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由 健康生活與社會見聞 發表于 農業2021-06-01

簡介五痺湯  《醫宗必讀》人參、當歸、茯苓、煨白芍、川芎、五味子、白朮、細辛、甘草、生薑十味藥物組成,主要用於五臟痺症

訶子肉一般用量多少克

古人講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古人取名都是很有講究的,方劑與中藥一樣,有些名字也具有特別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一字散 《濟生方》

雄黃、細辛、川烏頭為末,薑汁或清茶調服。用於風寒之邪侵襲頭部所致之頭痛經久不愈,時發時止的頭風症。有袪風止痛之功。

“一字”者,古時服藥時用漢代五銖錢幣炒取藥末,填去一字之量。

風中雄黃辛溫解毒;細辛袪風止痛;川烏頭溫經止痛。三藥相合,有袪風止痛,溫經散寒等作用。服後可使風寒去而頭痛止。因方中諸藥皆為有毒辛溫之品,故服用量不宜過大,每用“一字”(約相當於今0。5 至1克) 即可,所以叫作“一字散”。

一抹金  《證治準繩》

藜蘆、蛇床子、紅丹、硫黃、赤石脂、明礬、五味子、黃柏、輕粉諸藥組成,共研細末,用生豬油調成軟膏,或用清油調擦患處。用於治療小兒遍身生瘡、潰爛、燥痛,膿汁不下等症。有清熱敗毒,排膿斂瘡之功。

“一抹”,這裡指用法,是將藥膏塗抹患處;“金”是言方中有紅丹、硫黃、赤石脂、黃柏等藥,研細後顏色呈金黃,酷似古代作貨幣使用的黃金。又因本方功效卓著,外用治療面板瘡瘍恨快就能見效,“金”喻貴重之義,故名曰“一抹金”。

一貫煎  《柳州醫話》

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諸藥組成。用於肝腎陰虛、肝氣不舒之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弦虛;及疝氣瘕聚等症。有滋養肝腎、疏肝理氣之功。

“一貫”,“即以一理貫串於事物之中”。(《辭源》)《論理?里仁》雲:“吾道一以貫之”。本方用一味疏肝藥川楝子以調肝木之橫逆,配入大隊養陰藥之中,寓疏於補,肝腎同治,是滋陰養肝,疏肝開鬱的常用方。既符合肝腎同源的醫理,又暗含滋水涵木的契機。魏玉磺認為:“可痛治吞酸疝瘕一切肝病”。本方貫串滋水疏肝一法治療多種肝病,故名“一貫煎”。

一捻金  《古金醫鑑》

大黃、檳榔、黑牽牛子、白牽牛子、人參諸藥組成,共為細末,每服一字,蜜水調下。用於小兒風痰吐沫,氣喘咳嗽、痰涎壅盛、內熱積滯、停食停乳、肚腹膨脹、一思飲食、二便不利等症。有消積化痰、通腸利便之功。

名“小兒一捻金”。小兒體質嬌嫩,臟腑薄弱,易罹病患。本方既治風痰外感咳嗽,又療內傷腹脹納差,內外通治,實為醫小兒疾病萬全之方。“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一字(即漢五銖錢淹沒一字的藥量),謂份量很輕;“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貴重。有隻用少量藥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二至丸  《證治準繩》

旱蓮草、女貞子兩味藥物所組成。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咯血、吐血;或煩熱易飢、足膝疼痛、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等症。有滋陰降火之功。

“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兩個節氣。旱蓮草為草本植物,盛夏時莖葉繁茂,葉黑汁足,所以夏至日採集最佳;女貞子其木隆冬不凋,冬至日果實熟透,味全氣厚,所以這時採集為佳。《醫方集解》雲:“冬青子即女貞實,冬至日採,不拘多少,陰乾,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乾為末。

旱蓮草夏至日採,不拘多少,搗汁為膏,和前藥為丸,”。本方以二藥採集時間命名,故名“二至丸”。服之可以補益肝腎,從而使陰寫充足而虛火自平。

二仙湯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仙茅、淫羊藿、當歸、巴戟天、黃柏、知母等六味藥物所組成。用於治療更年期綜合症、高血壓、閉經,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見有腎陰、陽不足,而虛火上炎者。有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理衝任之功效。

更年期綜合症,中醫認為是腎氣衰、天癸竭,衝任虛損所致。

本方有溫補腎陽、滋養腎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調理衝任之當歸、巴戟天;瀉腎火之知母、黃柏,故而效果可靠。“二仙”,即本方有仙茅、仙靈脾(即淫羊藿之另一名稱)兩藥,並以其為首,故名之。另外亦寓運用之後,功效奇特如神似之意。

二妙散  《丹溪心法》

黃柏、蒼朮兩味藥物所組成。用於溼熱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軟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或溼熱帶下,或下部溼瘡,小便短黃,舌苔黃膩等症,有清熱燥溼之功。

本方主治溼熱下注的痿證。方中黃柏苦寒清熱,蒼朮苦溫燥溼,為治陰分之溼熱痿證的妙藥。藥僅兩味,但功效卓著,作用神妙,故名“二妙散”。

本方加牛膝名“三妙丸”,治下焦溼熱,再加苡仁名“四妙丸”,可袪溼熱,利筋絡。本方若加檳榔名“三妙散”,外用臍部溼癬,有清熱燥溼止癢之功。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十灰散  《十藥神書》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等諸藥組成。用於血熱妄行所致之嘔血、咯血、衄血等上部出血症,有涼血止血之功。

“十灰”,指方中十味藥物,均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為散備用。《十藥神書?序》雲:“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則止,此定理也。”用藕汁或籮卜汁磨京墨調服,其意亦在增強清熱降氣止血之效。唐容川曰:“右藥燒灰存性為末,鋪地出火氣,童便酒水隨引。黑為水之色,紅見黑即止,水勝火之義也,故燒灰取黑。”(《血證論》)本方對肝胃火盛,損傷血絡,血熱妄行所致之各種出血證,效果甚好。其藥燒炭存性用,可以加強收斂止血作用。故以其炮製方法而命名曰“十灰散”。

十香返魂丹  《春腳集》

丁香、木香、沉香、藿香、乳香、降香、香附、檀香、訶子肉、殭蠶、鬱金、天麻、礞石、瓜蔞仁、蓮子心、甘草、麝香、琥珀、硃砂、牛黃、蘇合香、安息香、冰片等二十三味藥組成,白蜜為丸,金箔為衣。

用於痰厥中風、口眼窩斜、牙關緊閉,昏暈欲死,或諸風狂死,神昏厥逆語言狂亂,哭笑失常等症。有驅風開竅,解鬱除煩之功。

本方又名“十香反生丹”,因其方中有辛溫開竅醒神之十餘種“香”命名之藥物,用於可使神昏危重之症即刻復甦,故而稱為“十香返魂丹”。

七仙丹  《東醫寶鑑》

何首烏、人參、乾地黃、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茯苓、炒茴香、八味藥物所組成,蜜丸,酒或鹽湯送服。

用於治療鬚髮早白等症。有滋陰養血,益氣健脾之功。

“鬚髮”,即指鬍鬚、頭髮。二者均賴血以滋養。鬚髮之榮枯,與肝、腎兩髒關係密切,因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充足則鬚髮榮澤,肝腎不足,則血虛不榮上榮,故鬚髮枯燥,久則變白。

方中藥雖八味,何以稱“七仙丹”?是因除茴香之外,其餘七味藥物,均是古代醫家認為延年益壽、久服成仙之品,均有補益氣血、滋養肝腎之作用,故對鬚髮早白卓然有效。

七釐散  《良方集腋》

血竭、麝香、冰片、沒藥、紅花、硃砂、兒茶組成為末,黃酒沖服或調敷。

用於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有活血袪瘀,止血止痛之功。

“七釐”,指服用量,即今之 2。1 克。

本方是傷科常用方,內服外用皆可。方中血竭、紅花活血袪瘀;乳香、沒藥散瘀行氣;麝香、冰片竄通經絡;硃砂、兒茶寧心止血。

綜觀全方,雖有散瘀定痛,止血愈傷之效,但多數藥為香竄辛散,行氣活血之品,內服易耗傷正氣,不宜多量久服,一般每次只服“七釐”,所以以其每次用量而命名為“七釐散”。

七寶美髯丹  《醫方集解》

何首烏、茯苓、牛膝、當歸、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七味藥物所組成。

用於腎水虧損,氣血不足所致的鬚髮早白,牙齒鬆動,夢遺滑精,筋骨無力等症。有滋補肝腎,填精養血之功。

本方相傳為唐李翱方,邵應節用以進獻嘉靖黃帝,從此其方盛傳。鬚髮者,血之餘,腎之華也。腎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充足則鬚髮烏黑。

“七寶”者,指方中用七味藥物益肝補腎,功宏如寶;“美髯”者,指鬚髮烏黑而潤澤。

三國時關雲長因須長而黑,有“美髯公”之稱。喻服本方後,能使肝腎得補,精血充足,發烏髯美,神悅體健,故稱“七寶美髯丹”

七制香附丸  《醫學入門》

香附與當歸、莪朮、丹皮、艾葉、烏藥、延胡索、川芎、三稜、柴胡、紅花、烏梅等共十二種藥物炮製而成,水糊為丸,黃酒送服。

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結成症瘕,或骨蒸發熱,四肢無力等症。有調和氣血、溫通經脈之功。

因本方炮製方法特異,具體是將香附十四兩分為七等分,分別同當歸二兩酒浸;莪朮二兩童便浸;丹皮、艾葉各一兩米泔水浸;烏藥二兩米泔水浸;川芎、延胡索各一兩水浸;三稜、柴胡各一兩醋浸;紅花、烏梅各一兩鹽浸,以春季三天或夏季兩天,秋季七天,冬季十日為浸泡時間,此後單取香附為末糊丸,由於用香附一味與六種府料七次炮製,故名“七制香附丸”。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九分散  《急救經驗良方》

制馬錢子、麻黃、乳香、沒藥四味藥物組成,既可用無灰酒調下內服,亦可外用燒酒調敷。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受損,紅腫作痛等症。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因本方以馬錢子為主藥,該藥苦寒有毒,所含番木鹼,成人每此服用5至10毫克即可發生中毒現象,30毫克可致死亡。故內服用量宜嚴格掌控,以免發生中毒副作用。

方名“九分散”者,一則說明本方內服,每次以九分(相當於 2。7克,四種藥物共同研磨之量)之內為宜; 一則告人本方之中有劇毒藥物,慎勿過量,以少為宜。

八珍湯  《正體類要》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加姜、棗組成。

用於氣血不足所致之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怔忡,食慾不振,氣短懶言,四肢倦怠,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等症。有平補氣血作用。

本方為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合方。既能健脾養胃以益氣,又能養肝行滯以補血,適於一切因氣血不足所致之證。    張秉成曰:“夫人之所賴以生者,氣與血耳,而醫家之所以補偏救弊者,亦惟血與氣耳。故一切補氣諸方,皆從四君化出;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此四物化出也。”(《成方便讀》)本方集兩方為一方,八味藥物皆為補氣養血之珍品,故名“八珍湯”。

人參養榮湯  《三因集一症證方論》

白芍藥、當歸、橘皮、黃耆、肉桂、人參、白朮、炙甘草、熟地黃、五味子、茯苓、遠志等組成,加生薑、大棗煎服。

用於積勞虛損,四肢沉滯,少氣心悸,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咽乾唇燥之症。有補益氣血,健脾養心之功。

本方從十全大補湯變化而來,為雙補氣血之劑,方以“人參”命名,概以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取氣為血帥之意,俾氣行則血行。

“榮”即營,這裡指營血。喻用大補氣血之品,滋養營血,使身體恢復健康,故名“人參養榮湯”。

《溫疫論》有人參養營湯(人參、麥冬、五味、生地、當歸、白芍、知母、陳皮、甘草),治大病癒後,氣陰兩虛而自汗者。方以人參為主,輔滋養營血之品,故名之。

三仁湯  《溫病條辨》

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朴、生苡仁、半夏諸藥等組成。

用於溼溫初起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等症。有宣暢氣機、清熱利溼之功。

本方治療證屬溼溫初起,衛氣同病,溼氣留戀三焦,溼重於熱者。

吳鞠通認為此時不宜用汗、下、滋陰等法,應以芳香苦辛,清宣淡滲之法,方可中的。方中諸藥合用,既可輕宣上焦肺氣,又可暢通中焦氣機,還可滲利下焦溼熱,使溼利熱清,諸證自解。

由於方中杏仁宣肺氣,白蔻仁調中氣,生苡仁利下溼,以“三仁”為主藥,通利三焦溼熱,故稱“三仁湯”。

三消湯  《驗方新編》

黨參、白朮、當歸、茯苓、生地黃、黃柏、知母、黃連、麥門冬、天花粉、黃芩、甘草等十二味藥物組成。

用於通治消渴之症,飲水不止者。有益氣滋陰,清熱生津之功。

“三消”,即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以多飲多渴為主;中消以消榖善飢為主;下消以多飲多溺為主。

本方之中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地黃滋陰養血;知母、黃柏、黃芩、黃連育陰清熱;麥冬、花粉生津止渴,諸藥配伍,通治上消、中消、下消之症,故名“三消湯”。

三痺湯  《校注婦人良方》

獨活、秦艽、川芎、熟地黃、白芍藥、肉桂、茯苓、防風、細辛、當歸、杜仲、牛膝、甘草、人參、黃耆、續斷、生薑諸藥組成。

用於治療肝腎氣血不足、風寒溼痺,手腳拘攣之症。有益肝腎、補氣寫、袪風溼、止痛之功。

痺證,由風、寒、溼三氣雜至、留滯於經絡、肌肉、筋骨之間而成。

《素問▪痺論》雲:“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統稱“三痺”。

本方為《備急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化裁而來,集袪風除溼、散寒止痛、補氣和血、益腎滋陰諸藥於一劑,專治風、寒、溼三氣襲虛所致之行、痛、著痺,故稱“三痺湯”。

三品錠子  《外科理例》

本藥由三種不同處方組成,分稱上、中、下三,如法炮製,研極細末,糯米糊和為梃子,狀如線香,陰乾,每次一錠,置瘡內。

上品錠子由白礬、麝香、沒藥、牛黃、白砒等味組成,外用治療痔瘡;中品錠子由上品錠子去牛黃一味,並調整劑量而成,外用治療痔瘻、六瘤(即骨、脂、肉、膿、血、粉瘤)、氣核、瘰癧;下品錠子由上品錠子調整劑量而成,外用治療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諸瘡。

“品”,在古代常常用來表示某些事物的種類或等級。本方有三種處方,分治三類不同的疾病,故名“三品錠子”。

三子養親湯  《韓氏醫通》

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味藥物所組成。用於老人中虛喘嗽,痰壅氣滯之症。有降氣消食、溫化痰飲之功。

方中選用白芥子溫肺利氣,快膈消痰;紫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而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

“三子”系均行氣消痰之品,根據“以消為補”的原則,合而為用,各逞其長,可使痰消氣順,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種果實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並寓“子以養親”之意,原書雲:“三士人求治其親,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湯,以為甘旨,名三子養親湯,傳梓四方。”正如吳鶴皋雲:“奚痰之有飛霞子此方,為人事親者設也。”(《醫方考》)故以“三子養親湯”為名矣。

三甲復脈湯  《溫病條辨》

炙甘草、乾地黃、白芍藥、阿膠、麻仁、麥冬、生牡蠣、生鱉甲、生龜板等九味藥物組成。

用於治療下焦溫熱,熱深厥甚,脈細數,心中憺憺大動,甚至心中痛者,有滋陰息風之效。

“三甲”者,是指本方所用的藥物中有軟體動物牡蠣之甲殼,脊椎動物鱉之背甲,龜科動物烏龜之腹甲,三種動物貝甲並用,其滋陰潛陽之功能更強。

“復脈”者,言本方是在復脈湯(即炙甘草湯)的基礎上創立,有益氣補血、滋陰復脈之作用,本方可使陰液補充,脈復於常。故對溫熱病後期陰虧脈弱等症有效。

三品一條槍  《外科正宗》

明礬、砒石、雄黃、乳香四味藥物組成,先將礬、砒鍛紅,再研成細末,加雄黃、乳香二味,調搓成藥條,陰乾後外用。適用於痔瘡、肛瘻、癭瘤、疔瘡、發背、腦疽等症。有袪腐、拔瘻之功效。

“三品”者,謂方中有明礬、砒石、雄黃三種主要藥物,乳香有調糊作用。“一條槍”,謂本方的使用方法是將藥搓成藥條,像“槍”一樣插進瘡孔之內,從而達到袪除腐肉,治癒瘻管之作用。故以此而命名。

大定風珠  《溫病條辨》

生白芍、阿膠、生龜板、乾地黃、麻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炙甘草、生雞子黃、鱉甲諸藥組成。用於虛風內動證,症見神倦瘈瘲,脈氣虛弱,舌絳少苔,時時欲脫者。有滋陰熄風之功。

吳鞠通曰:“名定風珠者,以雞子黃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息肝風。肝為巽木,巽為風也。龜亦有珠, 具真武之德而鎮震木,震為雷,在人為膽,雷動而未有無風者,雷鏡而風亦靜矣。元陽真上巔頂,龍上於天也。制龍者,龜也。古有豢龍御龍之法,失傳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溫病條辨》)本方為治風之劑,方中多用甘潤救陰之藥,尤添雞子黃其形如珠,功在滋陰液,熄風陽,因作用較“小定風珠”為強,故稱“大定風珠”。

注:“豢”:音“換”,飼養之義。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大補陰丸  《丹溪心法》

黃柏、知母、熟地黃、炙龜板四藥組成,研末,用豬脊髓蒸熟,煉蜜為丸。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吐血;或煩熱易飢,足膝疼痛,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等證。有滋陰降火之功。

朱丹溪曰:“陰常不足,陽常有餘,善衛生者,宜常養其陰,俾陰與陽齊,則水能制火,體強無病。今人縱慾者多,精血既虧,相火必旺,真陰愈竭,孤陽妄行。而勞瘵潮熱,盜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易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久;火衰成此疾者,百無二三。是方能驟補真陰,承製相火,較之六味,功效尤捷。”為大補腎陰良方,故稱“大補陰丸”。

幹頹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

生黃耆、當歸、枸杞子、山萸肉、生乳香、生沒藥、鹿角膠七味藥組成。用於治療肢體痿廢,或偏枯,脈象極細微無力者。有益氣和血、滋補肝腎之功。

“幹”者,有制止、干預之意;“頹”者,即敗壞、頹廢為謂也。本方中生黃耆補中益氣;當歸養血和血;枸杞子、山萸肉滋補肝腎;乳香、沒藥散瘀止痛;鹿角膠補腎生精。諸藥合用,可制止偏枯、痿廢之證的發展,使頹廢的肢體重新振復,故名約“幹頹湯”。

千捶膏

麝香、乳香、沒藥、銅綠、黃丹、龍骨、輕粉、安息香、松香、杏仁、蓖麻仁、琥珀、冰片、珍珠、血竭諸藥等組成。外用至瘰癧、癰疽、疔瘡初起之症。有解毒消瘰、袪腐止痛之功。

由於本方製法比較特殊,先將杏仁、蓖麻仁入石臼中,用木槌搗爛如泥,然後將餘藥研成細末,置於石板之上,邊加邊用木槌去捶打,擊千餘下,使藥物達到充分混合,成為軟膏方止,方名則根據其製作方法而言,故稱“千捶膏”。

小續命湯  《備急千金要方》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白芍藥、川芎、杏仁、附子、防風、生薑諸藥組成。

用於中風不醒人事,筋脈拘急,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等症。有扶正祛風之功。

“續命”,即延續生命,這裡有卻病延年之意。《十六國春秋》載:晉安帝元年,盧循為廣州刺史,贈劉裕以益智粽,裕乃答以續命湯。

舊俗於端陽節以綵帶係臂,雲可避災延壽,其絲便名續命絲。並有“細如續命絲”(歐陽修),“返魂單向何人用,續命湯於何處施”之詩句,可證二字之本意。

中風證屬正虛邪實,病情危篤,治療不當則一蹶不振。本方服之可轉危為安,延續生命,故稱“小續命湯”。

天王補心丹   《攝生秘剖》

生地黃、五味子、當歸身、天門冬、麥門冬、柏子仁、酸棗仁、人參、玄參、白茯苓、遠志、桔梗組成為丸,硃砂為衣,龍眼肉湯送下。用於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之虛煩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陰清熱、補心安神之功。

“天王”,指鄧天王。相傳唐終南宣律師(道宣)講經勞瘁,夢鄧天王授此方。實則是他患病後所創制出來的驗方,而託名於鄧天王。“補心”。即補養心血作用。本方滋中寓清,標本兼治,有補心血、清心火、斂心氣、養心神之功。可使心氣和而神自歸,心血足而神自藏,從而虛煩、失眠、驚悸諸症得以痊癒。故稱“天王補心丹”。

天台烏藥散  《醫學發明》

天台烏藥、木香、妙茴香、青皮、炒高良薑、檳榔、川楝子、巴豆等藥組成。用於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脈沉遲或弦等症。有行氣解鬱,散寒止痛之功。

本方為氣滯寒疝痛實症之常用劑。重在行氣疏肝,兼以散寒,從而使氣行寒散,肝脈調和,疝痛可消。蘇敬《新修本草》曰:“『烏藥』今台州、雷州、衡州均有之,以天台者為勝。”天台,一為縣名,在浙江省境內,屬台州。一為山名,在天台縣北,為先霞嶺山脈的東支。以此地所產的烏藥為上,故名“天台烏藥”。本方以其為主藥,且以散劑應用,故名“天台烏藥散”。

五皮飲 《華氏中藏經》

生薑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五種藥物組成。用於皮水,證見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促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象沉緩,以及妊娠水腫等。有利溼消腫,利氣健脾之功。

本方為治皮水的通用方。水腫一證,多與肺、脾、腎三髒相關。本方既健脾運化,利水滲溼,又肅降肺氣,通調水道,故有理氣、消腫、健脾之效。由於方中五藥皆用其皮,以治皮水之證,取“以皮治皮”之意,故稱“五皮飲”。

本方去桑白皮,加青皮、地骨皮、甘草皮,名“七皮飲”,治證同上;如去桑白皮,加白朮名“全生白朮散”,“全生”有保全生命的意思,該方有健脾利溼,安胎消腫之功,可用治療妊娠脾虛水腫之證。

五色丸  《小兒藥證直訣》

水銀、硃砂、雄黃末、珍珠粉、鉛等五種藥物組成,先將鉛與水銀煎熬後,再與其餘藥末混合,煉蜜為丸,金銀器、薄荷煎湯送服。用於治療小兒癇證。有鎮靜息風之效。

癇證,為兒科常見疾病,以屢發屢止,止後一切如常為特點,風、火、痰、食、鬱均可引起,治療多責之於肝風。由於本方之中珍珠粉色青,硃砂色赤,雄黃色黃,水銀色白,鉛色黑,五種藥物具備五種顏色,雜合為丸,用以治療五種癇證(指以上五因引起之癇證),故名“五色丸”。

五瀉湯  《銀海精微》

黃柏、知母、木通、梔子、生地黃、甘草、玄參、桔梗、黃芩、防風諸味藥物組成。用於治療瞳仁乾澀火旺,以及五臟虛火妄動諸症。有滋陰瀉火之功。

中醫眼科有“五輪”之說。即把眼睛由外周向中心分為“肉、血、氣、風、水”五輪,

其中“肉輪”位於上下眼胞(瞼)屬脾;“血輪”位於兩眥血絡屬心;“氣輪”位於白睛屬肺;“風輪”位於黑睛屬肝;“水輪”位於瞳神(仁)屬腎。

本方服之能滋養五臟之陰,以瀉五臟之虛火,通治“五輪”虛火上炎,以致引起瞳仁乾澀之症,故名曰“五瀉湯”。

五痺湯  《醫宗必讀》

人參、當歸、茯苓、煨白芍、川芎、五味子、白朮、細辛、甘草、生薑十味藥物組成,主要用於五臟痺症。有補氣養血、溫陽通絡之功。

“痺”,有不通之意。所謂“五臟痺症”,是指“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肝痺”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

“肺痺”者,煩滿喘而嘔;“脾痺”者,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寒;“腎痺”者,善賬,足攣不能伸,身僂不能直。由於本方可治五臟之痺症,故以此命名之。

五痿湯  《醫學心悟》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薏苡仁、麥門冬、炒黃柏知母九味藥物組成。

臨症時可以視情況加味,若心氣熱加黃連、丹參、生地黃;肝氣熱加黃芩、牡丹皮、牛膝;腎氣熱加生地黃、牛膝、石斛;

肺氣熱加天門冬、百合;挾痰加川貝母、竹瀝;挾溼加半夏;瘀血加桃仁、紅花。用於治療五臟痿證。有清熱利溼、健脾益氣、滋腎降火之功。

痿證是由於肺熱葉焦、溼熱傷筋、肝腎虧損等所致之肢體痿廢的一類病證。根據病因分為脈、筋、肉、骨、皮毛“五痿”,由五臟之熱所引起。本方靈活化裁,通治五痿之證,故名曰“五痿湯”。

五子衍宗丸 《證治準繩》

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車前子諸藥組成。用於腎虛遺精、陽痿早洩、小便後餘瀝不清、久不生育,及氣血兩虛、鬚髮早白等症。有補腎固精之效。

古謂本方有添精、補髓、益腎的作用,稱之為種子方。方中菟絲子、枸杞子補腎陽,益精血;五味子、覆盆子補腎固澀;車前子亦有補肝腎之功。

王肯堂雲:“嘉靖丁亥得於廣信鄭中函宅,藥止五味,為繁衍宗嗣種子第一方也,故名。”(《婦科準繩》)“衍”為廣佈常流之意,

本方五藥皆用“種子”,取“以子補子”之義,有添精補腎,助於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稱“五子衍宗丸”。

【健康】方劑與中藥一樣,這些古人取名都有講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五味消毒飲  《醫宗金鑑》

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藥物組成,水煎加酒服。為治療疔瘡腫毒的有效方劑。

用於各種疔毒,區域性紅腫熱痛,初起如粟,堅硬根深如釘狀,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者。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

嶽美中雲:“本方取金銀花寒能解毒,甘不傷胃,為主藥,以宣通氣血,疏散毒熱;蒲公英、地丁消癰毒,散熱結為佐;野小菊、天葵根涼血散瘀為使。”由於五味藥物組成,均有消癰解毒功效,故而命名為“五味消毒飲”。

五虎追風散  《晉男史傳恩家傳方》

蟬蛻、南星、天麻、全蠍、殭蠶五種要物組成。用於治療破傷風,症見牙關緊閉、角弓反張者。有袪風痰、止痙搐之功。

本方為治療破傷風初期的常用方。破傷風,屬痙病中的傷痙,多由外傷中風邪所致。

方中主用全蠍、殭蠶、蟬蛻三味熄風止痙的蟲類藥物,再加南星、天麻兩味袪風化痰之品,服藥後以五心汗出為佳,可使風痰清而痙搐自止,症狀緩解而收功。

“五虎”,是謂本方用五種藥物配伍,功效強猛如虎;“追風”,是言本病是由中風邪而得,方中以袪風為主,療效迅速,好象虎逐風邪一般,使痙病得以消除。故名“五虎追風散”。

止嗽散  《醫學心悟》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陳皮諸藥組成。用於風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咽癢,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等症。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

前人云: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後世合稱咳嗽。

劉河間雲:“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溼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溼,咳而為嗽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實際上,二者往往不能嚴格分開。咳嗽的發生,總由肺氣失宣所致,治療當以宣肺為主。本方為散服用,有解表邪、宣肺氣、止咳嗽、化痰涎之效,故稱“止嗽散”。

中滿分消湯  《蘭室秘藏》

川烏、澤瀉、黃連、人參、青皮、當歸、生薑、麻黃、柴胡、蓽澄茄、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黃耆、升麻、吳茱萸、厚朴、草豆蔻、黃柏諸藥組成。

用於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腹中寒、心下痞等症。有健脾行氣、瀉熱利溼之功。

王晉三雲:“分消者,上下分消其邪,謂以辛熱散之,苦熱瀉之,淡滲利之,使其陰陽自然分化,不必瀉穢以下之也。”(《古方選注》)

“中滿”,當指中焦痞滿。本方標本同治,正邪兼顧,服之可使寒散氣順,濁降清升,中焦痞滿得除,病邪上下分消,故名為“中滿分消湯”。

水陸二仙丹  《洪氏經驗集》

芡實末、金櫻子膏製為小丸,鹽湯送服。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男子遺精白濁、女子帶下,以及小便頻數、遺尿等症。有益腎滋陰、收斂固攝之功。

“水陸”,指兩藥生長環境,芡實生長在水中,而金櫻子則長於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陸。

“仙”,謂本方之功效神奇。方中芡實甘澀,能固腎澀精;金櫻子酸澀,能固精縮尿。兩藥配伍,能使腎氣得補,精關自固,從而遺精、遺尿、帶下蠲除。

雖然本方藥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於臨床,其療效一如仙方,故稱之為“水陸二仙丹”。《醫方經驗彙編》有水陸三仙膏,由鮮荷葉、鮮菊葉、赤小豆組成,蜜和調塗區域性,治療重症大頭瘟、頭面焮腫等病。

Tags:本方之功用於組成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