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古代宮廷器物為什麼都是小的價格?小的價格是怎麼形成的?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藝術2021-07-01

簡介這位深愛漢族歷史文化並對西方科技充滿興趣的帝王,14歲登基,在位60多年,文韜武略彪炳千秋,不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而且品性寬厚,多施仁政,道家學說對其治國理政深有影響,所以諡號為聖祖仁皇帝

松花石硯臺為什麼便宜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國學熱的持續升溫,尤其是近年來各大拍賣場中宮廷文房器物的屢爆天價,對文創界的觸動頗大,由此而仿製宮廷器物的現象隨處可見。作為旅遊紀念品或衍生品的開發,這本不奇怪,關鍵是在眾多仿製品中的眾多“臆造”中,器物“璽印”的疏漏和對器物組成元素的漠視尤為明顯,這種現象如果僅僅體現出仿者的趨利本性尚可不見不煩,如果影響到對文物知識的無知,就不得不說了。

對宮廷器物而言,帝王的“璽印”,不僅是宮廷器物的基本標誌,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不理解這方寸之地的奧妙,就不理解器物本身的內涵,不理解器物的內涵,則所仿之品就會失掉最基本的文化價值。所以,印章雖小,乾坤廣大。

大約十幾年之前吧,松花石宮廷御硯作為長白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資源逐漸為國內文化市場所矚目,從社會關注度的提升到眾多松花石作坊的火熱,讓這一歷史文化資源一度成為本土文化的亮點之一。遺憾的是在仿製的過程中,由於從業者歷史文化知識和文物常識的滯後,僅知仿形而不知仿質,致使“璽印”這一最重要的標誌,由於難以摹仿且在硯臺整體造型中不十分顯著而被忽略,讓真正想要面對“御硯”遙想當年的收藏界撫硯無語。

以松花石琢制宮廷御硯源自康熙,經雍正、乾隆而成大觀。成書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欽定西清硯譜》遂成為中國硯史中品類最全風格最豐富的集大成者。

《欽定西清硯譜》,二十四卷,目錄一卷,由乾隆二年進士,歷任侍講,內閣學士,兵部、刑部侍郎,軍機大臣的于敏中和乾隆十三年的狀元、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梁國治等奉敕編著,卷首為乾隆序。全書共圖錄歷朝硯臺240方。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為附錄,附錄卷首為松花石硯六方,並有按語載於首方“雙鳳硯”下,文曰:“松花石出混同江邊砥石山,綠色,光潤細膩,品埒端歙,自明以前無有取為硯材者,故硯譜皆未之載。我朝發祥東土,扶輿磅礴之氣,應候而顯,故地不愛寶,以翊文明之運。自康熙年至今取為硯材以進御者。內府所藏琳琅滿目,僅擇列祖暨皇上御用有款識者,恭採六方,繪圖著說冠於硯譜之首,用以照耀萬古雲。”需要關注的是,“款識”者,印章銘文之謂也,松花石御硯在康、雍、乾三朝達200方以上,“款識”每方必備,硯譜所錄只是其中皇帝用過的精品代表,其他用於皇帝賞賜功臣和藩屬國的御硯,“璽印”都是最重要的標誌。

對於鑑賞者而言,如“康熙年制”“雍正年制”等年號印章可能只說明年代,甚或可做歷史事件的索引,而硯上閒章則從一個獨特的側面反映出皇帝自身的品性、修養以及情懷。

在《西清硯譜》所載的六方御硯中,康熙朝的松花石御硯題款是篆體的“康熙年制”,刻在松花硯上的璽印有“體元主人”“萬幾餘暇”和“康熙宸翰”等。

我們知道,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歷史中,被稱為“大帝”者寥寥無幾,而康熙帝就是其中之一。這位深愛漢族歷史文化並對西方科技充滿興趣的帝王,14歲登基,在位60多年,文韜武略彪炳千秋,不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而且品性寬厚,多施仁政,道家學說對其治國理政深有影響,所以諡號為聖祖仁皇帝。從他留在御硯上的閒章“萬幾餘暇”中,我們彷彿能看到日理萬機的康熙在難得的閒暇時光並不是沉溺於清宮劇中的後宮糾葛,而是時常傾心把玩松花石硯的可愛形象。而那方上刻乾卦,下刻坤卦,左青龍右白虎,中間篆“體元主人”的圓形印,更是充滿道家哲學以天地之元氣為本的深刻寓意。

康熙之後,勤於政事,以嚴刑峻法聞名的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曾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雖然他在龍椅上只有短短的13年,但雍正王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從雍正年款的松花石御硯閒章上就可感受到他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感受。比如,雍正朝的松花石“蒼龍教子硯”上有一方“為君難”的閒章,橢圓形璽面上位於中央的陽文篆字據考證乃雍正親筆書寫,左右飾以卷龍紋。整個印面設計與內容相得益彰,“為君難”三個小小的篆字在風起雲湧的紋飾包圍中,活脫脫道出了雍正作為君主的巨大壓力和許多難以言傳的無奈。

而繼承父祖榮光的乾隆卻完全是另一種心態。題詩作畫,鑑賞文玩是這位盛世帝王的一大嗜好。祖父康熙的“萬幾餘暇”到他這裡成了“幾暇怡情”“乾隆清玩”,類似這種心態的閒章還有“永寶用之”“得佳趣”“會心不遠”等等。其中,被收入《欽定西清硯譜》的松花石蟠螭硯最具代表性。

這是一方工藝複雜,加工極其精湛珍品,由深槽硯蓋、硯體、底座組成。其中,底座為六雲首型足,在近乎高浮雕的盤龍底面中間有方圓印各一,圓者“乾隆清玩”,方者“奉三無私”。而方者所傳遞出的資訊是告訴人們,乾隆皇帝並非簡單的玩物喪志之輩,而是天地家國時刻裝在心裡。這句話出自《禮記·孔子閒居》:“奉三無私,以勞天下。”“三無私”意為: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要像天地日月那樣無私。舊時多以此來比喻帝王以天下為公,不謀一己私利。再回看這方硯,金黃瓷白相間的松花石硯蓋上有浮雕《蘆洲白鷺圖》一幅,陽刻乾隆題詩一首“轂紋搖漾水天秋,蘆葦瀟瀟颭晚洲;妙趣南華誰解得,只應鷗鷺一群遊。”詩本身表達的是古代文人的蕭散心境,這符合乾隆的品味,落款璽印中的第一方“乾隆宸翰”就是這種心境的表達,而下一方的“惟精惟一”卻提示我們,他並沒有忘記治國理政的帝王身份。因為“惟精惟一”語出《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本身就是歷代帝王的治國準則。因此,幾百年後,當我們重新面對這方蟠螭硯,仍可見乾隆作為一代帝王投射在松花石中的心理映像。

文物,是歷史的活體標本,開發也罷,衍生也好,都要知道宮廷器物中的“璽印”是極其重要的組成元素,要仿製必先解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璽者,印也;印者,信也。”這不僅是御用器物不可替代的標誌,還是帝王們不動聲色的自我表白,甚至可以說每一方印章中都有他們音容笑貌的倒影。明乎此,焉可遺之,忽之?

Tags:松花乾隆器物璽印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