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以夢為食的生物,承載著人們對"奇蹟"的渴望——伯奇與食夢貘

由 徒花夢見 發表于 農業2021-12-14

簡介只是,如果人沒有掌握自己命運意識,只是妄想依靠奇蹟那類虛無縹緲的東西度過自己的人生的話,哪怕伯奇與食夢貘真的存在,也無法阻止其滑落深淵吧

貘的圖片怎麼畫

"永き世の 遠の眠りの みな目ざめ 波乗り船の 音のよきかな"

(夜醒眾人漫漫夜,寶船乘風破浪聲)

以夢為食的生物,承載著人們對

夢是一個人內心狀態的真實反映,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人所抱有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夢的內容。按理說,既然是自身的緣故,那麼無論是美夢還是噩夢,都應該由人自身承擔才對。

但在中國和日本的傳統中,普遍都認為噩夢會招致厄運,因此都會想辦法驅除噩夢,而伯奇和食夢貘則是兩國傳統志怪故事中出現的“食夢獸”。

以夢為食的生物,承載著人們對

神話中食夢貘的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相比之下更加廣為人知的食夢貘是唐朝時伴隨著中日文化交流傳入日本的,且傳說中伯奇與食夢貘都具有“食夢”和“解厄”的特性,但實際上貘和伯奇並不是同一種生物。

根據《曹子建集》的記載,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聽信後妻讒言而誤殺孝子伯奇,伯奇死後化作飛鳥“哀鳴於野”。關於伯奇食夢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至秦簡,而後來的敦煌本白澤精怪圖則記錄下了伯奇食夢這一儀式的過程——

人夜得惡夢,旦起,於舍東北被髮祝曰:“伯奇伯奇,不飲酒食宍,常食高興地,其惡夢歸於伯奇,厭夢息,興大福。”如此七咒,無咎也。

以夢為食的生物,承載著人們對

伯勞鳥,“伯奇”的原型

而《山海經》中對貘的描述則為:南山貘獸,體毛黃黑,象鼻犀目,牛尾虎足,以銅鐵、毒蛇為食,寢其皮可避瘟疫,圖其形可避邪氣。

其中原本並沒有貘食夢的描述,但由於民間信仰,人們常常繪製貘的畫像以避免邪氣,加之《唐六典》中有關於名為“莫奇”的神食夢的記述,因此在這類信仰傳入日本後,貘原本的能力被人曲解為“食夢”。

所以在日本室町時代末期,關於貘的畫像和文字都被當作吉祥物使用,同時也出現了正月時為了夢見好夢而在枕頭下放寶船的畫,同時在船帆上寫上“貘”字,以便做了噩夢也能順利讓貘吃掉。文章開篇那首江戶時期的迴文詩也與這一習俗有關。

在Galgame作品《櫻之詩》中,作者すかぢ就將“伯奇”與“食夢貘”搬入了故事中,用它們“食夢”與“解厄”的特性,為故事增添了奇幻的色彩。故事中的中村家為了家族的興盛,以被扼殺感情的人為“伯奇”食夢,甚至為了保持血統純正,讓後代也能穩定生出“伯奇”,最終作出“妾生妾”的瘋狂舉動。

以夢為食的生物,承載著人們對

擔負著“伯奇”之責的雫

將家族以及個人的命運交由“奇蹟”這種扭曲現實的存在決定,還讓他人承受原本應該由自己承受痛苦,這種舉動不僅自私,而且愚蠢至極。所以,在那些認真為自己命運而努力的人們面前,曾經身為當地聲名顯赫大家族的中村家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打擊而走向衰落。

當然,作為涉及了藝術、宗教、哲學等多個領域的優秀作品,《櫻之詩》所闡述的故事並非只有這個,而其立場也並非是反對信仰與傳統之類的東西。

只是,如果人沒有掌握自己命運意識,只是妄想依靠奇蹟那類虛無縹緲的東西度過自己的人生的話,哪怕伯奇與食夢貘真的存在,也無法阻止其滑落深淵吧?

以夢為食的生物,承載著人們對

Tags:食夢伯奇噩夢故事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