本質,在這個大前提下,明顯的“形式驚美”和“韻律驚美”就是詩歌的本質。統一的“形意驚美”和不同的“形式驚美、韻律驚美”,這兩種本質的區別,是屬和種的區別,並不存在對立的矛盾。道理非常明確,詩歌的本質絕對不允許被解放掉。詩歌史上,長短句之“詞”的規律性變化,也是詩歌本質的完美體現。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文明興亡更匹夫有責。為此,我撰寫了詩歌理論專著《一字詩學》。前人已經有了古體詩和近體詩明確區分,近體詩又稱今體詩,也就是現代詩的意思。近代以來,中國詩壇所說的現代詩——新詩,卻指的是白話自由詩,與形式和韻律都非常嚴格的近體詩有本質的差別。為了消除這種混亂,更為了表明中國詩歌不能逆文明的方向發展——必須正向發展,我在最新定稿的《一字詩學》中,把不同時代詩歌正向發展的名稱表述為:古體詩歌、近體詩歌、雅體詩歌,後者又分為雅詩和雅詞。

唐詩宋詞是古代漢語的韻律,雅詩和雅詞則都用現代漢語的四聲確定平仄和詩韻,韻腳統一,極少數的特殊情況才可以換韻。雅詩分“原詩、更詩、弱詩”三個大類,三者都是齊言的形式,但是“更詩”解放了平仄,一句中甚至都可以都是平聲或仄聲,大大放開了對詩人限制,同時又沒有失去詩歌形式美和韻律美的本質,是對近體詩的正向發展。雅詞分“原詞、更詞、散詞、弱詞”四個大類。散詞自然成句,每句的字數不能太多,提倡一韻到底。雖然更詞和散詞都取消了平仄限制——自由程度不次於新詩,但是前二者與更詩一樣,都特別強調“情動節奏”和詩行排列的美感,提高了韻腳統一性的要求,詩歌的本質不變,詩味更濃,屬於純正的詩歌,是對古風、樂府和唐詩、宋詞等純正詩歌的大解放與小規範的正向發展。弱詞和弱詩十分特殊,所以放在後面的段落介紹。原詩和原詞,平仄、韻腳、字數都有嚴格的要求;由於某些人物和事物的名稱無法更改或者類似問題,不得不在特殊情況下超越原詩與原詞的格律,然而並不違背詩歌創作的本質規範:內容和形式“共贏”,在這個大前提下,可以讓內容在“有序”層面先於形式;但是,對內容和形式的要求同等重視,絕對“缺一不可”。更詩和更詞,沒有平仄限制,只有韻腳和每句字數的限制;二者名稱中的“更”字,有“更新穎、更盡意、更優秀”的詩歌的三重意義,無疑屬於純正的詩歌。

雅詩雅詞與唐詩宋詞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的更詩、更詞、散詞,對詩歌的限制能夠盡最大可能地放開——完全解放了平仄,但是韻腳和意境卻要求非常嚴格,特別注重情動節奏;而且原詩、更詩、弱詩每行的字數都必須統一,原詞和更詞的長短“字句和段落”必須有規律地重複再現,散詞每一句的字數不能太多,並且必須自然成句。否則,就談不上詩歌的意驚情雅形美。自由至上必然否定所有限制,不僅讓詩成為非詩,更會讓正確正義和智慧文明背反為錯誤邪惡和愚昧野蠻。所以,近代以來才不斷產生所謂“文明人比野蠻人更野蠻”的邪惡現象;同一種潮流的文學現象,就是由高雅詩向白話詩的逆動。白話就不是詩,詩就不能是白話。同理,自由就不是詩,詩就不能自由。其中的必然邏輯是:人其實無法自由至上,自由至上就否定了人的本質,而且否定了萬事萬物各自不同的本質,更否定了他們確定性的統一本體,使他們都無法正常存在。白話詩具有致命的自我否定性,是反限制性的自由意識形態的邏輯必然。

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已經確證,本體和本質兩個層級的不同概念。宇宙萬事萬物及其概念的本體必然是統一的,否則,各種必然性就會相互湮滅,使宇宙無法存在。儘管宇宙萬事萬物及其概念的“本體”相同,但是在本體之下,宇宙萬事萬物及其概念各自的“本質”又是不同的,否則,就無法形成各類不同的事物,更無法對他們進行區別和認識。詩歌和散文的本質區別是:詩歌的韻律節奏非常明顯,散文的韻律節奏不明顯。一首好的詩歌,音詞節奏是現象,情動節奏是本質。只要抓住了情動節奏,就抓住了詩歌的靈魂。因此而言,弱詩和弱詞雖然把詩歌的字詞之音韻也取消了,徹底放棄了平仄韻律的限制,所以也可以勉強歸類於詩歌。但是,弱詩和弱詞不是自由白話,後者不注重情動節奏,前二者只有強烈的情動節奏——沒有音韻節奏,所以被我稱之為弱形的詩歌,即弱詩和弱詞;這種詩歌,以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為典型代表;同時,也可以稱其為短句形式的散文。我強烈反對後輩詩人寫沒有韻律的詩歌,因為它混淆了詩歌和散文的本質區別:散文可以無韻,詩歌應當有韻。詩人不是不能寫有韻的抒情散文,但是,只要其情動節奏不強烈,就不能稱之為詩歌。鑑於在雅體詩歌理論誕生之前,有不少沒有韻律的詩歌名篇,《一字詩學》特別突出“強烈的情動節奏”;為沒有平仄韻律“弱詩和弱詞”被保留在詩歌家族內,找到了有說服力的理由;更為詩歌正向發展,找到了基於本質的無窮動力。完全可以說,《一字詩學》能夠把人類詩歌史的內容精確地全部包含,更重要的是指明瞭詩歌發展的正確方向。有人說:“詩人是天堂與人間的溝通者,是天堂的使者,詩歌是上天賜予凡人的精靈,詩歌的靈魂是超凡脫俗的”。這些話,說得非常到位。進一步看,優秀詩歌是“人類的感性物象和宇宙的永恆本體”之自然歸一,可以讓作者和讀者都激情澎湃、獲益無窮。例如《觀景》是我於2006年10月2日創作的五言更詩,雖然沒有平仄的限制,但是字數和音韻要求十分嚴格,強烈的情動節奏隱藏於齊言詩歌的形式之中,外表平常,本質驚天地泣鬼神:

高雲留峰清,

勁雨秀松朦。

山滿白茶花,

草立紅蜻蜓。

《雅體詩詞選》前言

這首雅詩,意境驚秀,詞語規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內在的情動節奏特別強烈。首句“高雲留峰清”,展開了一幅天高雲麗、峰青氣爽的風景畫;意思是指品德、學識崇高的人,在人生的順境中,即便飛黃騰達、成就驕人,也能夠保持自己的心靈高尚無邪。就是說,並非人性就是自私的本惡的,也不是每個人發達或位高權重之後,就都必然腐敗和蠻橫、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此句,寓意品德和學養對一個人的極端重要性。真正的高智慧者,都會對“崇高”產生由衷的肯定、讚美與嚮往,並“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踐行和推廣;使自己的內在精神進入“山清水秀”的聖潔的境界,更能夠能夠為外在生存“創造和保留”山清水秀的聖潔的境界,詩意的表述為“高雲留峰清”,否則就不是真正的高人。第二句“勁雨秀松朦”,是對秀麗風景的另一個角度的描寫,與第一句形成對比關係:在這樣“峰青氣爽”的地方,也會有風雨交加的時候,但是山峰上的勁松,卻在風雨中洗去了灰塵,越發楚楚動人。此句的意涵是:一個人,只要品德、學識和境界崇高,即便在逆境中,也能像青松一樣,風雨越大,越能凸顯出“朦朧、飄逸、峻拔”的令人神往秀姿。第三句“山滿白茶花”——大雨之後再看,“山”上開“滿”了純潔的“白茶花”,青峰、勁松、霓雲、鮮花……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此句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即便像大山一樣雄壯成功,也應當有一份清醒的認識,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儘量使自己至善至誠、至真至美;這是對人生的一種再導向。第四句“草立紅蜻蜓”——進一步向風景畫的細處看,在一棵掛著雨珠的狗尾巴“草”上,“立”著一隻與青峰、白茶花、草的“冷色”形成鮮明對比——反差及其強烈的“暖色”的鮮豔欲滴的“紅蜻蜓”,如此景色怎麼能不讓人心曠神怡、如痴如醉!此句也和上句相對,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像一棵小草一樣普通弱小,也應該毫不氣餒,吸引“紅蜻蜓”落在身上,讓人怦然心動,體現別樣的風韻,活出別樣人生。就像“無限小”是“無限大”的存在前提,弱和強、限制和自由、詩話和白話、少數人和多數人……都同等重要,無論是用詩話寫詩,還是用白話通解,兩方面的天性無法更改。我們絕對不能受不明真相的錯誤“思想信念和理論知識”矇騙,自己“弱、小和少”就自卑,甚至讓多數人決定少數人、用自由代替限制……如此荒誕不經,在事實上已經與高智慧背道而馳了。

《觀景》短短四句,僅僅二十個字,就刻畫出了一組美輪美奐的畫面,既有遠、又有近,既有大、又有小,既有晴、又有雨,既有冷、又有暖,更有對崇高的讚美和嚮往、對挫折的坦然和豪情、對成功的期許和發揚、對弱小的正視和超越。讓讀者透過閱讀和體會,身心獲得極大的陶冶和昇華,也就是獲得深邃的哲理意境、純美的詩詞物象、強烈的情動節奏的陶冶。這種深邃、純美和情動從何而來?從“藝術的崇高意境”與“複雜、平庸的現實”之強烈對比中來,從遠近、大小、成敗、順逆、清濁、晴雨、青紅、冷暖的強烈對比中來。其中的高雲是對雲的超越,秀松是對松的超越,開滿了白茶花的山是對山的超越,立著紅蜻蜓的草是對草的超越;表現出“天人合一”的真正高智慧超越性,達到了人間的絕美境界。而這種絕美,又是透過多樣的物象才能充分展現,是對現象多樣性的肯定和昇華,又是對宇宙本體統一性的肯定和詩意表達。宇宙本體的現象與本質的“終極歸一和多元共贏”的圓滿性,透過此詩的絕美意境得到淋漓盡致地表露。請問這種超然的絕美和意涵的博大精深——達到“宇宙萬事萬物及其概念”事實歸一本體境界——能夠從生活的不同角度進行“人生導向”的經典詩歌,人類詩歌史上有嗎?肯定沒有。如果有人不服,請找出一首來讓大家看看。恐怕就是翻遍全世界的圖書館和網站,也無法找出“從物象、情動、意境,到形式”能夠超過這首詩的第二首經典詩歌!同樣是二十個字,這首詩通俗易懂和朗朗上口的雅情,肯定不次於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觀景》的絕美和深邃的詩意,特別是其強烈情動節奏,則是李白詩歌望塵莫及的。李白的《靜夜思》,能夠傳誦千古、中外皆知;水平大大超過《靜夜思》的《觀景》詩歌,如果不是人為的“瘋狂”扭曲和壓制,有什麼理由不“傳誦千古、中外皆知”呢?難道現代人還不如古代人更尊重“事實、邏輯和藝術規律”的必然性嗎?難道現代人還不如古代人更懂“人生和萬物”的真實意義嗎?

《雅體詩詞選》前言

由此看出,與否定一切限制的白話自由詩相比,有本質限制的雅體詩詞才是對優秀的古體詩歌和近體詩歌的正向發展。正確的意識形態,必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所以,詩歌理論和詩歌創作也應該是合一的。這本《雅體詩詞選》是《一字詩學》理論正確性的最有利的證明。原始反終,能夠創作出好的詩歌作品的詩歌理論,才會是正確的詩歌理論。能夠為人類和自然帶來和諧、平等、共贏、大同、文明的哲學理論,才會是正確的哲學理論。最後,再看一首描寫現實的七言更詩,進一步感受感受雅體詩詞的動人心魄:

《地震祭》

2008。5。12

地裂山崩震汶川,

生命消失只瞬間。

弓背撐臂母護女,

裂肺撕心父哭男。

身綁亡妻死難捨,

手握斷筆志未眠。

雨隨淚水澆青藤,

紅蕾接放白花安。

《雅體詩詞選》前言

作者:東方尋根

2020年10月23日寫於岱陽

Tags:詩歌情動韻律本質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