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由 湯茗觀點 發表于 農業2021-12-14

簡介張岱還很聰明

鹿苑精舍當下自在老師何許人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夢是什麼?

一般人會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就是你心裡想的;生理學家會說,夢是睡眠時神經元刺激大腦皮層的劇烈活動;莊子說,我夢見了蝴蝶,也可能是蝴蝶夢見了我;弗洛伊德說,夢是未完成的心願,是潛意識的反應。

張岱說:有個人打碎了酒罈子,無力賠償,就期待這只是一個夢。而窮小子一朝金榜題名,參加慶祝宴會時還恍恍惚惚,生怕這是一場夢。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在張岱看來,人一旦遇到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變故,就會想到夢。而他自己的一生,也不過是一場夢。

他晚年著書,名《陶庵夢憶》。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晚年號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晚明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擅長詩詞戲劇散文,被譽為“小品文聖手”,其文風影響了後世許多作家。

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曾經說過:“

我的散文大概繼承了一點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傳統,有些篇目可以看出張岱和龔定庵(龔自珍)的痕跡。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一、出身世家,幼聰慧喜讀書

張岱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

高祖張天覆和祖父張汝霖都是進士,曾祖張元忭更是隆慶五年的狀元。可謂家學深厚。在《三世藏書》中,張岱說“餘家三世積書三萬餘卷”。

張岱從小就是個讀書種子。

祖父曾對他說:“諸孫中惟爾好書,爾要看者,隨意攜去。”家中藏書他可以隨便閱讀。

張岱還很聰明。

有一次,祖父帶張岱到自己的老朋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號眉公)家玩。當時張岱只有6歲。陳繼儒半考半玩,讓小張岱對對聯。上聯是:“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張岱思索片刻就對出了“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張繼儒不禁讚歎道:“哪得靈敏至此,吾小友也。”二人成了忘年交。

張岱後來的文化思想、藝術品位和散文寫作風格,都深受陳眉公的影響。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張家世代做官,從高祖時起,就是省部級高官,連曾祖母、祖母家也都是高門大戶。張家絕對不差錢。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回憶,自己家除了書多,就是園子多。不但多,還特別繁華別緻。祖父張汝霖建了座園子叫砎園,“極華縟。”見過的人都說,連蓬萊仙境都不如砎園。

張家人讀書都有專門的園子,曾祖張元忭的書屋叫“不二齋”,祖父張汝霖的讀書處叫“天鏡園”,張岱自己的叫“梅花書屋”。都清雅幽靜又各具風格。張岱在書中都有詳細描述。

張家還熱心慈善公益事業。

祖父張汝霖專門建了一座“表勝庵”,請高僧來當主持,方便周圍的善男信女來上香。張岱自己也曾為方便百姓出行,組織疏通河道,上下奔走出錢出力。

按說這種世家子弟,又聰明好學,一般都會步先人後塵,讀書入仕。可張岱不科考不做官,就喜歡吃喝玩樂。

他在《自為墓誌銘》中說自己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

但張岱“愛繁華”不是為了炫富,而是“炫才”!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二、縱情山水,盡享半生繁華

張岱在《陶庵夢憶》裡,寫盡了貴族公子的繁華生活。他自稱

好精舍,好鮮衣,好美食,好花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張岱好美食。

自稱

“越中清饞,無過餘香”

《乳酪》中,他嫌商人做的乳酪不好,就自己動手。“……以熱妙……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縛餅,或酒凝,或鹽醃,或醋捉,無不佳妙。”冷熱烹醃,張岱怎麼折騰都能做成美味。

《樊江陳氏橘》中,聽說樊江陳氏種的橘子好吃。“

餘歲必親至其園買橘,寧遲、寧貴、寧少。購得之,用黃砂缸,藉以金城稻草或燥松毛收之。閱十日,草有潤氣,又更換之。可藏至三月盡,甘脆如新擷者。”

貴沒關係,少也沒關係,只要好吃。買回來還要仔細保鮮,不能暴殄天物。

他在《鹿苑寺方柿》裡說,方柿在六月雖“生脆入咀冰嚼雪”,但“澀勒不可入口”。那就自己用土法儲存,“

以桑葉煎湯,候冷,加鹽少許,入甕內,浸柿沒其頸,隔二宿取食,鮮磊異常

。”這種方法還要告訴朋友,好物必須大家分享。

集美食之大成的是《方物》一文。張岱在文中詳細羅列了各地美食,如數家珍地介紹了上百種。為了吃,他可以不辭辛苦,長途跋涉。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張岱好花鳥。

他喜歡《天台牡丹》裡“大如小鬥”的鵝黃牡丹,《一尺雪》中的純白芍藥,還有《菊海》中氾濫如海的菊花。

愛屋及烏,張岱結交了許多喜歡花鳥的朋友。金乳生在自家院子裡種了100多種花草,每天早上起床不洗臉不梳頭,就蹲地下逮各種小蟲子,風吹日曬天天如此。張岱在《金乳生草花》中對此讚歎不已。說連老天也被金乳生感動,讓地裡長出三支靈芝來犒賞他。

張岱好煙火好花燈。

《魯藩煙火》中蘇州人誇城中燈火之盛,“

蘇州此時有煙火,亦無處放,放亦不得上。”“何也?”“此時天上被煙火擠住,無空隙耳。”

煙火把天空擠滿,再也無處放更多的煙火了。還有人這麼形容過煙火嗎?

《紹興燈景》記錄了當時紹興城中,“處處有人團簇看之”“天晴無日無之”的看燈場景。《世美堂燈》中張岱也學著自己做燈。“燈宵,出其所有,便稱盛世。”元宵節張岱把自己做的燈都拿出來,就成了燈火盛事了。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張岱好梨園好鼓吹。

《紹興琴派》中,張岱說,自己先師從王侶鵝,後跟王本吾學習。兩位琴師都是最好的。他之用很短時間就學了幾十個曲目,並且和老師彈得一樣好。

學會了彈曲,就可以唱戲了。不管在水上游艇《不繫園》裡,還是在河邊喧鬧的《秦淮河房》中,張岱和文人歌妓唱崑腔小曲,賞歌舞伴奏,不亦樂乎。

張岱尤其愛熱鬧。

《葑門荷宕》裡蘇州百姓出門遊玩:“士女傾城而出,樓船畫舫至魚艃小艇,顧覓一空。遠方遊客,有持數萬錢無所得舟。”全城的人都到荷花宕來玩。外地人來晚了拿著錢都僱不到遊船。

在《楊神廟臺閣》中,鳳橋鎮的楊神廟唱臺閣戲,光是開戲前遊行的隊伍就“長可七八里”,“四方來觀者數十萬人。”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這樣熱鬧非凡的場合,張岱是絕不會錯過的。和一般愛熱鬧的人不一樣的是,

張岱喜歡熱鬧,也會製造熱鬧。

張岱在《金山夜戲》裡記載,自己有一次外出夜宿金山寺。夜半時分他發現,月光如殘雪一般,照進寺院的大殿裡,非常美。

那就熱鬧一下吧

。他讓人在大殿中點上明燈,開始唱戲,鑼鼓喧囂聲把整個金山寺的人都驚醒了。有個老和尚,揉著眼睛看得目瞪口呆,也不敢發問。

戲唱完了,天也亮了,張岱帶著人渡江而去。他說金山寺的僧人們

“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幾百年後每看到此處,我在字裡行間都能看到張岱偷著樂的樣子。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如果只喜歡單純的熱鬧,張岱就稱不上有文人雅趣了。

他在《湖心亭看雪》中寫到:“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場景不由人想起柳宗元那首著名的五絕: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一樣的雪後寥曠,一樣的孤絕蕭瑟,令人浮想聯翩。

張岱寫了這麼多山水風物,但就像周作人所說:

“張宗子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過是他所寫的生活的背景。”

張岱關注的始終是人,人的命運,家國的命運。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三、繁華與落寞,是個人史亦是家國史

《陶庵夢憶》記錄的不僅是張岱的個人生活,也是時代的印記。

張岱記錄了當時的風俗風物。

《嚴助廟》記載了明代越中地區祭祀和廟會的盛況。這種祭祀活動,歷史文化悠久,被稱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的細節,比如祭品種類儀式程式等,正因為有了張岱的記載,後世人們才得以一見。

《劉暉吉女戲》不足300字,卻被各種版本的中國戲劇史典籍引用,來佐證明末中國戲劇表演的藝術境界,被後世戲劇史學專家所厚愛。也因為張岱的記錄,劉暉吉在中國戲曲史上才佔有一席之地。

張岱也記錄下了明朝商業發達的例證。

《泰安州客店》中,泰安接待泰山香客的客店,規模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非常驚人。客店房間分三等,燒香還願的宴席也分三等,光服務人員就有一二百人,廚房有二十多處。還有眾多演戲彈唱人員。而且,這還只是一家客店的情況。同樣規模的客店在泰安還有六七家。可見當時的盛況。

但所有的繁華過後,都免不了蕭瑟和落寞。繁華時人有多開心,落幕時就有多淒涼。

張岱在《嚴助廟》結尾寫到:“之後,我們乘船而歸,戲場的表演也漸入尾聲,鑼鼓敲得不響亮了,臺上的燈光也不明亮了。”

臺上的戲結束了,人生的戲也結束了。臺上戲結束只是鑼鼓不響燈不亮,可張岱人生的戲,落幕之時卻滿是悲涼。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張岱人生的後半段,明朝覆滅,清軍入關。對於張岱來說,國破必家亡,兵變伴民傷。

“餘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但避兵入剡……四十年所積,亦一日盡失。”兵荒馬亂離家逃難。張岱40年的藏書,一天就沒了。往日的美食,也因為“四方兵燹,寸寸割裂,錢塘衣帶水,猶不敢輕度。”曾經的老饕,再也吃不到好吃的了。

官宦世家尚且如此,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越俗掃墓》的風俗在盛世時“厚人薄鬼”,人們趁著給先人掃墓的機會,遊玩嬉鬧,繁華異常。但戰亂之後,民生蕭索,再也不復往日的景象。

《揚州清明》的繁華甚至可以和《清明上河圖》相比。但最後也是一聲感嘆,“有西方美人之思,而餘目盱盱,能無夢想!”故國家園敗落至此,往日的繁華只能殘留夢中。

對比更明顯的是《西湖香市》,極盛時“數百十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擁於寺之前後左右者,凡四閱月方罷。恐大江以東,斷無此二地矣。”但不久,饑荒加兵變,

“但見城中餓殍舁出”

。繁華不再,死屍遍地,一片淒涼。

曾經的繁華盛景歌舞昇平,就像做了一場夢。現在,夢醒了。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四、人生一世,不過大夢一場

《陶庵夢憶》以凝練持重的《鐘山》開篇。鐘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劉伯溫徐達等近臣一起,慎重定下的陵墓所在地,“自古即是帝王龍脈聚集之地。”但當張岱寫作此文時,已是一派衰敗鄙陋的景象。

《鐘山》為整個《陶庵夢憶》定下了基調。曾經的壯觀和當下的衰敗,對比強烈,傷痛至深。

結尾《自為墓誌銘》是張岱自己的人生總結,至哀至傷。他說自己曾是“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卻不過“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後半生“無所歸止,披髮入山”,“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布衣蔬食,常至斷炊。”

家國和人生一樣繁華落盡,恍如一場大夢。怎不令人唏噓?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但此時的張岱卻更顯高貴。他享得了繁華,也耐得了飢寒。他說他不會消沉。因為他還有事要做。他要著書要修史。

張岱曾記錄過一位英雄。《沈梅岡》的主人公沈梅岡,因為得罪嚴嵩被關進大牢18年,但身陷囹圄的他並沒有消沉萎靡,他潛心鑽研雕刻技術,終成一代工藝大師。

也許正是從沈梅岡這種人身上,張岱明白了苦難對於人的不同意義。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選擇用熱情擁抱生命。

張岱身後留下了《陶庵夢憶》《西湖尋夢》《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園道古》《石匱書》等多部著作,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歷史遺產。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同時,

張岱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也影響了很多人。

大才女章詒和曾撰文說:“(張岱)的文章和為人一樣,有傲視刺世的鋒芒,又有玩物玩世的謔癖。一個多麼豐富、美好的男人。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

更多人則把《陶庵夢憶》和《紅樓夢》聯絡起來。

李敬澤先生說:“張岱百年後,有賈寶玉生金陵。張岱所愛亦為寶玉所愛,寶玉閱盡大觀,正如張岱湊夠了熱鬧。該二人皆有生俱來的衝動——成為“廢物”,“廢”了自己。故有異史曰:寶玉豈張岱投胎轉世歟?張岱又字石公,莫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塊廢石?”

他出身世家,卻只好吃喝玩樂,繁華落盡,終成一代散文大家

不過張岱和寶玉還是不同的。他們都眼看著建高樓,也眼看著樓塌了。寶玉身後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而張岱身後則是皇皇著作,澤被後世。

半生繁華,一代名士。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Tags:張岱繁華陶庵夢煙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