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書譜》的書學思想有哪些?

由 皮和正 發表于 藝術2021-07-02

簡介《蘭亭序》,王羲之,張旭丶懷素,楷書四家,等等一切有定評的人和作品,怎麼成就的

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是什麼意思

《書譜》的書學思想有哪些?

導語:《書譜》的書學思想有哪些?

《書譜》的書學思想,可以講既豐富又精闢,這是古人留給後世書法學人的一件“傳家寶″。值得精心研究一下。

一,”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這是提醒我們,書法品的美感,從何而來?為什麼百看不厭?歷史上創造過傳世經典的作者,其成就是怎麼得到的?《蘭亭序》,王羲之,張旭丶懷素,楷書四家,等等一切有定評的人和作品,怎麼成就的?不能沒有反面異議,但總是立於了不倒之地。後世學人,只有明彼所以然,才能知己應學丶所學。何以為立。

二,“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繼往而開來,古為今所用。避免流弊,不與俗同,保持格調,大人君子之風,文采為表,表裡統一,本質修為,乃煥發神采之根基。字如其人,心正則筆正,人成字方成。

《書譜》的書學思想有哪些?

三,”蓋有學而不能,未有不學而能者也″。

克苦發奮,勤而習之,是學書的必須,然而終生也未必功成名就,志得意滿,能達到理想的高度。但是,妄想省功省時,巧走捷徑,追求妙法高招,因此蹉跎歲月,是乃絕對一無所成。

四,“圖真不悟,習草將迷″。”偏工易就,盡善難求″。

真想基礎牢,還得從楷書起步。不少朋友反駁這個觀點,其實是一種主觀片面的想當然。固然是很多人的最後成就不一定在楷書上,但是古代名家不名家,沒有一個是楷書拿不出手的。譬如板橋,再怪再狂,再創新,那楷書的中規中矩是決不含糊的。以後不管你發展到何種地步,或者永不再寫楷書了,那早期的楷書基礎都是功不唐捐的。

《書譜》的書學思想有哪些?

另外,貪多不是科學的方法。五體皆精,不太可能,也沒必要。一門深入,易見成效。行行通行行松,不如一招鮮,吃遍天。當今“二田”,值得學習的不是書法技巧,而是書學立身的智慧,“偏工”歐楷,一門絕活,社會影響簡直可與書協“群英″分庭抗禮。

五,”心不厭精,手不忘熟“。”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

心手相應而無間,只在精熟而入化境,臨創如入無人之境,無規則條律礙於心神。正如懷素所說,”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成功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豐富,”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修煉過程。

批判王羲之,得有資格,超越也不是不可能。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至以才疏學淺而妄自尊大。“子敬已下”,“工用不侔”,“神情懸隔”,“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沒法與”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右軍末年書法相比。違鍾張,背羲獻,那是需要修煉到家的。奢談改革創新,不如修煉水到渠成的功夫。

六,關於技法訓練方面的論述,也是很全面很精到的。摘錄如下:

“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劃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避免“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

”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

上列觀點,於用筆用墨,點畫丶結字,行氣章法,全面述及,鞭辟入裡。

如果您喜歡我的這篇文章,歡迎動動手指點“贊”並收藏轉發,感謝您的支援與鼓勵,右上角關注我哦,我會繼續給您帶來更多更好更有意思的文章,謝謝您!

Tags:楷書通會平正懷素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