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非遺工匠——蠟染

由 鯉魚兒童書玩具優選 發表于 農業2021-10-31

簡介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

蠟染比普通染髮貴多少

非遺工匠——蠟染

非遺工匠——蠟染

蠟染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

,與絞纈

(扎染)、夾纈

(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

技藝。貴州、雲南苗族、布依族

等民族擅長蠟染。

非遺工匠——蠟染

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

“冰紋

,尤具魅力。

非遺工匠——蠟染

歷史源流

蠟染藝術出現在中國,歷史悠久。秦漢間已有染纈,六朝時開始流行,隋代宮廷特別喜愛這種手工藝品,並且出現特殊花樣。中國蠟染在唐代尤為盛行,技術也成熟多了。當時的蠟染可分為兩種:單色染與複色染;複色染可以套色四、五種之多。

非遺工匠——蠟染

工藝流程

畫蠟前的處理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淨,然後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塗抹於布的反面,待曬乾後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臺。

非遺工匠——蠟染

非遺工匠——蠟染

點蠟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

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裡,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摺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

非遺工匠——蠟染

去蠟

經過沖洗,然後用清水煮沸,煮去蠟質,經過漂洗後,布上就會顯出蘭、白分明的花紋來。

非遺工匠——蠟染

源於苗族

蠟染是貴州省丹寨縣、安順縣、織金縣等地區苗族世代傳承的傳統技藝,苗語稱“務圖”,意為“蠟染服”。

非遺工匠——蠟染

丹寨縣、安順縣及織金縣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艱苦壞境中,這裡的居民逐漸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蠟染技藝因此得以保留下來。按苗族習俗,所有的女性都有義務傳承蠟染技藝,每位母親都必須教會自己的女兒製作蠟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學習這一技藝,她們自己栽靛植棉、紡紗織布、畫蠟挑秀、浸染剪裁,代代傳承。在此狀況下,這些苗族聚居區形成了以蠟染藝術為主導的衣飾裝束、婚姻節日禮俗、社交方式、喪葬風習等習俗文化。

非遺工匠——蠟染

非遺工匠——蠟染

非遺工匠——蠟染

由民族走向世界

傳統苗族蠟染在現代社會中如同一股清新的風,令現代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溫馨。它的價值與其說是來自於自身,不如說是來自不同社會文化的同構與藝術潮流的推動作用。苗族蠟染由民間世俗生活走向現代藝術潮流,是兩種不同文化自身失落與互動作用的結果。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對苗族蠟染不同文化層次的思考,並共同表現為一種文化迴歸意識。

非遺工匠——蠟染

Tags:蠟染苗族浸染技藝浸泡