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由 陳天哲 發表于 藝術2021-06-12

簡介下為第二個“而”字

自敘帖多少字

前日天哲發文分析對比懷素的三個“而”字,網友評論稱認為其中第三個“而”字不是“而”而是“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上為第一個“而”字!下為第二個“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此為第三個“而”字!也就是網友評論稱認為不是“而”而是“易”字的這個字!

天哲查詢了目前的字帖以及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有人將此字看作是“面”字,更多的人當作是“易”字,也有出版的字帖標註為“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孫過庭的“面”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懷素的“面”!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王羲之的“面”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趙佶的“面”字!

總結分析:與古人“面”草書寫法相比,懷素該字為“面”字的可能性不大,“面”中中間兩橫在其他書家此字中都表現出來了,該表現也是區別於其他字的顯著特點!懷素作為草聖,在此方面犯錯的可能性到底大不大?未嘗可知!只是天哲認為可能性不大,這種可能性不管如何,都是追加附會的!

另外,我們結合一下這一段文字看,如果是“面”字,應該是這樣的: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面。

翻譯一下,難道是這樣?張公又說:“稽山賀老〈即賀知章〉只是略知名,吳郡張顛曾不面現世人!

再看“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祝枝山的“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傅山的“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張瑞圖的“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孫過庭“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孫過庭“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王羲之“易”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王羲之“易”字!

總結分析:與其他古人的“易”字相比,懷素此字斜豎太長,且隔擋在兩短豎之外。其他古人皆突顯兩短撇,沒有一人將該部分斜豎放長的,而是縮得非常之短,讓位於第一筆長橫!

還要注意的是,懷素該字最突顯的筆畫是長長的幾乎全部包圍的圈,與其他書家“易”字相比,過於長,過於圓,過於封閉……

從字法上看,無論如何也無法對標“易”字!

但是,如果從語意表達上看!

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

怎麼翻譯?

張公又說:“稽山賀老〈即賀知章〉只是略知名,吳郡張顛也曾經很不容易!”

說得通?

再看“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王羲之“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祝枝山“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祝枝山“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傅山“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文徵明“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孫過庭“而”字!

懷素自敘帖近千字,這個字可能是他老人家埋下的地雷,看著你們玩

張旭“而”字!

總結分析:懷素此字斜豎太長,且隔擋在兩短豎之外!懷素該字最突顯的筆畫是長長的幾乎全部包圍的圈!同時,懷素該字最後兩筆為短豎而絕非短撇!三個因素一結合,天哲以為,懷素該字應該是“而”字!

同樣,我們再結合一下這一段文字看,如果是“而”字,應該是這樣的: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而。

“而”在古漢語(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較複雜的,它有兩個讀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裡可以是實詞,在另一個句子裡又可以是虛詞;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助詞。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幾個。古漢語工具書——《辭源》上的解釋作依據,補充一些中學課本文言文課文中的句子作例句。

而一、ér一頰毛,象毛之形。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例如:《周禮·考工記·梓人》:“凡攫殺援噬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二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三連詞。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後狼止而前狼又至”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四助詞,跟“上”、“下”、“來”、“往”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或範圍等,可譯為“以”。例如:《圖畫》:“古中國之畫,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構。”⒈相當於“之”。例如:《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⒉表語氣。略近於“兮”。例如:《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捲髮如蠆。”二、néng ㄋㄥ六通“能”。⒈能夠。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⒉能力。例如:《莊子·逍遙遊》:“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說得再多,還得回到本文主題。怎麼翻譯?

張公又說:“稽山賀老〈即賀知章〉只是略知名,吳郡張顛也曾不過如此……

等等!這只是其中一種!也有可能這麼譯:吳郡張旭也曾經略有超過……

也有可能有更多種解釋,因為“而”的古意太複雜!

綜合一下:不管我們後人如何追加附會,都是一種後來的行為,都不代表懷素本人的意圖,也有可能懷素就是寫錯了,寫誤了,畢竟一個自敘帖,洋洋灑灑近千字,誤寫幾個字也是正常……也有可能是懷素刻意為後人留下一個梗,埋下一個地雷,設計一個玩笑,你們後人去分析,去爭辯,去研究吧,我就在墓裡面看你們呢……

Tags:懷素例如可譯吳郡稽山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