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養蟹知識】清水養蟹,你知道為什麼會有河蟹顫抖病嗎?!

由 人生若無悔 發表于 農業2021-05-14

簡介中度肥水的池塘,浮游植物量特別多,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也多,在水溫較高的晴天,往往能使池水溶氧達到飽和狀態

河蟹顫抖病是怎麼回事

“清水養蟹”,目前在大多數養殖戶的頭腦裡已經是不變的真理,似乎養蟹池塘水質越清越瘦越好,一旦蟹池裡的水變肥,馬上忙於換水,以防不測。殊不知,養蟹池塘的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對河蟹養殖是相當有益的。

據初步調查,中等肥度的池塘養出的蟹,其成活率、規格、產量均要比一般清水池塘高,特別是近兩年流行的顫抖病的發生率也遠比其它的池塘低。究其原因,是適度肥水能使池水有足夠的溶解氧,而氧氣是河蟹生長、發育的決定因素。

【養蟹知識】清水養蟹,你知道為什麼會有河蟹顫抖病嗎?!

蟹池中氧氣的主要來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以輪葉黑藻見多的池塘,其光合作用強度相對綠色水生植物要弱得多,所釋放出的氧氣也少得多,那麼這種池塘氧氣的主要來源就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度肥水的池塘,浮游植物量特別多,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也多,在水溫較高的晴天,往往能使池水溶氧達到飽和狀態。當氧氣不足時,底質嫌氣細菌分解產生大量的有機酸及有毒物質,使池水pH值降低,河蟹如長期生活在這一水體中,會食慾不振,蛻殼不正常,易形成懶蟹,也易得病;當氧氣充足時,河蟹食慾旺盛,活動敏捷,蛻殼次數增加,餌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強,生長迅速。

水的肥瘦常按池水的透明度來判斷。

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透明度一般在35cm以上,肥水指水色濃,水中浮游植物量多,透明度低,一般在15cm以下,中度肥水介於二者之間,水色肥而嫩爽。

那麼如何調節蟹池水的肥瘦呢?目前有許多蟹農普遍採用進排水的方法來調節池水的肥度,筆者認為這不是最佳辦法。

因為過多的進排水

一是

浪費財力,

二是

流失水中的有效成分,帶進有害物質,

三是

水位不定,河蟹洞穴變化頻繁,部分河蟹遷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蛻殼,形成懶蟹,

四是

刺激河蟹形成性早熟。

一般對水色清瘦的池塘可採用施肥的方法調節,在放種前15天每畝施發酵過的糞肥200公斤,養殖中期如水質還清瘦,每畝可用尿素2公斤一次即可,如果池底淤泥較多,水中肥力較足,可投放一些鰱、鱅魚種或青蝦苗,或栽植一些水草,如苦草等。(文章來源:水產養殖網 )

文章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Tags:池塘河蟹池水氧氣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