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由 搗雞毛de狐狸 發表于 藝術2021-06-29

簡介也就是說,人們只是在製作絲綿和麻續時,順便製造些赫蹄和麻紙,不是因為需要紙而去造紙,不可能有目的地去大量生產,所以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造紙術,即沒有完整的造紙方法

赫蹄紙是什麼時期的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中國古代在甲骨文後,記錄文字的材料也有了進步。在南方,竹子到處都有生長。樹木更是在各地都可以找到。人們就用竹子或木材削成一條條狹長而平整的小片。竹製的叫作竹簡,木製的叫作木簡。簡的長度不一,長的可達3尺,短的可至5寸,常用的約1尺左右。

一片簡上寫的字也有多有少,寫字的時候,還要準備一把小刀,一旦寫錯,就用小刀颳去。一本書往往要用幾十片甚至幾百片的簡。書寫完後用繩子串起來,一串就叫作一冊。用絲繩串起來的叫絲編,用皮繩串起的叫韋編。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冊”字,就是表示用繩子串成的簡。應該說木簡和竹簡比起龜甲牛骨來已有很大的進步。簡的材料到處可得,厚薄又可以削得一樣,不過比起今天我們讀的書來還是顯得又笨又重。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竹簡、木簡太笨重了,人們仍在不斷地尋找各種可以用來代替竹簡、木簡的東西。在西漢時期,我國人民又發明了一種叫做赫蹄的絲織品。這赫蹄可以認為是最原始的紙。

儘管赫蹄(一種綿帛)比起絲織的帛來要便宜得多,比起竹簡、木簡也輕便了許多。可是,赫蹄的產量很小,價錢又貴,不可能進入普通百姓之家。所以幾乎在同時,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麻紙”。

在古代,普通人是穿不起絲織品的。他們穿的是比絲綢便宜得多的麻製品。當時麻製品有兩種,一種是像現在布一樣的織物,還有一種跟棉絮性質差不多的物品,稱為“麻縷”。麻縷的製作方式很像絲綿。植物大麻和些麻在水池中經過長時間浸泡之後,在製作麻縷的過程中,總會有細小的麻纖維落下來。既然殘存在席子上的絲綿可以揭起當做紙,那麼這種積存的麻纖維也能揭下來當做麻紙了。但是麻纖維不同於絲纖維,所以麻紙又厚又粗糙,很不適官寫字。另外,麻紙與赫蹄一樣,都是原始紡織工業的副產品。也就是說,人們只是在製作絲綿和麻續時,順便製造些赫蹄和麻紙,不是因為需要紙而去造紙,不可能有目的地去大量生產,所以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造紙術,即沒有完整的造紙方法。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到了東漢年間,有個叫蔡倫(?~121年)的人完善了先人的方法,發明了用廢料造紙的方法。

蔡倫是東漢桂陽人(現在的湖南郴州),從小就進宮去當太監。漢和帝時擔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宮中御用器物,因而經常和工匠接觸。由於他聰明好學,不斷幫助工匠總結制作器械的技巧,提高工匠們的手藝,所以他監製的器械精緻堅密,常常成為他人模仿的物件。

從東漢(公元25~220年)初年到漢和帝(公元89~105年)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很快。東漢王朝好不容易統一了全中國,想從政治上廣泛地把王朝的威嚴播及全國各地,從客觀上迫切需要象紙這樣的物品出現,況且當時色開始使用赫蹄和麻紙這一類的原始紙了。

蔡倫長期與工匠們接觸,又身為朝廷官員,他了解官方的需要,就開始琢磨生產一種能方便地製造,大量地生產的記錄文字的物品——紙。他分析了赫蹄和麻紙生產的過程,發現它們是由細小短纖維互相粘結,均勻攤鋪而成的。也就是說首先要尋找到類似的原料,纖維細小柔輕,並能互相粘結。另外這種原料應是很容易得到,並且價格低廉。蔡倫首先在原料上進行了篩選,他選定了幾種很容易找到的東西——樹皮、麻頭、破麻布、舊漁網。他讓工匠們把這些原料切碎的切碎,剪斷的剪斷,放在水池中浸泡。經過一段時間的水浸,這些

原料中的雜物就會爛掉,而耐爛的纖維就留了下來。他們把浸漬後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搗成像漿一樣的東西,然後把搗成的漿裝在一個大容器中,用抄具抄出薄薄一層,待乾燥後揭下,就成了紙。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這種紙質地輕薄,適合寫字,又由於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也不貴,一間世便受到人們的歡迎。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蔡倫把紙進獻給皇帝。皇帝也看出了這種紙的優越性,便對蔡倫讚揚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推廣起這種造紙法。人們還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造紙技術經過漫長時間的演變,有個逐漸成熟的過程,蔡倫在這個過程中起了一個很大作用,尤其是在利用廢舊料造紙上,他更是功不可沒,所以人們說是蔡倫發明了紙。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又經同時代的左伯和其他人的改進,紙的質量有所提高,並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以適應當時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到了晉朝,造紙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刻溪(今浙江嵊州一帶)地方,利用藤類植物造出了有名的“刻溪藤紙”。當時官方、民間的文書都使用這種質量上好的藤紙。同時,有的地方還發明瞭用竹子做的紙。據說,大書法家王羲之以及他的兒子王獻之的不少墨跡都是書寫在竹紙上的。在晉朝以後,紙已經完全代替了帛。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紙的國家,不久造紙的方法傳到了越南和朝鮮。而後,又從朝鮮傳到了日本。又因一次戰爭傳到西方。

紙發明後,造紙一直是使用手工方法進行的。中國、外國都一樣,用手工抄具在打好的紙漿中抄出一張張紙。紙的質量取決於抄紙工的技術和經驗。到了1799年,法國的抄紙工路易·洛伯發明了機器造紙。他的機器造出了長達12~15米的紙。

今天,紙的家族越來越龐大,造紙的材料也越來越多。有的紙專門用來印書,有的專門用來包東西,有的用來畫圖,有的用來吸水吸汗……在印書的紙中,又可以分為印文字的、印彩圖的、做封面的、印字典的、印報紙的……林林總總,真是難以數清。

四大發明——紙和造紙術的發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與一種比較特殊的紙——印貨幣的紙打交道。拿起一張大面額的人民幣,迎著光線可以看到隱藏在紙中的圖案。如果把紙幣攤放在桌子上,這圖案就看不見了。這是一種特殊的紙,叫作水印紙。用水印紙來印製紙幣、檔案、單據,具有比較安全可靠,不易被仿冒的優點。歐洲人認為,水印紙是義大利人法布利亞諾發明的,發明的時間是1282年。其實在宋朝初年,在中國已經發明瞭水印紙。在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宋朝初年生產的水印紙。在宋朝,人們已知道在剛抄起的溼紙上,用雕花的木版碾壓,待紙幹後,因碾壓的地方紙漿較薄,在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圖案。做水印紙的另一種方法是,在抄紙的竹簾上用線編成凸起的花紋,使紙漿在竹簾凸起處較薄,紙幹後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這兩種方法與現在用兩個金屬滾筒滾壓而使圖案處紙較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紙的發明和造紙術的傳播,對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紙是科學興起、文化發展的基礎,是全人類科技、文化交流的開路先鋒。

紙,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大的貢獻。

Tags:蔡倫發明赫蹄造紙麻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